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作性、节奏性、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三大主要特征,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之所在.笔者试从舞蹈的三个主要特征来谈谈舞蹈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商周以来,我国就注重运用"乐教"来陶冶人的情操,"乐"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但是当前我们的幼儿教育对音乐的重视远远大于对舞蹈的重视,所以运用传统乐舞思想,改变我们对幼儿舞蹈教学的认识,从传统观念的转变入手,重视幼儿舞蹈教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避免简单舞蹈动作的机械模仿,而是创造性地进行舞蹈教学,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3.
舞蹈是一门以形体动作为载体,以情感主线为灵魂的艺术形式.当前中国舞蹈教育领域有的过于注重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舞蹈的情感、内涵与艺术层面的认知.有的脱离实践环节盲目的追求舞蹈内涵的高深,忽视舞蹈外化形态技艺性的本质特征.本文从舞蹈的技能与情感两方面的辩证关系来进行分析,对舞蹈表演中如何"以技引人,以情感人"作了全面解析,力图使舞蹈表演者能够将外在技艺能力与内在情感有机的融合,从而提升舞蹈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度"在舞蹈作品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舞者在舞蹈中力量技巧的把握,是舞蹈的支干和精髓。它不仅包括舞蹈的软开度、技术技巧,而且包括舞蹈中"劲"的体现。每部舞蹈作品的舞种、故事情节都不一样,所以对"度"的把握也就各不相同。简而言之,把握好"度"在舞蹈中的力度,将有利于舞蹈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舞蹈作品的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美结合。舞蹈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的统一,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强化舞蹈教师的"自我修养"出发,针对长期以来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其舞蹈教师的教态与语言表达的"情绪化"、"随意化"等"痼疾",提出:"以人为本"与"人文精神"的确立、注入,能促使舞蹈教师与舞蹈学生在追求"身体展现"的同时,使舞蹈课堂流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和谐、生动的气氛。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行为艺术.与成人舞蹈不同的是少儿舞蹈的动律非常欢快明朗,它包含了少年儿童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艺术感受和追求.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培养、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个人的感受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舞蹈教育开始,蹈教学中一直沿用着一种教学方法,"言传身教"法.从全国各舞蹈学校建校至今,"言传身教"法一直是舞蹈教师们进行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随着舞蹈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舞蹈教学的不断进步,言传身教"法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不了新的舞蹈教学的需要,跟不上培养更多具有全面素质的舞蹈人才的教学步伐.本文将从"言传身教"法对舞蹈教学作用谈起,析其在舞蹈教学中的利弊关系,提出相关改进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表象训练法已在我国体育教学或运动技能训练过程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在舞蹈教学的应用并不多见。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表象训练法在舞蹈教学的应用,可以提高舞蹈动作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舞蹈动作教学的实践表明:表象训练法在舞蹈教学的作用类似于舞蹈动作形象的训练,有利于舞蹈动作技术的掌握和舞蹈动作概念的形成;舞蹈动作教学的表象训练根据其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表象训练法,有利于学习者舞蹈动作教学"记忆表象"的形成和"想象表象"的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10.
舞蹈,是一门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人们内心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具有造型的美、动态的美、神韵的美、节奏的美,成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舞蹈教学作为培养训练超越自然人体的,高度柔韧、协调、优美的"艺术人体",从而在舞蹈艺术工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艺术中专的  相似文献   

11.
凌艳芬 《科技信息》2013,(12):311-311
<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古代舞蹈文化是这宝贵财富中的一颗明珠。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舞蹈,如《百兽率舞》是模拟鸟兽动物的原始舞蹈动作和欢庆胜利以及狩猎生活的再现;《葛天氏之乐》是原始社会的三人操也叫三人舞,它反映了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识——即对天地祖先的崇拜。除此以外我国发现最早的舞蹈形象,是青海大通县"上孙家赛墓地"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文陶盆"。西周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乐舞,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雅乐"、"雅舞",使舞蹈进入宫廷。汉代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二高峰,《百戏》使各类文艺同舞蹈串演,舞蹈有了简单的故事。在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好舞蹈,如《巴渝舞》、《盘舞》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舞蹈教学一直沿袭"口传身授"的基本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舞蹈教学模式正在受到人们的质疑并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全面发展新型的舞蹈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倡导在舞蹈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自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剖析傣族孔雀舞的事例来研究中国政府的文艺政策是以何种形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并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如何参与展示民族形象的。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象化,所以想通过民族舞蹈改变人们对少数民族既存的形象和想象,并期待民族舞蹈对展示的"想象的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主要流传于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湖北来凤,四川酉阳等地。"摆手舞"的历史十分悠久,反映了土家先民的狩猎、迁徙、生产和生活情况。"摆手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土家族"摆手舞"当代的形态种类主要有娱乐健身舞、旅游舞蹈、教学舞蹈、剧场舞蹈等;影响其形态变化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取向;舞蹈自身的发展;舞蹈工作者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5.
舞蹈律动教学是一种集文学、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传统的"口传身授"方式既局限了课堂教学中整体效果的演示,而且学生舞蹈技能的掌握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将现代高科技的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可以取得最优教学效果。该文结合作者的舞蹈律动教学实践,论述了现代媒体在"情景导人"、"动律分析"、"整体演示"、"引导评价"等舞蹈律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并介绍有关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在中国宫廷之外的民间,流传着许多美妙的舞蹈,被称之为"民间舞蹈"。其中最有气势的舞蹈当属"鼓"舞。顾名思义,"鼓"舞的舞蹈动作应当是围绕着"鼓"展开的。而作为打击乐器的"鼓"起源很早。传说远古时有  相似文献   

17.
舞蹈审美,主要是指人们创造舞蹈美和欣赏舞蹈关这两方面的审美活动。在舞蹈审美活动中,创造和欣赏都集中在舞蹈美这个核心问题上,而舞蹈欣赏活动又必需以创作出的舞蹈作品为前提,同时舞蹈美还应具有独创性和技艺性等。所以如何在舞蹈作品中创造出舞蹈美来,如何用技艺性、综合性等艺术特征演绎出舞蹈美来,这就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双媚 《科技信息》2007,(23):221-222
舞蹈编导,是舞蹈事业前进和发展的核心。这个核心的主要机能,就是要把舞蹈这个特殊的艺术用舞蹈形象,通过活生生的"动感世界"传达高尚完美的思想品德。舞蹈编导集编剧、编舞、导演于一身,除了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和文笔能力。本文通过介绍舞蹈编导中的一些文学艺术手法,试图找出文学创作与舞蹈编导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19.
藏族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拥有广博的内涵,其自娱自乐性成为藏族原生态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当代藏族舞蹈艺术中,自娱自乐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以藏族舞蹈为例,通过论述存在于原生态形式中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以及这种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在舞蹈艺术中的流失,旨在抛砖引玉,呼吁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应更重视其"原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一种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不仅结合了音乐,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所呈现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抒发。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抒情艺术,是舞蹈与舞者之间相互结合,从中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不光是对舞蹈作品的尊重也是对欣赏者的尊重,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就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也是一个舞者的灵魂所在。舞蹈是由肢体语言、舞蹈节奏、表情音乐等多种要素组成的,是通过这些要素融合协调来直观的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最终传达出一种情感和意蕴。可以说肢体语言和节奏本身就是舞蹈表演的一种外在形式,而情感是舞蹈表演的核心,只有真挚的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才能使得舞蹈更具有感染力、表现力,也才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认可。该文从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探讨,阐述了在舞蹈表演中对好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也更好地提高了舞蹈表演的表现力是舞蹈表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