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的概念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从数学发展史来看,数的概念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为了解决数学本身所提出的问题而逐步形成并加以扩展的。首先产生自然数,然后逐渐产生零、正分数、负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等概念。从科学的数系建立过程看,也是首先从自然数集出发扩展出整数集,然后依次扩展成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因此,无论是从数学史还是从科学数系的角度看,自然数集都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然数是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本文打算从科学数系的角度,对自然数理论进行较详细的阐述。自然数…  相似文献   

2.
<正>答一般而言,集合符号采用大写白斜体字母,如集合A、集合B(可简称为集A、集B)。但集合中的5个特殊集合,即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按GB3102.11-1993《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的规定,其符号应使用大写空心正体或黑正体字母。因大写空心正体字母不易录入,所以在实践  相似文献   

3.
这里,把分子为1分母为自然数的分数称为单位分数。我们称S个单位分数之和数为A_s数。如何将一个正有理数表成A_s数是一个很引人注意的问题。其中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把3/n表成A_2数。总可以假定n>l,(3,n)=1,否则显然是一个A_2数。容易证明在n>l,(3,n)=1,时,使3/n为A_2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具有形状为3u-1的自然数因子。  相似文献   

4.
数系的扩展     
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完善数学内部结构,伴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然数到整数、整数到有理数、有理数到实数、实数到复数、复数到四元数的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掌握有理数是学好代数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理数实质上就是小学学过的正整数、正分数和在正整数、正分数前面加上“-”号的负整数、负分数及零.可见,要掌握好有理数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就必须重视“ ,-”号的意义及用法,根据学生对“ ,-”号的认知过程的顺序及“ ,-”的功能的不单一,笔者就此谈上看法.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代数》第二册讲到3~(1/2)、5~(1/2)、2~(1/3)时指出这些数是无理数,但没有指出怎样判断它们是无理数,又学习对数时,有的学生往往会问老师lg2、log3、log_57等是不是无理数?怎样判断,一个对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对于2~(1/2)、3~(1/2)、lgN(N为自然数,但不是10的正整数次幂)是无理数,学生一般用反证法就能证出,因而也会个别的判断这种数是无理数,但对于一般的a~(1/n)(a>0的整数,n≥2的整数)不是整数时,必是无理数;log_aN,(a、N都为正整数,但a≠1,且a、N互质)是无理数,要初、高中学生进行一般的判断和证明,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两类无理数的证明,都要用到整数的整除性,而  相似文献   

7.
(一) 从自然数的产生到超实数理论的建立,人们对数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数的概念经过了四次重要的扩张:即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从有理数到实数;从实数到复数;从实数到超实数。数的概念的每一次扩张都是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数的概念的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数的概念的每一次扩张,都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决定一个非零(交换)整环的Ⅰ的所有素元”是《近世代数》中因子分解理论的中心课题之一(若再能决定Ⅰ的所有不可约元,通过比较就可判定Ⅰ是不是唯一分解环),也是《代数数论》里研究代数整数环的课题之一.我们想对二项扩张的代数整数环Ⅰ=Z[d]解决这个问题,其中 Z 是有理整数环,n 是大于1的自然数,Zd0.1且无 n 次真因子,当 n 为奇  相似文献   

9.
证明了代数数是有理数系数方阵的特征值,代数整数是整数系数方阵的特征值.由此出发,完全用线性代数与矩阵计算的方法简洁地证明了代数整数对加减法和乘法封闭,从而构成一个环(代数整数环);所有代数数对加减乘除封闭,从而构成一个域(代数数域).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三元三次型为零的有理数解问题,有过很多工作。但是即使对于(1) x~3+y~3+z~3=xyz,还不知道他是否有xyz≠0的有理数解。在本文中,我们将证明方程(1)和(2) (x~2+y~2+z~2)(x+y+z)=8xyz,(3) x~3+y~3+13z~3=7xyz都没有xyz≠0的有理数解。首先证明方程(1)没有xyz≠0的有理数解。方程(1)如果有有理数解,显然就有整数解。所以毫无损失的可以假设x,y,z都是整数,而且有(4) (x,y)=(y,z)=(z,x)=1.  相似文献   

