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用明矾[1]消除水样中悬浮物、藻类、颜色等干扰,解决了污染较重水体中总氮的测定难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双锥取样器是一种超宽频带取样器件,但由于取样二极管的装入,使双锥取样器的传输和取样特性大为变坏,为了消除取样二极管的这一不利影响,在取样器的中心安装了补偿器,补偿器的阻抗匹配作用,是实现取样器的超宽频带性能的关键之一,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器的工程设计公式,实验表明,理论与测试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1年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测定饮用水源水—水库水的细菌总数,在37℃培养24小时开始菌落计数,发现计数结果总是偏低。通过多次实验,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可以提高细菌检出率,减少不确定度来源和影响。一、稀释时增加检样量至5mL,计数比《规范》约高出20~30%《规范》规定,吸取1mL水样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制成1:10稀释液。由于水样不够均匀和测试中随机效应影响,取样1.0mL偏少,容易受偶然误差影响,无法保证取样的代表性、真实性;其次,混匀需要吸管反复吹吸数次,1个稀释度至少2 ̄3…  相似文献   

4.
油田采出水中可溶性硫化物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油田采出水中可溶性硫化物,优化了分析操作条件,分析了油田水质因素对测定的影响及干扰消除方法,并对油田采出水实际水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时溶液pH值应大于12.0,至少10倍于硫离子质量浓度的无机阴阳离子、含油量、悬浮固体、聚合物和表活剂对测定不产生影响。取样时加入硫化物稳定剂可消除水中氧的影响.方法的精密度小于5.0%,加标回收率在93.0%~107.0%之间,方法检测下限为0.3mg/L.对大庆油田实际水样分析表明,油田各个产能区的油田采出水中均不同程度含有可溶性硫化物.单个样品分析时间少于10min.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氯离子质量浓度,低COD值的水样,用国标法测定COD值时会产生较大误差,且误差随着C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实验探讨了高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水样COD测定的影响及消除影响的方法.结果表明:采取不掩蔽Cl-测定水样的COD总量,减去氯离子自身产生的COD值,能较准确地反映水样的COD值且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太湖湖滨带不同水分梯度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典型的太湖湖滨带湿地作为试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在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3个实验区,每个实验区设置3个重复的取样点,将土样在实验室条件下,置于5、15、25和35℃人工气候箱中培养30 d,以测定土壤净氮矿化对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距离水岸带远近,湿地土壤的矿质氮含量、净氮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总体趋势均表现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距水体不同距离土壤的矿质氮含量、净氮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变化总体趋势从小到大均表现为:近、中、远。土壤氮矿化速率变动范围为1.16~1.55,距离水体远近不同土壤的氮矿化速率增加倍数(Q1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试验表明温度升高对湖滨湿地不同含水量土壤的氮矿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由浊度、色度以及多种未知物质吸收所形成的水样基体干扰对在线水质监测背景光谱测量信号的动态影响,依据朗伯比尔吸收定律,分析了溶剂与溶质的关系.结合在线光谱水质监测原理,提出了"动态参比"的概念和一种基于"动态参比"消除在线水质监测光谱测量信号背景干扰的方法.将以上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自主研制的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器,在线检测标准环境水样及实际环境水样中的六价铬离子,并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展开了现场对比测试,仪器应用动态参比的检测结果准确度均优于应用静态参比的检测结果,并且准确度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技术标准要求(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10%),表明该信号处理方法能够动态消除水体基体干扰对在线水质监测背景光谱测量信号的影响,保证光谱测量信号的准确性,提高在线水质监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医院排放污水总余氯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莉  黄敬洛  陈蕴 《河南科学》2004,22(4):466-468
本研究旨在现场快速测定医院排放污水中的总余氯。本研究运用比色分析的朗伯一比尔定律和真空工艺设计,将复杂繁琐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和操作程序有机的融合在真空测试管中。测试时,测试管中的显色剂与水样中的总余氯快速定量反应形成黄色至红色混配型络合物,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水样中的总余氯含量成正比。本测试管法测定范围为0.03~ 10mg/L,经检验,所得测试数据与常规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本测试管单样测试时间为1~2min;测试成本约2元;在通常测试条件下基本无干扰;3分钟可学会操作。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双波长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酚类和苯胺类物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外双波长光度法可以消除苯酚和苯胺的相互干扰,实现水中酚类和苯胺类物质的同时测定,所采用的双波长对为209.0~239.8nm和230.0~253.5nm,水样的pH值应控制在6.6±0.2。水中K+,Na+,Ca2+,Mg2+,Cl-和OH-的浓度低于200mg/L时不干扰酚类与苯胺类物质的测定,油类物质的干扰可通过萃取法消除。紫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酚类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20mg/L,检出极限为0.05mg/L;测定苯胺类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12mg/L,检出极限为0.007m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实验和合成水样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4.93%,且操作简便、测试准确,可满足微量酚类和苯胺类物质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机改性膨润土法对某印钞厂的高浓度有机难降解废水进行处理以降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水体颜色.实验结果显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对于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大,当膨润土投加量为15 g.L-1,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3.5 g.L-1,搅拌时间为0.5h时,处理效果最佳,印钞废水吸光度去除率高达96.55%,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最高达到73.31%.