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传统奥氏体化理论的详细分析,证明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淬火保温时间是保守的、不确切的,可以缩短为零。文中用60Si2Mn钢进行了“零保温和传统淬火工艺试验,将其淬火组织.奥氏体晶粒度和机械性能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了60Si2Mn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洁净钢夹杂物形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中夹杂物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强脱氧元素的相对含量。为获得具有良好变形能力的塑性夹杂物,必须采用低铝铁合金合金化,然后用适宜组成的合成渣,通过渣-铜、夹杂物-钢之间建立的局部反应平衡控制钢液中强脱氧元素含量,达到控制夹杂物成分的目的。以弹簧钢为例,根据热力学理论.分析了炼钢工序中可能影响夹杂物组成的各种工艺因素,为夹杂物形态控制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强、韧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以应用广泛的0.2C-0.5Si-1.5Mn系低合金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采用Q345H型钢板为原料,在真空感应炉熔化后添加稀土元素(Ce),制备了4种不同Ce含量的低合金钢试样。通过实验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Ce含量对0.2C-0.5Si-1.5Mn系低合金高强度钢液的净化度和夹杂物变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液中Ce的质量分数在0.001%~0.045%时,钢的洁净度显著提高;当Ce的质量分数为0.012%时,可把钢中O、S脱除到0.000 9%、0.001 0%;同时,Ce使夹杂物球化、细化,可将15μm带棱角的Al2O3-SiO2夹杂物和原长条状、大体积的MnS夹杂物转变为1~2μm,甚至纳米级稀土复合夹杂物。同时还探讨了Ce元素在钢液中的洁净化和夹杂物变性机理。 相似文献
5.
超低氧钢熔炼过程中炉衬与钢液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高温下耐火材料的相对稳定性及在真空熔炼超低氧钢过程中炉衬材料向钢液供氧的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在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通过透气砖向熔池吹氩,可以实现在较低的真空度下熔炼超低氧钢,以及有效去除钢中的氧化物夹杂物颗粒。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旋转磁场下真空精炼装置内的脱碳反应,对RH装置内钢液流场与脱碳过程进行了耦合计算;采用修正的均相流模型计算流场,避免了先前的一些不具推广性的方法,如简化计算区域或者预先规定含气率分布等.分别对有、无旋转磁场作用时的RH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流场和脱碳过程与现有文献中实验结果相符合;当旋转磁场作用后,磁感应强度为0.04 T时,初期脱碳速度比无旋流作用时增加了约15%,这是由于旋流增加了系统的搅拌能,提高了脱碳反应速率.脱碳反应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同磁感应强度下的碳含量趋于同一稳定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弧形连铸机浇注钛稳定不锈钢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形态、组成和分布。结果指出:Ti 稳定不锈钢中夹杂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有 Ti、Na和 K的氧化物系,其尺寸为100~200μm;另一类是 TiN 群簇团,单相 TiN<30μm。并发现在内弧表面和铸坯中心处有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钢中全氧量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在武钢炼钢总厂RH真空脱气装置对低碳、超低碳钢进行了脱氧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全氧去除的因素按作用高低依次是出钢溶解氧水平,溶解氧与钢包渣的交互作用,钢包渣,和真空处理净化时间.通过改进工艺生产了全氧量≤10×10-6,非金属夹杂物尺寸<10μm的清洁钢水,建立了一个钢包内钢水全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新方程,该方程考虑了全氧的表观平衡含量及环流、扩散传质对去除氧化物夹杂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聪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270-271
在了解夹杂物对钢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首先应力求降低夹杂物的含量,对不可能排除而残留在钢中的夹杂物可采用变形处理,改变其存在状态,以减小其对钢性能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炉外精炼CAS操作的一个主要的优越性就是合金收得率较常规吹氩法大大提高,但实际 调查表明,铝的回收率并未达到最佳,而且合金回收率的波也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均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探讨,给出优化操作的一些基本考虑。 相似文献
11.
二恶英零排放生活垃圾气化熔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焚烧处理垃圾所带来的二恶英污染已广泛引起国内外环境专家的关注。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技术——城市生活垃圾气化熔融焚烧技术。经处理.原垃圾中99.8%以上的二恶英可被分解,烟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量〈0.01ng-TEQ/m^3,熔融渣中二恶英的排放量〈0.003ng-TEQ/g。从而抑制了二恶英的排放,做到了从源头上控制二恶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LF精炼生产A36和45A钢,分析了精炼碱度(R)和(FeO+MnO)含量对脱氧的影响,以及精炼碱度(R)和(FeO)含量对脱硫的影响,研究得到脱硫率分别为61.3%和64.3%.同时,对精炼过程中[P]、[H]、[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相夹杂物去除率平均值为70.27%,最高值为85.6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