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岩性及粒度特征,为西北干旱地区及其它区域丹霞沉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岩性特征,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测定。结果龙洲丹霞地貌沉积物是由多种组分叠加组成,主要以中砂为主,不同层位夹杂其它组分。沉积物粒径值较大,平均粒径(Mz)为375μm,而且粒径值随深度变化复杂,整体韵律变化明显。结论区域沉积物物质来源与搬运方式相对单一,以河流砂沉积为主,同时还伴随风力作用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史前先民遗址沉积物粒度特征对古人生存环境的意义,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对长山遗址三个剖面的174个剖面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含文化层剖面和自然剖面的沉积物均以砂为主,分选较差,偏度为正偏,峰度多为尖窄峰.运用标准偏差法将自然剖面沉积物分为组分1(2~15μm)、组分2(15~150μm)、组分3(150~700μm),组分3与东辽河中游河漫滩剖面粗粒组分粒径大小一致,说明组分3主要来源于东辽河,其含量可间接指示近7 800a以来夏季风的强弱,具体可分为4个阶段:7 800~5 000a(BP)期间,东亚夏季风强度较强;5 000~2 100a(BP)期间,夏季风强度整体较弱,但在3 800~3 100a(BP)期间强度增大;2 100~900a(BP)期间,夏季风强度增强;900~500a(BP)期间,夏季风减弱.长山遗址文化层存在于3 500~3 200a(BP)期间,揭示长山史前先民在夏季风强度较强时期创造了东辽河文明.  相似文献   

3.
苏北近海平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射阳海滩、兴化浅孔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海相沉积物频率曲线为单峰正态分布,主峰范围窄,集中在50~65μm,砂含量高达40%,粘土含量不到10%,概率累积曲线存在推移组分且占到5%左右,属海滩沉积;典型的陆相沉积物频率曲线为单峰偏负态分布,主峰范围较广,位于5~30μm之间,砂含量最大值仅11%,概率累积曲线中无推移组分,跃移占70%左右,属于静水沉积;最后,对比讨论建湖海陆过渡相不同层段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434~395cm层段属于湖沼相沉积;395~295cm层段初步判断为泻湖沉积环境;295~150cm层段可能受到海水影响;150~110cm层段初步判断属于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利用达连海湖心浅井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组成、粒度频率曲线等粒度特征,并探讨了达连海粒度代表的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达连海沉积物频率曲线主要是正态单峰型,反映流水作用为主要沉积作用。湖心底部降水较多,湖面高,沉积物以细组分占绝对优势,频率曲线显示物源较单一,为深水沉积环境,但后期环境有所变化;中下部降水相对稀少,湖面降低,沉积物以粗组分含量增加,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中上部湖面上升,细组分含量增加,频率曲线显示物源由复杂变单一,为浅水沉积向深水沉积过渡环境;上部沉积物粗细间隔连续变化,频率曲线显示物源复杂,反映湖区环境进一步恶化,风砂活动频繁。沉积物粒度特征反映了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降水、流水和风力作用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达连海5 000多年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5 600~5 100 cal a BP的湿润、5 100~2 500 cal a BP的干旱、2 500~800 cal a BP的偏湿和800 cal a BP以来的偏干4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澧水下游野外考察、河漫滩沉积物取样和沉积物粒度分析,以期探讨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澧水下游漫滩21个站点沉积物中黏土-粉砂-砂含量的百分比平均值分别是13.4%、58.15%、28.36%;平均粒径(M_Z)的范围在3.18~6.28Φ、标准偏差(σ_I)的范围在2.72~1.69、偏度(Sk_I)的范围在-0.21~0.57、峰态(K_G)的范围在0.80~1.27、中值粒径(D_(50))的范围在2.24~6.24Φ.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与河水动力条件呈正比关系,河水动能越强,沉积物粒度越大,反之沉积物粒度越小.这与河流系统的自身行为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河流拐弯和汇合等使河流流速变大,沉积物的颗粒也相对变大,砂组分比重增加;人类活动如农业灌溉使河流径流量显著减少,河流水动能减弱,沉积物颗粒随之变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苏如东近岸海域32个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类型、粒级组分及粒度参数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Folk三角图示法、Q型系统聚类法和研究区潮流动力特征,将如东近岸海域划分为3个分区,即近岸潮滩-沙脊区、潮流通道区和辐射沙洲外缘区.