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枸杞属(Lycium L.)属于茄科(Solanaceae)茄族(Solaneae)枸杞亚族(Lyciinae),在我国有7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宁夏枸杞(L. barbarum L.)的果实"枸杞子"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传统功效,也是享誉古今中外的滋补佳品.枸杞属植物具有调节免疫力、抗氧化、缓解体力疲劳、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败血症、保护生殖系统、保护神经系统、防治眼部疾病、增强造血功能、提高性能力等功效.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胡萝卜素、黄酮、生物碱、苯丙素以及其他小分子和微量元素,其中生物碱被认为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枸杞属植物中已报道的124个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总结分析和展望,为枸杞传统药用功效的现代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枸杞属植物资源的高值化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力  祁伟  苏国辉 《科学通报》2022,(Z1):329-331
<正>枸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在我国的大规模种植和食用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中医药传统典籍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明确记载枸杞具有滋补、明目等功效[1].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枸杞中的活性成分和功效物质基础得以进一步明确:枸杞的功效成分包括玉米黄素、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烟酸等[2].在各种活性组分中,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LBP)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生物大分子;而枸杞糖肽作为多糖中一类具有免疫活性的糖蛋白[3],对其调节外周和中枢炎症从而改善多脏器功能近年来也有较多报道.  相似文献   

3.
张力  祁伟  苏国辉 《科学通报》2022,(4):329-331
枸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在我国的大规模种植和食用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中医药传统典籍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明确记载枸杞具有滋补、明目等功效[1].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枸杞中的活性成分和功效物质基础得以进一步明确:枸杞的功效成分包括玉米黄素、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烟酸[2].在各种活性组分中,枸...  相似文献   

4.
王守道 《科学通报》1982,27(16):1023-1023
美丽猪屎豆碱(Spectabiline)是双稠吡咯啶类化合物野百碱(Monocrotaliae)的一种衍生物,由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从我国海南岛产的吊裙草(C.retusa.L.)种子中分离而得,具有一定抗癌作用。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_(?)H_(25)O,N,分子量367,熔点185.5—186℃。 该化合物晶体属六方晶系P6_1或P6_(?)空间群,晶胞参数:a=b=8.184(1),c=48.837(10),  相似文献   

5.
枸杞子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等诸多药理作用,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和食品补品,但直到近年来其分子机制研究才被重视.构杞子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枸杞多糖、枸杞色素和构杞亚精胺等组分,能够改善多种疾病的病症.研究表明,枸杞子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等作用.枸杞子性平味甘,对于大部...  相似文献   

6.
淀粉粒分析揭示浙江跨湖桥遗址人类的食物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燕  蒋乐平 《科学通报》2010,55(7):596-602
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 对浙江跨湖桥遗址(8000~7000 cal a BP)出土陶釜内底残片上的残留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陶片内壁附着的炭化“锅巴”内包含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淀粉粒. 根据淀粉粒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 可划分为7类8种, 包括来自禾本科稻属(Oryza spp.)、薏苡属薏米(Coix chinensis T.)、豆科小豆属(Vigna spp.)、壳斗科栎属(Quercus spp.)以及很有可能是七叶树科七叶树属(Asuculus spp.)种子和果实的淀粉粒, 而其余的淀粉粒由于现代淀粉粒形态数据的缺乏无法鉴定. 除此之外, 在残留物中还观察到针叶材的具有具缘纹孔的管胞, 这可能表明有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针叶材制作的工具. 陶片残留物中淀粉粒的多样性表明了陶釜所加工食物的多样性以及当时人类饮食结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黄芪为重要的滋补中药,素有“补药之长”之称,传统上以内蒙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和荚膜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入药为优。刺果甘草(Gly-  相似文献   