使用该方法对印钞废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水体COD和表观颜色,并且不引入新的污染物,无浓水排放,非常适合作为废水深度处理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COD反映水样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水平,是水体耗氧有机污染物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监测项目。本文分析了库仑法测定COD的特点及其对分析样品的要求,并提出了提高取样代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含砂量是衡量基坑降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降水井的出水含砂量大,会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国内外对含砂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多,很多结论是基于现场经验总结出来的,很少有定量的研究。通过现场试验,以太原地铁2号线嘉节站群井抽水试验30天中采集的水样测得的含砂量数据为基础,从滤网类型、滤料、井管、取样时间和降水井实时出水量五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含砂量的影响。发现滤网类型和滤料对含砂量的影响较大,且使用100目纱网+棕滤网得到的含砂量数据较为稳定,而不同井管类型对含砂量的影响不太明显。得到的结论,为相似地层深基坑管井降水的含砂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测定水体中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滴定法、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于含铁量不太高的水样,用磺基水杨酸作显色剂进行光度法测定是一种准确可靠而又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紫外双波长光度法可以消除苯酚和苯胺的相互干扰 ,实现水中酚类和苯胺类物质的同时测定 ,所采用的双波长对为 2 0 9.0~ 2 39.8nm和 2 30 .0~ 2 5 3.5nm ,水样的 pH值应控制在 6 .6± 0 .2。水中K ,Na ,Ca2 ,Mg2 ,Cl-和OH-的浓度低于 2 0 0mg/L时不干扰酚类与苯胺类物质的测定 ,油类物质的干扰可通过萃取法消除。紫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酚类物质的线性范围为 0~ 2 0mg/L ,检出极限为 0 .0 5mg/L ;测定苯胺类物质的线性范围为 0~ 12mg/L ,检出极限为 0 .0 0 7m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实验和合成水样分析结果表明 ,本方法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 4.93% ,且操作简便、测试准确 ,可满足微量酚类和苯胺类物质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水体中腐殖酸含量与ClO2投加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体中不同腐殖酸含量和过量ClO2充分反应的过程,探讨了ClO2消耗量及TOC、CODMn、UV254、UV410值的变化与腐殖酸起始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腐殖酸水样的ClO2最大需求量为2.19 mg/mgTOC,ClO2剩余量和余氯的变化规律相似;腐殖酸水样的TOC和CODMn平均降低15%和19%,UV254和UV410去除率达到21%、49%,ClO2可以有效降低腐殖酸的THMs形成潜能和水体色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量原理,采用一次性氯离子卡片电极,对人体血液中的Cl~-含量现实自动分析,电极的校正和测试能一次完成。该方法具有取样量少、精度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特点,为我国临床检测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不同水体指标影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锈环棱螺对2种不同水体中CODMn、叶绿素a、NH3-N、NO3-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于水体中的CODMn、叶绿素a、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对其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放养铜锈环棱螺密度与其耗氧速率呈正相关;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呈现同步降低的规律,但在培养后期(7 d后),2组不同肥瘦度水样中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不明显,即消除率降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水样中的COD含量普遍有所增加;NH3-N和NO3-N的去除率在一定条件下与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以及培养时间存在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肥瘦度的水体,不同的水质指标,应该选择不同的投放密度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自制液态酵素为试剂、铜绿微囊藻为绝对优势藻种的水体水做原水,二者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以Chl-a浓度随混合时间的变化及其去除率为指标,研究酵素控制富营养化水体水中铜绿微囊藻的效果.结果发现:混合14h后,体积分数从2%到10%的酵素对Chl-a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其中8%的酵素去除Chl-a达到53.17%,效果最好;延长酵素体积分数为8%的水样混合时间,Chl-a去除率继续增加,62h后达到78.77%,但Chl-a的去除速率随时间增加减小.投加酵素显著降低了水样的pH,使水样酸化,在剂量低于8%时,pH随剂量增大而减小,但10%的水样pH与8%的水样pH相同且低于酵素的pH;延长酵素体积分数为8%的水样混合时间,pH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选择乐安河-鄱阳湖段等典型湿地为研究区,在乐安河流域共设置16个典型样点,于2012年采集水样、底泥沉积物等样品,进行Cu、Pb、Cd等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与评价,并对水体中pH值、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水体pH值、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对重金属Cu、Pb、Cd等污染物在水体及底泥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影响。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中的总氮含量、总磷含量与水体中的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水体总氮含量与水中的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中的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体COD含量与水样中的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体pH值和水体中的Cu含量和水样中的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霍州辛置煤矿2204工作面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开采沉陷过程,分析了采动覆岩移动的规律;讨论了松散层厚度、采深采厚比对覆岩移动及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采厚相同的情况下,冒落带的下沉量基本相同;在采深、采厚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松散层厚度的减小,弯沉带、裂隙带的沉降量也逐渐减小;在采厚和松散层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采深的增加,弯沉带、裂隙带的沉降量逐渐减小,采动影响的范围却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