研究结果表明,受物质来源和沉积动力变化的影响,江苏如东近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如东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有3种,以砂质粉砂为主,平均含量为50%;粉砂质砂次之,平均含量为46.87%;砂含量最少,为3.13%.平均粒径介于25.65~171.72μm之间,均值为70.61μm,其分布与砂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分选性、偏度和峰态分别具有较差-差、近对称-极负偏、尖锐-很尖锐的特征.空间分布上,(1)近岸潮滩-沙脊区,水深较浅,地形冲淤动态变化复杂,沉积物砂含量较多,粒径整体较粗;(2)潮流通道区,水道内部深度大,底部受水动力影响较小,黏土含量较多,粒径变细;(3)辐射沙洲外缘区,水深大,受潮流动力作用小,沉积环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兰州现代特大尘暴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国内外较先进的SKC-2000光透式粒度分布测定仪对兰州1993年5月5日发生的特大尘暴沉积物进行组距为0.25Φ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为均值6.444Φ,众数5.00-5.25Φ,单峰极正偏的粉质重亚粘土,大致与黄土粒度旋回中古土壤的粒度构成相当;沉积物分选差,属大气动力条件很不稳定的快速气下堆积;Kd平均3.37,较兰州马兰黄土高,且镜下发现石膏矿物晶形完好、含量高达0.08%,较兰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垭口盆地松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构造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剖面270万a BP以来的连续沉积共计63个样品的粒度特征分析,划分出6个构造活动阶段.粒度参数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都清楚表明垭口盆地在270万~188万a BP和107万~72万a BP发生构造抬升活动,前者对应着"青藏运动",后者是"昆仑-黄河运动".还确定出垭口盆地古湖泊形成于225万a BP,消亡于80万a BP,其中216万~107 万a BP是古湖泊的发展期,107万~80 万a BP是消退期.  相似文献   

9.
以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QZMS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AMS14C测年、岩性特征与沉积物粒度综合分析,探讨了鄂西南山地13 000 cal. a BP以来的沉积环境变迁.研究结果显示:QZMS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主要以细粉砂和中粉砂为主,频率分布曲线均为单峰分布,由下至上,峰度由宽到窄,偏度从近于对称到正偏,揭示了搬运动力和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1) 12.9~11.6 cal. ka BP,气候波动频率高,但幅度较小,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2) 11.6~10.2 cal. ka BP为晚更新世向全新世的过渡阶段,水动力条件持续较弱,环境相对稳定;3) 10.2~7.7 cal. ka BP早全新世,气候变得暖湿,水动力条件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强,泥炭藓湿地开始形成;4) 7.7~2.0 cal. ka BP气候暖湿,水动力条件达到最强,峰度和偏度波动频率低,但幅度增大,为沼泽湿地环境.研究表明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沉积物的粒度粗细与区域内水文条件和物源的变化密切相关,借助粒度组成和参数特征,可反演该区域的沉积环境演变,揭示泥炭藓湿地发育形成的过程,为该地区泥炭藓湿地的保护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降尘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西安市区11个取样点进行了为期1a连续采样,采集样品14件。结果证明,降尘可以分为大小明显的两群,小于10μm的颗粒物以工业污染的产物为主,较大颗粒主要为自然源沙尘。西安市降尘粒度明显偏小,其中≤50μm的颗粒占总量的80%~98%;≤10μm的颗粒占30%~60%;≤2.5μm的颗粒占≤10μm颗粒的20%~46%。受城市风动力条件控制,沿东北—西南方向降尘平均粒径依次降低;降尘粒度分选性与小于10μm粒级颗粒的含量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2,负相关性明显。颗粒平均粒径和粒度分选性可以作为当地空气质量的综合性标志。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和分析抚仙湖和入湖河流的表层沉积物、流域表层土壤、抚仙湖典型沉水植物、表层湖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总有机碳、碳氮比值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探讨抚仙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及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表层土壤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抚仙湖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自身的内源输入,少部分为陆源输入,陆源输入有机质主要来源于C3植物.流域土壤有机质在经河流输入湖泊过程中存在后期改造和降解,在探究湖泊沉积物来源时需考虑.  相似文献   

12.
