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世界经济和贸易领域激烈竞争的产物,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是世界经济大趋势之一。区域合作的对策如下:确定区域协作,尤其是产业协作领域;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区域合作研究的特点:日益重视产业、企业和城市的协同竞争;强调产业协调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强调政府的协调作用;强调中心城市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强调市场与投资的重要性;强调区际经济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18,(10):4-9
以两个时段上中部老工业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估计方法,对中部老工业城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产生的环境和能源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环境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工业城市单位GDP的污染排放强度。(2)承接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产生了正面效应,减小了老工业城市单位GDP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等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而对老工业城市工业烟(粉)尘的排放缺乏显著影响。(3)中部老工业城市"倒U型"能源库兹涅茨曲线在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两个层面上存在。(4)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老工业城市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缺乏显著影响。(5)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均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简要解释了研究的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产业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人口空间集散态势导致都市经济区的空间功能分异.以地级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分别计算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基于从业人口的区位熵系数和塞尔系数,并对塞尔系数进行二级分解计算.前者表征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后者则反映了产业空间集聚导致的差异变化趋势.与此同时,塞尔系数的二级分解说明区际和区内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大成熟都市经济区核心城市产业综合管理化发展态势以及非核心城市产业专业化集聚发展态势显示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正日益分化,并同时带动流动人口空间集散与之相适宜.为此,都市经济区空间发展战略要通过分类实施空间发展政策等宏观调控,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也在加快发展的步伐.通过对湖南经济现状的分析后不难发现,在诸多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中,金融支持的影响非常突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业采取合理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区际创新要素共享,增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机制是推动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形成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促成科技—产业、区际创新互动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南京跨区域创新合作,需要从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供需"耦合"效应、优化区际创新网络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为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有效展开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实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新、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福州和厦门两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主要生态流进行计算和归类,建立相应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并对两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进行能值综合评估与对比分治?结果表明,厦门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均福利优于福州;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则落后于福州.从能值角度出发,福州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郊地区能值反馈,科学引导人口转移;厦门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降低生产能耗、物耗,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两城市应加强区际资源互补和消除技术壁垒,促成两城市互补、互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密 《科技与经济》2010,23(1):16-19
我国作为非均质后发大国,需要在国际技术扩散基础上,同步建立以区际技术扩散为主的内向型区域创新体系。基于创新极的区际扩散跨期模型显示,影响区际技术扩散的地缘因素与非地缘因素应被差别对待。空间距离对区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呈现出“U”型曲线关系。超出一定范围后,当综合考虑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时,区际技术扩散不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由技术发展速率水平所决定的技术承接能力是决定区际技术扩散强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国将成为多法域的国家。在中国大陆涉港、涉澳的民事、商事关系中,必然会发生法律冲突,需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为此,就应当制定中国区际私法。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中国区际私法的迫切性、中国区际私法立法应遵循的原则、中国区际私法应包含的基本内容、中国区际私法立法的形式和步骤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协调城市与其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在注重现有区际联系、城镇之间经济技术联系,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相似性的原则下,把内蒙古城镇划分为蒙东北部、蒙东部、蒙中东部、蒙中部和蒙西部5 个城镇经济区,内包括10 个城镇经济亚区  相似文献   

10.
试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法域之间关于侵犯人格权方面立法及实践的区际法律冲突的现状及目前所适用法律进行分析 ,并结合国际上解决区际法律冲突较为成功的国家实例 ,对如何解决中国人格权侵权领域的区际法律冲突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之间相互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历来是两岸四地研究区际法律冲突、区际司法协助的学者们关注讨论的问题。尤其是为解决中国目前两岸四地的区际仲裁裁决司法协助,内地和港澳地区签订了《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两个"安排"之后,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差异更是引发学者们讨论的兴趣。安排中各地区对管辖法院、区际裁决的认定、公共秩序的适用等问题尚存差异,从两岸四地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实践看,其问题逐渐显露。这些问题在实现统一区际司法协助立法中值得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惩治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跨境犯罪过程中,不仅会遇到不同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所造成的认知差异,而且在侦查协助方面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在廓清区际侦查协助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区际侦查协助的具体内容及工作机制,进而提出完善中国区际侦查协助体系的建议,以期克服区际侦查协助面临的不利因素,尽快实现两岸四地区际侦查协助体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超制图学的基本思想,建立模型将时间距离换算成km为单位的空间距离.在此基础上,通过GIS的地图投影空间变换方法,用换算出的距离重新定义两地间距离,变形原地图上,形成时间距离地图.结果发现:福州、上海间的铁路客运可分为联系偶然型阶段、联系起步型阶段、联系经常型阶段、联系密切型阶段、联系紧密型阶段.其中,温福铁路的开通极大地压缩了福州、上海间的时间距离;铁路客运不断提速,铁路客运的及时性得到加强,影响城市、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区际分工和联系、人的活动空间和产业发展;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两地间进一步压缩时问距离仍有很大余地.  相似文献   

14.
步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复合法域国家,但由于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间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法律文化存在着迥然的差异,导致当代中国产生了复杂的区际法律冲突。从区际冲突法的价值分析着手,结合当代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征,在法学价值层面为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做阐述与分析将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既表现为不同法系的不同法域的法律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和相同社会制度下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还表现为它是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最高司法机关加以协调的法律冲突,并且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内容复杂,既有一般法律适用上的冲突,也有国际条约适用上的冲突。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途径主要有区际冲突法途径、统一实体法途径以及统一实体法途径与区际冲突法途径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国际私法中法律冲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台湾与大陆的法律冲突,认为这种冲突属于区际法律冲突,并提出了有别于典型区际法律冲突的三个特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是台湾解决与大陆法律冲突的规范性文件,该条例将海峡两岸法律冲突定位于区际法律冲突是符合客观发展要求的,但仍存在保守性。  相似文献   

17.
犯罪分子跨越空间的"大串联",需要刑事司法的"大合璧",刑事司法合作与协助也应运而生。它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与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和产生发展概况入手,并以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为例,从宏观理论和微观实践两个方面,结合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新发展,针对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现状,以期有效得借鉴,来完善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是两岸法制发展的热点问题.以2009年《南京协议》为视角,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检视和思忖协议签署后两岸区际司法互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两岸应信守协议约定,尽快充实各自法规,秉持互信原则,协商解决协议适用引发的争议,以推动两岸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城市人口规模的位序-规模法则、首位比、分形维数等方法,对2001年以来山西中部城镇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特征进行了鉴别,并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区际比较.研究表明,山西中部城镇群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城市体系呈首位分布,城市等级差异虽然有缓慢减小趋势,但距离最优状态还有很大差距;与我国中部其他城市群比较,山西中部城镇群结构相对松散,首位度和首位比较低,尚未形成等级规模合理的城镇群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区域的内涵和区域结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并对区域结构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际分工水平和区际联系的密切程度是判断区域结构合理性的标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