8.
类型丰富的蕨类孢子与微体藻类在第四纪沉积物中频繁出现,然而对其中的大部分蕨类孢子和重要微体藻类所蕴含的古生态与古环境信息仍缺乏深入分析与研究.论文详细地总结和分析了其中的7种(属)重要的化石孢子和微体藻类的形态学特征、产地、时代、分布区域及其古生态环境指示意义,即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 (Desv.)Spring,1843)、水蕨(Ceratopteris cf.thalictroides (L.)Brongn,1821)、短棘盘星藻(Pediastrum boryanum (Turp.)Meneghini,1840)、单角盘星藻(P.simplex Meyen,1829)、整齐盘星藻(P.integrum Ngeli,1849)、刺甲藻属(Spiniferites Mantell,1850,emend Strjeant,1970)以及环纹藻属(Concentricystes Rssignal 1962,emand Jiabo,1978).除环纹藻属的系统位置仍存疑之外,其他化石类型中所对应的植物视其亲缘关系可归属到相应的自然科属.它们分别属于蕨类植物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的卷柏属(Selaginella Spring)、水蕨科(Parkeriaceae)的水蕨属(Ceratopteris Brongn)、绿藻门水网藻科(Hydrodictyaceae)的盘星藻属(Pediastrum)、沟鞭藻类刺甲藻科(Spiniferitaceae)以及疑源类系统位置未定亚类的环纹藻属.这些蕨类孢子和微体藻类的植物体往往适应特定的生境,除中华卷柏适应温干气候条件或温暖偏湿的山坡或林下阴处石灰质土壤环境条件外,其他均为与水体环境紧密相联的水生植物.水蕨、盘星藻和环纹藻属于淡水种,适宜在各种大小型自然湖沼湿地和水田、水沟等人工湿地生长和繁殖;刺甲藻则生活在近海海域中,属于咸水种.它们在我国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物中含量丰富,而且在有些层位中个体浓度非常高,因此,这些适应特定生境的蕨类植物和微体藻类成为阐述第四纪古生态与古环境的强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胡兴昌  张艳 《自然杂志》2001,23(6):367-368
板蓝根的植物来源是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 (IsatistinctoriaL .)和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 (Strobialanthescusia(Nees)Kuntze.)的干燥根 ,中医将其归为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功用 ,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在我国已广为栽培 ,形成了不同的栽培居群[1 ] .凝集分子能与细胞表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合点结合引起凝集[2 ] ,有些凝集素具有血型专一性 ,是该凝集素的糖接合部位 ,识别血细胞血型抗原的决定簇 ,并与之结合[3 ] .目前 ,凝集素的这一特性已应用于临床识别细胞表面的糖外衣 ,从而选择性结合或…  相似文献   

10.
红杉的亲本     
裸子植物杉科(Taxodiaceae)红杉属(Sequoia)的单型种红杉(S.sempervirens (Lamb.)Endl.)特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海岸,是世界闻名的珍贵孑遗植物和活化石,也是优  相似文献   

11.
南洋杉科是最原始的松杉纲类群之一, 其系统发育关系与起源(分支)时间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利用自行测定和GenBank中获得的核核糖体18S和26S, 叶绿体16S, rbcL, matK和rps4以及线粒体coxⅠ和atp1等8个基因的DNA序列, 构建了南洋杉科的分子系统树, 确定该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应为((瓦勒迈杉属, 贝壳杉属), 南洋杉属). 以瓦勒迈杉属和南洋杉属Araucaria族和Eutacta族的化石记录作为时间标定, 估计南洋杉科的起源在(308 ± 53)百万年前, 即该科在石炭纪晚期起源, 而非以往认为的三叠纪. 用相同基因组合还估计出南洋杉属起源于(246 ± 47) 百万年前, 贝壳杉属起源于(61 ± 15)百万年前. 对不同基因所构建的系统树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它们所估计的起源时间进行比较表明, 叶绿体matK和rps4基因较为适合南洋杉科的系统发育与起源时间估计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生长在柽柳荒漠生境中最常见的4种早春短命植物离子草(Chorispora tenella (Pall.) DC.)、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 (Crantz) Bess.)、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 (L.) Jaub et. Spash)和弯果婆婆纳(Veronica campylopoda Boiss.)进行取样调查, 分析了柽柳灌丛下和灌丛外的4种植物丛枝菌根(AM)的形成状况、根际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群落组成, 并探讨了柽柳灌丛对其菌根侵染状况、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柽柳灌丛下短命植物的侵染率和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显著低于灌丛外的植物, 并且灌丛下AM真菌的种类(12种)少于灌丛外(19种). 灌丛下短命植物根际土壤由于受到柽柳灌丛的影响, 其养分含量除速效钾外, 都高于灌丛外; 灌丛下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为65.37和44.50 mg/kg, 而灌丛外的含量则为32.33和33.85 mg/kg. 本研究共从短命植物根际分离到21种AM真菌, 其中无梗囊霉属有5种、原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3种和类球囊霉属2种. 通过上述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柽柳灌丛影响着土壤的理化特性及其下生长的短命植物丛枝菌根的形成和根际AM真菌群落的组成.  相似文献   