对东经90°海岭北部ODP758站位远洋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得到了3.6 Ma以来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变化曲线,得出在3.6~2.8 Ma之间,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以2μm为主;2.8Ma至今,粒度增大至3μm左右,并且比较稳定地保持增大趋势的结论,这与南亚冬季风的爆发和加强密切相关。印证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州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通过对其剖面3MaB.P.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岩性描述及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岩芯剖面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粘土、粉砂、砂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意义,划分出6个沉积阶段,在深度350~296.1m,为河湖交替相沉积环境;296.1~254.1m,为湖泊相沉积环境;254.1~230.1m,为河流相沉积环境;230.1~156.2m,为浅湖相沉积环境;156.2~102.8m,为湖滨相沉积环境;102.8~0m,为湖沼相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3MaB.P.以来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此外,还记录到2.26~2.16MaB.P.,0.9MaB.P.两次季风气候性质上的巨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达连海湖心取得深度为4 m的浅井剖面,剖面底部年龄为3 800 a B.P.,以沉积物粒度和孢粉为环境代用指标,粗颗粒指示强水动力,细颗粒指示弱水动力,用AMS14C建立时间标尺,探讨了达连海晚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3 800~2 900 a B.P.气候半干旱;22 900~1 500 a B.P.气候干旱;31 500~400a B.P.气候半干旱;4 400~0 a B.P.气候干旱。  相似文献   

15.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库木库里盆地阿牙克库木湖南缘的KM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剖面粒度组成主要以细粉砂和砂粒占优势,质量分数分别为39.2%、26.9%.剖面粒度整体分选较差,频率分布曲线呈现多峰分布的特征,偏度从极负偏到正偏、峰态从窄到宽,反映了多种搬运方式存在;各粒度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1)22.0~21.0 ka BP气候冷干,湖泊水位低,西风较强,沙尘暴频繁;2)21.0~16.0 ka BP气候较前一阶段湿润,湖泊水位升高,西风减弱,沙尘暴减少;3)16.0~10.5 ka BP气候冷干、不稳定,波动幅度大,风力作用强,湖泊水位浅,沙尘暴增多;4)10.5~3.5 ka BP气候最为暖湿,西风减弱,湖水水位上升,湖泊水位达到剖面最高;5)3.5~2.0 ka BP湖泊水位降低,风力作用较强,气候变得干冷.末次盛冰期以来,受控于北大西洋气候的西风起主导作用,研究区气候随着西风的增强而变得冷干,湖泊水位降低,沙尘暴较为频繁,直至全新世受控于北纬65?太阳辐射强度的季风占主导作用,气候最为暖湿,沙尘暴较少,晚全新世以来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弱,季风减弱,气候再次朝着冷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气候特征是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问冰期交替发生。湖泊沉积物以其连续性好、敏感性强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恢复和重塑各种短时间尺度(千年、百年、十年)的气候和环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性。本文主要研究沉积物粒度的环境含义,古气候特征。尘暴,构造运动等环境信息很好的保存在湖泊沉积物粒度上。因此,本文通过对湖泊沉积物柱度的研究进而推断当时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海荣  刘厚仙  张彪 《江西科学》2007,25(5):588-592
对艾溪湖沉积物柱样中叶绿素、胡萝卜素、颤藻黄素、蓝藻叶黄素等几种色素进行了提取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并采用丹东百特公司生产的LS13320激光粒度仪测定沉积物粒度。根据各色素和粒度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揭示了艾溪湖近百多年来的环境、历史气候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艾溪湖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泊正在萎缩。其富营养化态势与该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的一系列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东经90°海岭北部ODP758站位远洋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得到了3.6Ma以来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变化曲线,得出在3.6~2.8Ma之间,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以2bLm为主;2.8Ma至今,粒度增大至3μm左右,并且比较稳定地保持增大趋势的结论,这与南亚冬季风的爆发和加强密切相关。印证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州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地区湖泊演化多与黄河河道变迁密切相关,在分析鲁西南南四湖DS2孔沉积物磁化率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记载资料,探讨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的湖泊沉积物响应.2400aB.P.左右南四湖地区环境演变出现明显的变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曲线显示黄河泛滥开始影响该区域.公元前400~公元170年与1200~1870年期间是黄河影响DS孔湖泊沉积的主要时期.2400aB.P.以前南四湖地区的独山湖一带湖泊尚未形成.推测当时为泗河、城河冲积扇前缘的洼地.13世纪以来为保证运河漕运进行的人类活动与黄河泛滥加速了现代南四湖形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云南省水系沉积物磷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地层以震旦-寒武系中磷含量最高,岩浆岩以碱性岩中磷含量最高,基性岩次之,同时磷地球化学异常充分继承了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磷矿、峨眉山玄武岩、碱性岩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