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考察了甲醛在平板式和管式两种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的降解能耗以及两种反应器中放电电压、甲醛初始质量浓度和停留时间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管式等离子体反应器相比,平板式反应器的甲醛降解能耗大大降低(从55.0W·h/m^3降低至12.8W·h/m^3);管式反应器和平板式反应器的甲醛降解率均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并分别在11 kV和18 kV处出现拐点,随后降解率增幅减小;甲醛降解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三氯乙烯的降解效果,通过红外分析探讨了降解的反应历程.结果表明:当载气为N2时,脉冲介质通过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可实现三氯乙烯的有效降解,降解率随放电参数及气体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在保证体系能量效率最大的基础上可获得三氯乙烯降解的最佳处理条件,即输入电压25 V、脉冲频率500 Hz、脉冲占空比50%、放电间隙5 mm、气体流量300 mL/min;当载气中含O2时,三氯乙烯的降解率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即输入电压小于25 V时,三氯乙烯降解率随O2的增加而提高,输入电压大于25 V时,三氯乙烯降解率随O2的增加而下降.三氯乙烯降解过程中会产生CHCl2 COCl、CCl3-CN或ClCH2CH2NH2,终产物中除含有HCl、CO2和CO外,还含有COCl2. 相似文献
3.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研究了水中2,4-二氯苯酚的降解反应,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考察了放电时间、无机盐、有机物以及金属离子等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放电电压为25V,放电时间为120min时,FeSO4作催化剂的条件下,2,4-二氯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0%,当2,4-二氯苯酚浓度较低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C=COe—kt。 相似文献
4.
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了等离子体对周围空气施加的电动体积力的分布;借助电子天平测力实验对电动力的水平方向分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单摆实验则进一步认识了尖端电极放电所产生的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动力集中裸露电极边缘以及等离子体生成区域附近;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力水平方向分力与激励电压之间是线性关系、电极的连接方式对电动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结合TiO2光催化剂降解甲醛气体,在不同的放电电压下考察了催化剂载体、焙烧温度以及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甲醛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γ-Al2O3光催化剂的填充能显著提高甲醛的降解率和产物的选择性;甲醛降解率随放电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当焙烧温度为400℃、放电电压为... 相似文献
6.
氟利昂—12的常压DBD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常压下产生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实现了气态CF2C12(氟利昂-12)的常压降解。降解产物主要用GC,FT-IR分析。在(CF2C12)=3.3%的1个标准大气压的空气中,放电10s的条件下可以使CF2C12达到较高的降解率(85%)。其主要的降解产物为CF2O,C12及少量的COC1F和CF4等,并讨论了产物的生成途径以及不同的外加气体,输入功率对CF2C12常压降解的影 相似文献
7.
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一种强烈的致癌剂,是蓝藻水华时产生的一种主要的藻毒素.本文研究了多根高压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对该毒素的降解.从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提取微囊藻毒素,经富集、纯化后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分析检测.实验研究了峰值电压、频率、曝气量及电导率对介质阻挡放电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随峰值电压、频率、曝气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基本机理,列举了流动控制技术的优势;从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机理研究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明了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分析了中国开展此项研究的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速度场和温度场测量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速度场的影响。分别利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红外热像仪得到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产生的速度场和温度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场来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而温度场则作为求解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无来流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比较明显,使局部水平方向速度大小提高近30%,但有来流时,由于对流换热使高温区减小,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0.
介质阻挡放电与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用于空气脱硫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轴管状反应器产生介质阻挡放电,采用同轴线管反应器产生局部电晕放电及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与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在放电特性与脱硫能耗上的差异.根据V qLissajous图形计算了放电功率、气隙电压及电场强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外施电压下同轴管状反应器比同轴线管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放电电流,同轴线管反应器中脱除SO2的能量利用率可达31g/kW·h,而在同轴管状反应器中能量利用率可达39g/kW·h.根据气隙放电时电场强度的分布解释了脱硫能量利用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净化室内空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臭氧,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降低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净化空气时产生的臭氧浓度,设计了一种多通道介质阻挡放电空气净化装置,并对其放电特性、产生的臭氧浓度以及对甲醛的净化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放电间隙为2.0mm时臭氧的浓度达到最大值(0.55mg/m3),随着反应器放电小单元组数的增多,臭氧浓度及击穿电压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甲醛的净化效率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当输入电压为90V,甲醛初始质量浓度为0.15 mg/m3时,其净化效率达到了97.8%.这种把放电区分成多个小结构单元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对甲醛净化效率高、产生臭氧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常压尖-尖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中,测量了放电电流波形随放电间隙以及外加电感的变化,由此给出了放电电流脉冲宽度随放电间隙、外加电感线圈电感量的变化关系,并对此进行了定性解释,为优化介质阻挡放电放电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气-液两相混合物中进行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以罗丹明B水溶液为模拟废水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脉冲电压峰值和脉冲频率及延长放电时间均可提高罗丹明B的去除率;溶液初始pH值的提高,对于降解效率影响不大;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提高时,罗丹明B的降解率(百分比)降低,但是降解... 相似文献
14.
介质阻隔放电合成臭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介质阻隔放电中臭氧生成随放电时间、场强及氧气压力变化的关系,从电子能量的角度得到了在接近常压条件下臭氧生成的最优化条件,最佳约化场强度(330Td),并测定了本系统中臭氧的热解常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特殊的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观察了大气压下氩气/空气混合气体放电中放电丝的准粒子行为.实验发现当空气含量较低时,运动的2个放电丝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吸引作用;而当放电气体中空气含量较高时,运动的2个放电丝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酸性等离子体作用下淀粉水解及其等离子体酸定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开发环保水解工艺,在不使用任何无机酸和无机盐的情况下,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淀粉的水解实验,在酸性等离子体作用下,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和二糖,其转化率达61.2%,质量选择性为34.0%.分析发现放电过程中形成的质子层有很强的酸性,是理想的酸催化剂.由此提出等离子体酸概念,并讨论了其优点和应用前景.该等离子体酸可应用于大量的酸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18.
探讨介质阻挡放电处理硝基苯废水的低能、高效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检测样品中硝基苯的含量,考察催化剂、放电电压、空速、时间和浓度等各因素对硝基苯降解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TiO2浓度为400mg/L,反应电压为26kV,反应时间为30min,空气流速为600mL/min.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降解率平均可达96.46%,RSD=1.23%,表明经优化后工艺条件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介质阻挡放电过程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技术为背景,建立了介质阻挡放电的一维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介质阻挡放电市场、带电粒子浓度以及电流密度在放电空间的分布和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放电空间的正离子空间电荷效应和介质上电子的累积效应使放电个有微放电的特点,同时微放电特性与被照样品的突起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使得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研究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机理和质量的基础上,采用高压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以硬币、植物叶片以及人体手指为样品,对五种应用实例进行了实验尝试和讨论。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在拍摄单一色彩的非平面图案时,所得的图像比用普通光学摄影获得的图像更为完整、清晰、且对比度高。该技术可应用于非平面样品图案图像的提取和复印、植物新鲜程度的鉴别、人体指纹的获取以及特殊摄影等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