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哈克贝里对黑人杰姆的种族统治意识,并进一步指出了文中所体现的哈克贝里如何处理与黑人杰姆关系的矛盾心态,象征了美国工业文明初期、奴隶制末期白人统治阶级对黑人种族身份认定上的困境,马克.吐温小说的这种表现形式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美国白人种族对黑人阶级的殖民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罗斯小说《人性的污点》是其"美国三部曲"之一,作品展示了一幅美国当代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图景。目前,学界大多从族裔视角和道德层面对该小说进行研究,然而,从新现实主义视角阐释小说主人公科尔曼·希尔克的悲剧,更加凸显了少数族裔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真实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3.
奈拉·拉森将"越界"作为其小说《穿越种族线》的主题,深刻的揭露了白人种族隔离制度对美国黑人的限制与压迫。克莱尔越界生活的悲惨境遇恰好与尼采悲剧理论中对日神、酒神精神的阐释相吻合——最初自我肯定以追寻"白人梦",最终自我否定复归黑人本土。  相似文献   

4.
郑燕华 《科技信息》2013,(2):247-248
奈拉.拉森将“越界”作为其小说《穿越种族线》的主题,深刻的揭露了白人种族隔离制度对美国黑人的限制与压迫。克莱尔越界生活的悲惨境遇恰好与尼采悲剧理论中对日神、酒神精神的阐释相吻合——最初自我肯定以追寻“白人梦”,最终自我否定复归黑人本土。  相似文献   

5.
《分崩离析》深受后殖民批评的影响,为一英雄悲剧。批评家们认为正是白人的入侵使得非洲文化分崩离析,而忽略了小说的悲剧以及英雄中心。《分崩离析》应该是一部英雄成长小说,并且在英雄的成长到最终死亡始终贯穿了对自我身份的认证和寻求,同时也是阿切比自身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自我身份以及少数族裔所受创伤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薛亭亭 《科技信息》2011,(24):I0372-I0373
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骨》讲述了住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华裔美国移民家庭的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根源,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夹在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华裔美国人在对其自身的文化身份的困惑所造成的,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因素。本文将从种族和阶级的角度探究《骨》中华裔美国家庭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中的名篇《霍小玉传》多被定位为爱情悲剧,并突出强调了霍小玉受压迫,被侮辱的形象。可是.由于霍小玉的悲剧根源在于封建社会规范,这一规范所构筑的文化环境同样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群体。因此,《霍小玉传》的悲剧不应该是单维度的,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另外,根据小说各角色身份地位的不同,其悲剧意义也各有指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9.
蒙博涵 《科技信息》2011,(21):240-241
一直以来德莱赛的《嘉莉妹妹》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大量的研究都通过对主人公嘉利悲剧命运的分析从而展现自然主义思想对这部小说创作的影响。20世纪初美国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乃至现代人生存所面临的压力与困境。然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赫斯特伍德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其悲剧根源的探究也大都集中在自然主义思想框架内。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实,赫斯伍德的悲剧根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与其性格中的缺陷。通过这样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够对《嘉莉妹妹》相关研究的深化与全面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的存在状态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存在主义哲学关注的核心。在白人文化一直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社会,对存在的追问始终困扰着非裔黑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千千万万黑人的利益和黑人种族的命运。20世纪著名的黑人作家赖特,怀着对本民族命运高度关注的历史使命感,在《土生子》中指出,黑人只有通过负责任的自由选择才能在荒谬的社会中彰显自身存在的意义。赖特在《土生子》中为黑人构思的彰显存在的方式,不仅对于黑人,对其他少数族裔的生存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通过白人特怀拉的叙述,讲述了残疾黑人玛吉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残酷事实。本文着重分析特怀拉第一人称叙述的不可靠性,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的文本功能及与小说主题传达的微妙关联。  相似文献   

12.
韩娜 《科技信息》2011,(36):182-182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的印第安作家之一,《爱药》是其处女作小说,本文尝试浅析《爱药》中的男性角色,揭示印第安人回归传统是其挑战白人世界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德西蕾的婴孩》长期以来被误读为肖邦抨击种族歧视的力作,作品中的女主角德西蕾有着灰姑娘般的身世和经历,却与灰姑娘是完全不同的命运与结局。她们之间存在的相同和相异之处构成本文对此小说进行戏仿解读的基础。通过戏仿解读,可以看到潜藏在表层文本下的肖郑的真实种族观、肖邦对黑人的厌恶、对白人的同情和她作为白人的优越感都在戏仿解读下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5.
克莱特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赛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他的情爱历程充满着人性对道德、法律的较量。  相似文献   

16.
从福柯关于凝视理论的权力机制论述和话语分析来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涵盖白人与黑人、富人与穷人以及男人与女人的复杂的视觉关系。小说中存在的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斗争及角色更迭表明凝视者与被凝视者身份定位的变动性,即人人皆处于他人的凝视中。而被凝视者借助于反凝视彻底颠覆原有的视觉特权和解构固有的视觉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7.
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与黑》是一部浸透着悲剧意识、具有悲剧美的作品.它运用了悲剧的艺术特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等在主人公于连身上的集中体现,揭示了于连的悲剧命运和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及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18.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罗斯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市民阶层的自私与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沙俄统治的黑暗与罪恶,是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高建国  王丹阳 《科技信息》2013,(12):194-195
《追风筝的人》是美国籍阿富汗作家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描写了一个关于命运轮回的故事。书中的哈桑是一名忠诚的哈扎拉仆人,从出生到死亡,他遭受到了普什图人的歧视与欺压。阿富汗的种族冲突,父母的遗弃,阿瑟夫的罪恶,阿米尔的背叛,哈桑善良的本性以及命运的盲目性造成了他悲惨的一生。本文根据叔本华的悲剧观,从产生悲剧的三个不同类型,包括人物社会地位的差别,极度残暴的个别人物以及人物盲目的命运,分析了导致哈桑悲惨人生的原因,揭露了阿富汗社会内部的宗教和种族矛盾以及人物的善恶。  相似文献   

20.
在爱情悲喜剧《远离尘嚣》中,哈代从客观外在环境和主人公内在个性两个方面去刻画他们的悲剧故事。本文试图从决定小说悲剧色彩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进行判断,即贯穿《远离尘嚣》中的外部环境:客观因素和其中人物性格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来深层剖析《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