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HL)为配体,通过Cd I2与HL在混合溶剂水-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自组装制备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d_2(L)(μ_2-I)I_2(DMF)_3]_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它是一个由双核单元[Cd_2(L)_2I_2(DMF)_4]和[Cd_2(μ_2-I)_2I_2(DMF)_2]交替排列形成的一维链状配合物.此外,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固态荧光光谱,进一步验证了碘离子的存在能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2.
以非手性的3-吡啶-4-苯甲酸(H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和Zn(Ⅱ)自组装,制得二维配位聚合物[Zn(L)_2]_n·n DMF(配合物1)的纯手性单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对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脱去质子的配体阴离子(L)-采取两种手性构象异构体桥联四节点的Zn(Ⅱ),形成纯手性二维网格,并沿c轴堆积成手性的晶体.在310 nm激发光的激发下,固体配合物1在375 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同条件的液相层置法将Zn~(2+)、Cd~(2+)的硫酸盐与配体N-(1-亚甲基-4-吡啶基)-1,4-苯二胺((E)-N1-(pyridin-4-ylmethylene)benzene-1,4-diamine,pbda))反应,形成配合物[Zn2(pbda)2(H2O)8]·2SO4(1),[Cd(pbda)_2(H_2O)_2(SO_4)]_n(2),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测试了单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晶体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结构由金属离子的半径调控;尽管Cd2+的离子半径显著大于Zn2+,但其合成的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而配位方式和结构却完全不同;半径较大的金属离子更倾向于形成较高维数的结构;两者结构的不同导致其荧光性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系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2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1中,每个Ag(Ⅰ)离子都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L~1的O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1的γ-C原子,一个NO_3~-的两个O原子,另外一个NO_3~-的一个O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L~2的两个γ-C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2的O原子以及NO_3~-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四氮唑乙酸(Htza)为配体,以Ag~+、Cu~(2+)、Zn~(2+)为中心离子,利用溶剂挥发法合成出了3种含能配合物:[Ag(tza)]_n(1)、[Cu(tza)_2]_n(2)、[Zn(tza)_2]_n(3)。用X-射线单晶衍射(XRD)、红外光谱分析(IR)、热重-差热(TG-DSC)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表征与分析。探讨了3种配合物对硝酸酯增塑的聚醚(NEPE)推进剂中主要成分奥克托今(HMX)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3都是热稳定好的含能化合物。其中配合物1最明显地促进了HMX热分解,且与HMX表现出了良好的相容性。因此,配合物1有望在NEPE推进剂中作为燃烧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2种金属有机配合物{[Zn(tdc)(m-bix)]H_2O)}_n(1)和{[Co_5(btx)_2(NDC)_4(μ_3-OH)_2(H_2O)_2]}_n (2)(H_2tdc=2,5-噻吩二羧酸,m-bix=1,3-二咪唑基亚甲基苯),btx=对二(三氮唑甲基)苯),H_2NDC=1,4-萘二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四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拓扑符号为{4~4.6~2},借助于氢键作用力,该配合物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以五核[Co_5(μ_3-OH)_2(COO)_8]作为次级结构单元,呈现出拓扑符号为{3~6·4~(34)·5~3·6~2}的罕见的十连接三维结构.此外,光致发光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565 nm和605 nm处有发射峰,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荧光材料.磁学研究则表明配合物2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线性拟合得到该配合物的居里外斯温度T_θ=-3.3K.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2个Cu(Ⅰ)配聚物[Cu_2(amp)Cl_2]_n(1)和[Cu_2(amp)(CN)_2]_n(2)(amp=2-氨基嘧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光谱、UV-Vis-NIR吸收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聚物的中心离子Cu(Ⅰ)都处于四面体配位几何构型中.配聚物(1)是以μ_2-amp和μ_3-Cl~-为桥联配体,连接Cu(Ⅰ)离子形成2D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以μ_2-amp和μ_2-CN~-为桥联配体形成3D无限结构.SPS结果表明,配聚物在300~800nm范围内均呈现正的光伏响应带,表明具有明显的光电转换特性.对比发现,配聚物的空间结构以及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微环境对响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6):861-865
以氮杂环化合物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imb)和芳香多羧酸均苯四甲酸(H_4bte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u(btec)_(0.5)(imb)]_n(1).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由左螺旋链和右螺旋链彼此连接而成的三维结构,可以简化为4,4,4-连接的三维拓扑结构,其拓扑符号为(3~2?10~3·11)(3~2·104)(3~2?103·11).另外还对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热稳定性以及固态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Cu(Ⅱ)离子的存在能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配合物{[Zn_4(trz)_4(Hnip)_2(nip)]·2H_2O}_n(Htrz=1,2,4-三氮唑,H_2nip=5-硝基间苯二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点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23.497 3(6)nm,b=13.763 1(4)nm,c=14.065 2(3)nm,β=91.721(2)°,Z=4,V=4 546.6(2)nm~3,D_c=1.805 mg/m~3,M_r=1 235.25,μ=3.285 mm~(-1),F(000)=2 479,R_1=0.062 5,ωR_2=0.172 0.