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车并不能让我们更幸福,而失去这些则焉知非福 究竟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多数经济学家除外)对这个问题得出了许多不同凡常的见解。他们告诉我们说,在富裕的社会里,金钱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以“买”来许多幸福。事实上,对于衣食无忧者来说,金钱能够“买”到的幸福感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
“把握今天”是先哲们一再告诉我们的名言。因为人世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愉快、最幸福、最安稳、最科学的一种活法。 “今天”在你眼里是什么呢?你如何为“今天”设计出整个人生的光彩?智者是这样做的:我只为今天而快乐。 然而焦虑未来.预支痛苦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Brown  H  李醒民 《世界科学》1989,11(8):53-56
超越力学哲学有人以轻蔑的口吻告诉我们,科学是“力学的”或“机械论的”。这一传统的观点忘记了一个事实,即许多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现在远非是几百年前那种机械论的样子了。在物理科学的“哲学”中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应该受到更为广泛的评价,现在人们显然是低估了它们的价值,这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它们向我们提供了更充分地在科学和我们文化的其他分支例如宗教和艺术——之间发展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父母的心情?——“内疚”。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父母拼命地告诉子女如何生活得更好,并且慷慨解囊,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多数的父母,所得到的是什么呢?“什么都给”的牺牲者。而孩子无论给什么都不够,最终导致一场可怕的悲剧。 现在我们回到正题上:什么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呢?为了回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注意到许多读者朋友在来信或评刊意见中都希望本刊刊登一些贴近日常生活内容 的文章。其实我们也在尽力这样做,但生活的海洋何其浩瀚,哪一朵浪花是大家所爱、哪一处岛屿是大家所 向往的仙境,我们并不能非常准确地把握。所以,本刊想请大家畅所欲言,将你们的所想和所愿来信或来电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同舟共济”到达“目的地”。欢迎踊跃“发言”! 此外我们想说的是,“知力之友”栏目除刊登评刊意见、与杂志有关的感想之外,也可发表大家对于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感触。有什么高兴事说出来大家同乐,有什么烦恼缠身讲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有什么伤心事大家共掬一棒辛酸泪,如此才显得是真朋友、真情谊。期待着你的“酸甜苦辣”! 知识就是力量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转化的方式     
科学和哲学都在研究存在着什么东西以及它是如何转变为其他东西的问题;科学是在细节上进行研究,而哲学则是在作概括性的研究。研究存在要和研究转化结合起来。这样,如果我们没有找出基本粒子产生和转变的方式,我们就不知道基本粒子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去探究人类的胚胎、发育、进化和死亡的机制,我们也搞不清楚什么是人。在科学的每一个领域里,兴趣都集中在研究转变上,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某种关于变化的东西究竟是什  相似文献   

7.
下一场创新革命来自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内正在发生的历史性的大融合 今天,我很高兴能在此与大家相聚一堂,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庆贺的事情在发生.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在美国科学院的讲话中对范围广泛的科学与工程学的价值坚定地给予了认可,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一席空谈而一笑置之.让我们摘引奥巴马总统讲话中的一段以共勉之:  相似文献   

8.
如果科学可以定义为人类为取得真知而进行的有系统的精神探索的话,那么科学史也许可以说是描述和说明人类这种有系统的精神探索的历史。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科学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或者换一个说法,研究科学史的意义何在? 在当今这个讲究“经济效益”的年代里,研究科学史有无经济效益?对此,任何人恐怕也不能断然予以全盘否认,因为扎实而可靠的科学史研究成果对制定科技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科研方向和课题、组织协调科学研究工作等都是有实际意义的,至于与科学史密切相关的技术史的研究,对各产业部门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切不可夸大科学史研究的物质价值,也不必为迎合某些领导人的支持或某些团体的资助而吹嘘这种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这是自欺欺人,因为科学史研究的物质价值(假如有的话)往往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界限     
科学的内在界限——自然的创造性对科学的洞察力有没有限制?有没有用科学方法无法解释或理解的现象或经验?显然,自然界中人类心灵内外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还远远不能为现代科学所认识。可是,问题来了,是否存在科学解释永远无法逾越的界限?正如一位丹麦幽默家所说,预言是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当预言未来的时候。我将论证,这样的界限确实存在。有两种很不一样的界限:内在的和外在的;这两个术语代表了界限与科学的概念系统的关系。利学有三个目标:理解(Comprehension),解释(Explanation)和预言(Prediction)。理解表明一个总体概念的存在: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大致的起因是什么,以及它与自然界的其余部份有怎样的联系。理解意识着,对现象所属的那部份自然界的神秘感的解除。解释更进一步;它告诉我们为什么所考虑的现象或过程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当然,预言就更确定了;它告诉我们,特定系统在某种条件被满足之后将会发生什么。当对已知事物以往的未曾探索过的历史下结论时,也有预言过去的事情,即倒推。  相似文献   