11.
数理哲学在古典数理哲学中;象自然数那样的初等数学对象的本质,大都是较明确的。柏拉图认为,自然数在永恒的意义上接近理想数,在多数意义上(如:1 1 1=3中有多个1加起来等于3)接近变数。所以,它是理想数和变数的媒介。康德认为:自然数是把范畴中的分量(单一性、多数性、总体性)应用于时间直观的媒介即图式。里开鲁特在近代著作《Das Ein,die Einheit unel die Eine》(1911—12)中,对自然数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随着近代微积分等学科的发现及发展,以揭示连续量本质为目的的数理哲学也随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意义下的数学,也就是作为演绎系统的纯粹数学,来源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它的兴旺时期为公元前500年左右)。他们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宇宙间的各种关系也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达;而数学知识由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察、直觉和日常经验。数学危机数学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矛盾,比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微分与积分、有理数与无理  相似文献   

13.
初中一年级是中学打基础的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学阶段的启蒙.打好这个基础对减少两极分化、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人才都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开好中学这个头,认真抓好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1 数学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的特点1.1 中学代数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认识过程大大缩短了与小学相比,中学进度快、知识密度大、要求高.学生在小学对算术数(自然数、0、正分数)的认识经历了六年的时间.到了中学三个星期就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且要完成相应的五则运算.只一学年的时间就要完成对有理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前人在数论研究的成果,结合《泛函分析》理论中的延拓定理,把歌德巴赫猜想问题从在一定的自然数集内延拓到充分大(有界)自然数集内成立,从而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问题。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数论》和泛函中与本文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3102.11-93)》对表示自然数集的符号N作出新的规定N=|0,1,2,…|,即0也是自然数.对于以 Peano自然数公理系统为基础的<数系理论>课程,本文对于在新自然数体系下如何建立与之相应的自然数公理系统及其有关性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并在教学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得到了自然数正整数幂和ni=1ip(P为正整数)新的一般递推式与幂P为偶数和奇数时的特殊递推式,并给出了自然数非整数幂和(P为非整数)的两个最新的精密的估计式.  相似文献   

17.
Rudin W著的《Read and Complex Analysis》(第三版)7.18节中给出一个未加证明的命题:设f(x)是区间I上的连续非减实函数,且把零测度集映成零测度集,则x+f(x)也把零测度集映成零测度集。本文给出了这一命题的证明,并推广到一般的零函数。  相似文献   

18.
正整数集N=11=1号数,2=2号数,…,n=n号数,…}的真扩集K=Nu{0}的0=m号数,显然:m是N以外的>所有自然数n的超自然数,m-1是与1相隔无穷多个n的最大自然教--五千年来一直不识与否定这类无穷大数及其倒数而误以为"有首项的无穷数列必无末项"的重大缺陷与错误,使级数论有概念性错误而一直误以为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使康脱脱离健康误入歧途铸成更重大错误:百年集论;使"精确"的极限论是自相矛盾的学说而根本不能化解无穷小危机.显然K有m个数.因K外还有负整数、正负分数等.故表示"多少个"的数n的全体中N只占极小一部分.从各个方面、角度深入分析论证了:客现存在用而不知的无穷大自然数是无穷多个1的和而与1之间有无穷多个自然数;无穷级数y一般都代表教,只不过有的y是用而不知的无穷大数罢了.  相似文献   

19.
“有理数除法”是有理数运算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让学生体会运算之间辨证统一的内在联系的极好素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非负数除法(零不为除数)的基础之上,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以及在引入负数后,学生学习有理数加、减、乘运算的经验,即“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的方法。事实上,有理数的除法仍然满足这两个法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在尝试中思考、感悟、提升,从而拓展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新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20.
Jensen在[1]中提出了一个问题:■(x)与C(x)是否初等等价,其中■是全体代数数构成的数域,C是复数域,■(x)与C(x)分别是■与C上的一个变数x的有理函数域。本文将利用共轭复数概念证明■(x)与C (x)不是初等等价的。为了叙述上的方便,以下设N,Q,■,C分别表示自然数集,有理数域,全体代数数构成的域,复数域;F(x)表示数域F上一个变数x的有理函数域。1■(x)与C(x)的初等等价问题为了证明主要定理,先列举一些有关的概念及引理。定义1 设F是一个数域,如果F■■_x■_Y■(x~2+Y~2=z~2),则称F是一个Pythagoras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