中心离子Zn(Ⅱ)通过Htrz配体连接形成Zn1和Zn2两种SUBs,这两种SUBs交叉相连形成了{[Zn_4(trz)_4]~(4+)}_n的二维面,最终H_2nip连接这些二维层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状结构.此外,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也得到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合成并表征了1D链状配位聚合物[Mn(3,5-busalmen)(μ_(1,5)-dca)]_n·2n CH_3CN(1)和同时具有3种Mn(Ⅲ)配位单元的配合物[Mn(5-Clsalmen)(H_2O)(dca)]_(0.5)[Mn(5-Clsalmen)(H_2O)Cl]_(0.25){[Mn(5-Clsalmen)(H_2O)](dca)}_(0.25)·1.5H_2O(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由μ_(1,5)-dca桥联的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2包含2种六配位和一种五配位的Mn(Ⅲ)配位单元,而且单核Mn(Ⅲ)配位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Mn(Ⅲ)离子分别通过桥联配体dca和分子间氢键传递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变场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在2 K时表现自旋翻转行为(H_(SF)=2 T).  相似文献   

11.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PYTPY与H3BTC配体分别构建了两个新型配位化合物[Ni(HBTC)(PYTPY)(H_2O)_2](1)与[Cr(PYTPY)(Cl)_3]_n·nDMF(2)[PYTPY=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H_3BTC=1,3,5-苯三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表现出一维链结构,化合物(2)表现出零维结构.化合物(1)中的结构单元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双链结构,一维的链通过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最终拓展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两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氮唑-1-乙酸(Htza)和1,10-邻菲罗啉(phen)混合配体与三氟甲基磺酸铜(Cu(CF3SO3)2)在常温条件下反应得到1个单核Cu(Ⅱ)配合物[Cu(tza)(phen)2]2·(CF3SO3)2·0.5H2O(简称配合物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通过单核阳离子[Cu(tza)(phen)2]2+和CF3SO3-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1,10-邻菲罗啉芳香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四氮唑杂环与晶格水之间的OH幆N弱氢键作用形成的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对配合物1金属离子的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3-氨甲基吡啶和2,6-二吡啶甲酸为原料合成了多功能桥联配体2,6-双(N-(3'-吡啶甲基)酰胺基)吡啶(L),配体L和硫酸钴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2(L)2(CH3OH)4(SO4)2]n·4n CH3OH(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20-元大环的双核结构亚单元,通过配体L和SO2-4双桥联成一维双链结构,再通过链间弱的C—H…O氢键作用组装成三维的超分子.此外,对配合物1的磁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吡啶-2,5-二羧酸为配体与MgCl_2·6H_2O和Zn(NO_3)_2·6H_2O,运用水热法在120℃下反应3 d,合成了一个混金属配合物,[Mg(H_2O)_6][Zn(pydc)_2]·2H_2O (1, H_2pydc=吡啶-2,5-二羧酸).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分析以及室温固态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a=0.72725(10) nm,b=0.74311(10) nm,c=1.06859(15) nm,α=78.968(2)°,β=74.332(2)°,γ=70.428(2)°;V=0.52066(12) nm~3,Z=1.此配合物呈现深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5.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氯化锌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别和3,5-二甲基吡啶、3-乙基吡啶、3-乙酰吡啶配合生成新的锌配合物[ZnCl2(lut)2](1),[ZnCl2(etpy)2](2)and[ZnCl2(acpy)2](3),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这3种配合物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3种配合物中锌以四配位的方式分别与来自2个吡啶配体中的氮和来自氯化锌中的2个氯联结,组成了1个扭曲的四面体构型.这3种配合物均具有比较弱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1,5-萘二磺酸二钠盐为主配体,邻苯二胺为第二配体,利用常温法和水热法合成[Ni(H_2NC_6H_4NH_2)_2(H_2O)_2]·2nds·H2O(1)和[Cd(H_2NC_6H_4NH_2)_4]·nds(2)两种新型的配位聚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和SHELXTL—97软件分别确定和解析出晶体的结构;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分析配合物的纯度及骨架结构的稳定性;根据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分析其对于甲醇的小分子识别性能方面存在着潜在的应用;同时利用场诱导表面光电压技术为基础的多功能光谱仪,测定了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配合物1、2的光伏响应带强度是随着外加电场电压的增加而增强,说明该类配合物具有一定的p型半导体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使六水合氯化钴与多功能有机配体2-(间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m-BrPhH3IDC)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得了网状金属有机框架{[Co3(m-BrPhIDC)2(H2O)7]·H2O}n(配合物1).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钴离子在配体m-BrPhIDC3-的桥联作用下,形成了新颖的复杂三维固态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在空气气氛下的热稳定性以及在2~300K范围内的变温磁化率,发现相邻的钴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1,3-二咪唑基丙烷(1,3-bip),4,4’-联苯二甲酸(H_2bpdc)和Cu(NO_3)_2·3H_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1,3-bip)(bpdc)·3H_2O]_n,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得到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Cu(Ⅱ)作为中心离子可被视为一个四连接的节点,通过配体H_2bpdc,1,3-bip桥联连接形成一个二维(4,4)平面,相邻的2个(4,4)平面由存在其缝隙间的一维水分子链通过大量的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另外,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