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浓缩α -VE,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对α -VE 和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几种主要脂肪酸萃取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对α -VE 和几种主要脂肪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效果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萃取压力增加 ,萃取得率和α -VE 含量随着增加 ,萃取温度升高 ,萃取得率下降 ,而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效果影响较小 在萃取温度 30 8K、萃取压力 1 8MPa、二氧化碳流量 6~ 1 0L/min的萃取条件下 ,可以获得较高的萃取得率和α -VE 浓度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对α-VE和脂肪酸萃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浓缩α-VE,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对α-VE和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几种主要脂肪酸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对α-VE和几种主要脂肪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效果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萃取压力增加,萃取得率和α-VE含量随着增加,萃取温度升高,萃取得率下降,而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效果影响较小.在萃取温度308K、萃取压力18MPa、二氧化碳流量6~10L/min的萃取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萃取得率和α-VE浓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研究了妥尔油酸性物的提取分离工艺 ,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妥尔油酸性物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得出了妥尔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 2 5MPa ,萃取温度 35℃ ,二氧化碳流量 2 0kg/h ,萃取时间 90min ,萃取酸性物得率 5 2 .3%。  相似文献   

4.
对利用超临界CO2 从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萃取、浓缩生育酚的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初步的工艺框架,研究了压力、CO2 流量及温度场分布对精馏柱萃取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保证α生育酚的浓缩效果,适宜的萃取压力为13-5 MPa 、CO2流量为3 ~5 L/min ,精馏柱温度分布为60/50/40/35 ℃( 顶/ 上中/ 下中/ 底)- 文中对试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用超临界CO2浓缩α—生育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利用超临界CO2从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萃取、浓缩生育酚的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初步的工艺框架,研究了压力、CO2流量及温度场分布对精馏柱萃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保证α-生育酚的浓缩效果,适宜的萃取压力为13.5MPa、CO2流量为3~5L/min,精馏柱温度分布为60/50/40/35℃(顶/上中/下中/底)。文中对试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新疆棉籽油脱臭馏出物植物中甾醇的提取工艺。通过研究表明:当萃取压力为20 MPa,温度45℃,CO2流量为25 L/h时萃取3 h,植物甾醇的萃取率可达80.6%,经HPLC分析其纯度达到83.24%。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酯化的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设计了单塔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路线,讨论了温度、压力、填料高度等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进料量0.02kg/h,萃取塔压力20MPa,萃取塔温度梯度40-45-50-60-70℃,气液比在80kg/h左右,塔内填料为三角填料的实验条件下,萃取效果较好,萃取后维生素的质量分数和收率分别可达24.3%和81.5%。并与双塔、三塔连续逆流操作的超临界萃取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为双塔连续逆流萃取工艺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鄂西烤烟挥发油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等因素对鄂西烤烟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鄂西烤烟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萃取压力15MPa、温度40℃、CO2流量45kg·h-1和时间80min,得率为2 86%.水蒸汽蒸馏提取率为0 96%.超临界CO2萃取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条件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对萃取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SF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CO_2流量4L/min,萃取得率2.068 7%,产物为淡黄色至淡绿色膏状物;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其中脂肪酸、烷烃和脂类成分最多,占总检出成分的82.41%.结论:优化SFE萃取条件可提高得率,使金银花挥发油成分增多.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黄酮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萃取得率的各因素强烈程度的顺序由大到小为: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在流量为35kg/h,萃取时间为2h的条件下,最佳萃取实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乙醇浓度为90%,萃取温度为55℃,此时,黄酮类化合物萃取得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牛蒡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牛蒡籽油的提取工艺,着重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_2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优化了工艺条件:压力30Mpa,温度50℃,时间3h,CO_2流量30kg/h.利用GC/MS分析了牛蒡籽油的成分组成,比较了超临界CO_2萃取的油样和乙醚萃取油样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
溶剂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别用有机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秋水仙碱的含量.研究了提携剂、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的影响,并对2种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的效果较好,有机溶剂提取秋水仙碱的效果较差;百合经氨水碱化后,在40℃和18 MPa下,用乙醇作提携剂,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时,秋水仙碱浓度可从植物中的0.049%升高到6.38%.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益智中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用超临界二氧化碳 (SCCO2 )从益智中萃取挥发油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 15MPa ,萃取温度 4 0~ 4 5℃ ,萃取时间为 2~ 2 .5h时萃取率可达 3.2 2 % .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 ,SCCO2 萃取速度快 ,得率高 .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萃取藿香梗浸膏,考察萃取时间、CO_2流量、萃取温度以及萃取压力这4个因素对藿香梗浸膏萃取率的影响。对这4个因素分别进行多次单因素实验,用单因素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相关正交实验并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利用二次响应曲面法将上述数据拟合,得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藿香梗浸膏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栝楼籽油的萃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栝楼籽粉碎细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栝楼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栝楼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栝楼籽粉碎细度90目、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3 h,萃取得率可达39.6%.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以丙酮为夹带剂,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以丙酮为夹带剂,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影响USFE萃取海藻EPA和DHA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和超声参数对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海藻EPA和DHA的影响,发现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比,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使CO2流量减小,萃取温度及压力降低,萃取时间缩短,而EPA和DHA的萃取率提高,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EPA和DH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压力25MPa,时间3.0h,CO2流量3L/h。  相似文献   

19.
我校开发的“天然VE 的超临界CO2 萃取与浓缩的试验研究”技术日前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其针对以往植物油脂脱臭馏出物中VE 提取分离时存在的问题 ,以超临界CO2 萃取和尿素包合为主要技术手段 ,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完成了维生素E油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研究 经同行专家鉴定 ,该成果经济效益良好 ,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天然V_E的超临界CO_2萃取与浓缩的试验研究@唐恒$江苏大学科技处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以丙酮为夹带剂,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