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呈隐性化特点,随着冷战结束宗教在国际政治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政治中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呈现出"外溢"现象明显、政治化趋势加强、极端势力抬头等新特点。面对这些新特点,我国既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宗教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也要保持警惕防止宗教渗透及恐怖主义蔓延。  相似文献   

2.
16世纪初期的欧洲,罗马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已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触动下悄然变化,宗教和世俗政治都面临着是因循守旧还是积极改革的艰难抉择。马丁·路德通过不断向宗教和世俗政治阐述他的神学主张,积极推动宗教改革。在1528年的“预防性战争”危机中,他亦积极充当事件和争论的调停人。路德在履行宗教天职过程中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冲突与让步,显示出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与世俗政治变革相互纠结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破坏祖国统一,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渗透具有六方面显著特征:政治恶意性、文化侵略性、活动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组织秘密性、破坏严重性.认清这些特征有助于实际工作部门正确合理地处理宗教渗透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宗教市场论(Religious market theory)取代宗教的世俗化理论(Secularization thesis)而成为当代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新范式。宗教市场论的理论基础为理性选择理论,即将宗教行为看做与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是理性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市场的诸多命题的一个理论体系。宗教市场论在对美国与欧洲的宗教现象取得成功解释的同时,也招致各方面的质疑与批评。该理论对于中国宗教的实证研究具有促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卢梭的宗教思想在其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爱弥儿》以及《社会契约论》中分别提出自己的自然宗教观和公民宗教思想。自然宗教观强调信仰的自由和人民的自主,公民宗教是针对当时西方存在的政教绝对化而提出的一种思路,公民宗教在保证个人信仰自由的同时,激发出人们对于国家的义务,使人们在对宗教信仰忠实的同时,忠实于国家政治。卢梭的宗教思想使其社会契约论在宗教领域得以合理延伸。  相似文献   

6.
宗教旅游开发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随着一大批宗教旅游景区的不断开发,宗教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热点。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宗教所特有的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等特征,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旅游活动在国内外也是倍受争议的问题[1]。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宗教旅游及其存在的问题,不仅对现代宗教旅游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认识宗教旅游与宗教本身和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于将"稳定"、"有序"视为人类共同体存在的正常状态,一定的秩序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社会现象或客观存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针对现实秩序产生特定的作用和影响,宗教也不例外。宗教社会学对于秩序问题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从"人性宗教"到"公民宗教",类似"传统(宗教)信仰衰落后,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构成了宗教社会学研究的现实依据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宗教政治化是南亚地区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南亚地缘政治一再发生裂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宗教固有的排他性使得不同族群的人相互排斥、互相争斗。宗教进入政治直接导致南亚地缘政治在1947年和1971年发生两次裂变,并成为南亚地缘政治可能再次裂变的危险根源。  相似文献   

9.
宗教思想和宗教力量渗透于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社会整合运行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研究美国宗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以《圣经》为基础构建美国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宗教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多元的宗教能够为美国大众提供共同的理想。三是宗教能够维护伦理、抵制邪恶,发挥着道德规范的软力量;四是宗教作为社会的净化剂,解决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从整体上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宗教信仰、宗教运动、宗教传播、当宗教作为政治手段时等角度分析,论述了它们对世界政治地图格局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当今世界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和众多的宗教信徒,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美国内政外交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基督教新教依然是美国的主流宗教,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政治立场密切相关。美国外交的两大指导思想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都有其宗教源头,分别对应基督教孤立主义和普世主义。宗教对美国外交实践的影响体现在战争、法律、组织建设等方面。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外交意图,把握美国外交走向,丰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浅析当代美国社会的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美国社会的宗教纷繁复杂、流派众多 ,它们遍及美国城乡的各个角落 ,影响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左右美国大众的生活。本文着重分析当代美国社会宗教的两大现象——宗教多元化、世俗化及其成因 ,以便更好地认识当今美国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宗教在美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军备控制作为美国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美国宗教所无法回避的。研究美国宗教组织介入军备控制的原因,及其介入的一个重要案例——冻结核武器运动,说明宗教组织介入冻结核武器运动的方式以及影响宗教组织在该运动中游说有效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一个在"逆境"中崛起的大国,面对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所展开的"宗教攻势",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制度与文化建设,才有可能做到从容应对这些国家针对中国进行的"宗教渗透"战略。  相似文献   

15.
宗教问题政治化是影响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重要因素.宗教问题政治化是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存在及其活动的主要表现.中亚宗教极端势力以宗教极端主义为理论指导,它所制造一系列的恐怖和分裂活动影响着中亚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遏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恐怖和分裂活动是中亚多民族国家实现政治整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认清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关系到"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之大是大非问题.两者既有本身概念、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行为结果的区别;又有态度不同、目的不同、关切不同的区别.为了反对迷信邪教,必须增强全民宗教文化素养,有意识地进行宗教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作为美国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溢着大量的美国文化因素:记录世人对"美国梦"的追求,体现圣经的人物、思想和西方宗教神话、典故,并包含亘古不变的美国信条,这些都是弗罗斯特给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诵读他的诗歌对现代人理解美国的精神文化、宗教信仰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该区域宗教渗透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等特点。宗教渗透对跨境民族的国家政治认同等造成了严重破坏,对云南边疆社会的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成为了云南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最敏感、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抵御宗教渗透不仅要完善政府宗教管理能力、改善经济条件等,更要调动作为文化主体者的跨境民族自身的"文化自觉",以主动抵御宗教渗透。只有如此才是最有效的抵御宗教渗透举措,才最终有利于和谐边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中,以研究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最为著名,也最为透彻。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的产生与19世纪后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飞跃,以及社会科学尤其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大学科的发展等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尽管学术界对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学术思想直到今天影响力仍然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地位、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反宗教渗透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对反宗教渗透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思政课教师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存在差异等问题,致使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反宗教渗透教育中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反宗教渗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思政课教师反宗教渗透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调整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加强反宗教渗透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主渠道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