10.
(一)从历史一例看天文学的实际应用在自然科学的分工里,“数、理、化、天、地、生”中的“天”,是相对于“地”而言的。天文学的研究领域是远离地球而为人类主动影响所不能及的大千世界。远离地球就远离实际,因而从“务实者”的角度看来,天文学是一门不着边际、“为科学而科学”的行当。然而,翻开中国的自然科学史,天文学却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对青年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科学界沟通平台的建设予以了评述。他认为:“如果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有效地利用科学或其价值来解决全球问题的话,我们就必须促进学科的流动,让他们进入到不同的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2.
魏鎮卿 《科学通报》1960,5(9):281-281
山东省高唐县是我国的产棉区之一。在合作化以前,由于力量单薄,根本无法搞科学,也无人懂得什么叫“科学”。合作化以后,为了搞高产,我們开始了科学活动,做了一些試驗,取得了一些成績,例如通过治虫和施肥的試驗,破除了认为“棉花虫是神,不能治”的迷信思想,以及八十多年来认为“种棉不能施肥,否則棵子大了,不能拾棉花”的保守观点;但由于是小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人类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自身的起源。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世纪的神话,告诉我们来自何方。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许多神话仅仅是神话而已,它们只是为了避免“未知”的恐惧而存在的,并不是我们需要的对宇宙起源的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有什么用     
19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及化学家法拉第在电磁学、电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其中许多发现尚处在实验阶段,并没有给社会带来明显的收益。一次在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时,女王好奇地问法拉第:“先生,您的这些发现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法拉第立即反问道:“女王陛下,您是否可以告诉我,一个婴儿的用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整个肿瘤学领域中,有七个公认的专科,即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放射肿瘤学、外科病理学、儿科肿瘤学、泌尿科肿瘤学和妇科肿瘤学。虽然我们大家都用“肿瘤学”这个术语,但由于各人的传统的医学学科的不同,因此对“什么是肿瘤学家”这一点,看法便有分歧。谁才是真正的肿瘤学家呢?所有肿瘤学家的共性,一定寓于各家的个性之中,否则我们就不能继续  相似文献   

16.
有许多基本假设在它们趋于为人们所接受时,我们自己几乎还没有注意到正面作出这些假设。但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对这些“常识性”的假设提出挑战,有时却显得很富有成果,可能导致各种观察世界的新的方法的产生。有一种至今还没有被慎重提出的诸如此类的假设是:自然的规律由某些永恒的(或“超”时间的)定律或原理所决定。这也就是现在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寓教于乐”。这种说法的潜在意思,是为了教育,我们要把教育的内容做成让人快乐的样子。不过,其第一位的出发点,还是教;乐,只是第二位的手段。在科学普及领域中,这样的观念也一直是非常流行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反过来想一想,是否可以把“乐”放在第一位,倡导“寓乐于教”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幸福愉快的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学到科学,岂不是一种更好的做法呢?应该说,在科普的实践,类似的尝试并非没有。近来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引进作品《游戏中的科学》一书,就在相当的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观念。此…  相似文献   

18.
开始使用适用于科学特殊领域的“高空大气物理学”词汇是在六十年代初。在研究大气低层的时候,呈现在这门年轻学科面前的是什么问题呢?在研究大气层中的国际计划中,高空大气物理的研究占据什么地位呢?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学术上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二大后更应该高举这个旗帜。唯物史观是我们历史科学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另外,确实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搞科技史目的性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很值得我们考虑。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目的是为“四化”服务。一定要融中西科技文化之荟萃,高举马列主义旗帜来整理中国史料,发展中国的科技史,这是责无旁贷的。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我们这一代只是开始,这二十年仅仅是科技繁荣的一个前兆。中国科技大发展将在九十年代科技振兴之后,中国处在这样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立脚点一定要站在时代的  相似文献   

20.
霓裳倩影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流行服装”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大街上如海的人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时下流行什么。 “流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一定范畴的人群中、受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而形成的某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流动性和周期性。从心理学角度讲,“流行“是对新奇的追逐,是对需求的寻觅,同时也是一种模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