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因从智能手机、电脑屏幕以及随处可见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认识到其发明能潜在地减少全球的电力消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三位出生在日本的科学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绿色LED和红色LED已经出现,之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技术的挑战而无法制作出蓝色LED。直到90年代,名古屋大学的赤崎勇和天野浩与日亚化学公司的中村修二成功研制出了蓝色LED。  相似文献   

2.
杨建邺 《自然杂志》2004,26(6):360-362
20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物理学家,他们因为证明夸克具有渐近自由的特征,获得诺贝尔奖.本文详细探讨了这三位学者于1973年研究夸克渐近自由时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经历.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恰好有90年的历史。在这90年间,除1916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和1934年因世界经济大萧条,以及1940年~1942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颁发外,一共授过84次奖。下面让我们通过对获奖人员的国籍和获奖项目的分析,来看一下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因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什么这项发明如此重要呢?以蓝光LED(light-emitting diode)为核心技术的半导体照明具有寿命长、色彩可控、无汞和低压工作等优点,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陈良惠院士曾经做了一个估算:如果中国的通用照明市场用LED照明来替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的话,每年节约的电力将会超过3座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其意义不仅  相似文献   

5.
潘笃武 《自然杂志》2014,36(6):415-420
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简单介绍了获奖者的研究工作及成就,并简略描述了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物理原理和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梶田隆章和阿瑟·麦克唐纳关于中微子振荡的发现证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证明中微子传播过程中在不同类型、又称"味"之间振荡的两位科学家斩获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发现证明了这种"幽灵"粒子具有质量。日本东京大学的梶田隆章和加拿大女王大学的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Mc Donald)因其研究团队分别在两个建于地下深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04,(11):39-39
2003年: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表彰他们在量子物理学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2年:美国的小雷蒙德·戴维斯和日本的小柴昌俊,表彰他们  相似文献   

8.
约翰·马瑟(John C.Mather)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席科学家,他曾为研发宇宙背景探测(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COBE)卫星做出重要贡献,与实验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GeorgeF.Smoot)一起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而COBE卫星为揭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10月4日下午,为庆贺马瑟荣膺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位于格林贝尔特的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与为他们赢得荣誉的马瑟一起品尝香槟和烤面包。马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在30年间,有许多科学家进进出出,但马瑟却一直呆在戈达德,从事着天体…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颁发给俄罗斯约费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科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因为他们研究开发出了在高速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中广为采用的异质结技术,另一半颁发给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杰克·基尔比,因为他发明了集成电路。这两项开拓性的工作为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尔费罗夫,1930年3月15日出生于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  相似文献   

10.
三位显微镜设计的开拓者昨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大大扩大了人类深入窥测微观世界的能力。获奖者是1931(原文如此)年发明电子显微镜的德国科学家恩斯特·鲁斯卡博士和1981年发明一种能够勘测个别原子表面的装置的在瑞士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实验室成员瑞士科学家海因里希·罗赫尔和联邦德国科学家格尔德·宾尼格。  相似文献   

11.
刘道军 《世界科学》2005,(11):30-31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的一位利用量子力学解决了描述光的行为的理论;而其他两位则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了识别原子和分子的激光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14.
张双南 《自然杂志》2017,39(6):401-410
2017年10月3日,终于到了宣布2017年物理学奖的时刻,诺奖委员会宣布: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物理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里(Kip Stephen 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表彰他们对于研制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以及利用该天文台发现了引力波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样的结果毫无悬念,和物理学界大部分学者的预言完全一样。那么,这个科学发现到底是什么?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爱因斯坦和这个发现是什么关系?引力波有什么用?有办法防引力波辐射吗?引力波探测与研究的未来是什么?中国在引力波探测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计划是什么?笔者将在这篇文章里回答上面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都具有质量。然而。这个我们所熟知的现象却一度困扰着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物质为何具有质量。这个谜底在1964年被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等人揭开了,他们认为有一种玻色子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以惯性.从而让物质具有了质量。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6.
威廉·埃·福勒(William A.Fowler)由于对发生于星体演化时的核反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发展了宇宙中化学元素形成的完整理论,于十月十九日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人们认为,在现代核合成理论——研究星体内部核极热区域中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形成机理的理论方面,威廉·埃·福勒有着非凡的天赋。  相似文献   

17.
从低温研究历史看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兵 《自然杂志》2003,25(6):355-357
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获奖都是因低温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包括超导和超流研究。至今,已有16位科学家在此领域陆续获奖,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20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背景进行了考察,并针对2003年的获奖-I-作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8.
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与芝加哥大学的钱德拉塞哈(S.Chandrasekhar)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福勒(A.Fowler),以表彰他们对恒星演化研究的贡献。现在我们知道,一个星体是由存在于星系中的气体和尘云所形成的。在引力的作用下,一团凝聚物慢慢收缩形成一个星体。在此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并导致加热。最后温度高到足以在星体内部引起核反应。结果,主要成分氢聚变成氦。这样产生一种阻止收缩的压力并使星体稳定,因而使它得以存在几百万年。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美国工作的物理学家。他们是德国人施特默、美籍华人崔琦和美国人劳克林。 这3位科学家发现了在强磁场中共同发生作用的普通电子在极低  相似文献   

20.
量子霍尔效应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跃 《科学》1999,51(1):55-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