13.
第一个小麦与新麦草属间杂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 《科学通报》1988,33(1):64-64
远缘杂交是开拓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基础工作。为了利用小麦野生近缘植物中的优良基因来改良栽培小麦,从本世纪初,就有人进行小麦族内属间杂交工作。到目前,与小麦已杂交成功的有山羊草属(Aegilops L.),黑麦属(Secale L.),簇毛麦属(Haynaldia Schor),大麦属(Hordeum L.),薄冰草属(Thinopyrum Love),假鹅冠草属(Pseudoroegneria Love),偃麦  相似文献   

14.
玉华 《科学之友》2005,(10):65-65
桂园枸杞山楂花茶原料:桂园肉20g,枸杞子30g,干山楂片、花茶各少许。方法:先准备一个空杯子,把适量干山楂片(不喜欢太酸的就少放点)、枸杞放入杯中,根据自己喜欢的浓淡程度放入花茶,把桂园肉放入,最后加入开水浸泡几分钟。功效:桂园和枸杞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都是养颜美容佳品,茶叶提神,山楂消食开胃,促进消化。菊花枸杞茶原料:菊花20g,枸杞子30g。方法:用开水浸泡出味便可。功效:菊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枸杞是滋补肝肾阴精的要药。这与它含有抗坏血酸、亚油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等有关。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  相似文献   

15.
王守道 《科学通报》1979,24(22):1023-1023
一、化学性质 吊裙草碱(Retusine)是从吊裙草(Crotalaria retusa L.)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属双稠呲咯啶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_(16)H_(25)O_5N,分子量311,熔点158—159℃。化学结构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以准噶尔琵琶柴(Reaumuria soongarica(Pall.)Maxim)为外类群,对包括秀丽水柏枝(Myricariaelegans Royle)在内的柽柳科10个代表类群进行nrDNA ITS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证据,对山柽柳属(Myrtama Ovcz.&Kinz.)的确立与否及其系统位置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通过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构建了惟一的最简约基因谱系树,其中,柽柳属植物构成一单系分支,另一个为秀丽水柏枝-水柏枝属类群分支,并得到100%的靴带支持率;而由形态性状构建的系统树中,秀丽水柏枝与柽柳属植物聚为一支,并得到67%的支持率.综合形态、孢粉、植物化学及分子性状,认为将秀丽水柏枝独立成属,即建立山柽柳属,更为合理,但山柽柳属是否为杂交属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瑞婷 《科学通报》1980,25(18):859-859
三尖杉属植物是我国特产树种,其中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中国粗榧(C.sinensis Li)和蓖子三尖杉(C.oliveri Mast)分布地区广、资源丰富.1963年美国Paudler等从日本粗榧(C.harringtonia var drupacea)和三尖杉中分到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1969年以后,Powell等报道从日本粗榧中又分到多种生物碱,其中三尖杉碱的酯类化合物对小鼠P_(388)和L_(1210)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车招娣  周正群  肖佳 《科学通报》2022,(Z1):351-363
枸杞子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等诸多药理作用,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和食品补品,但直到近年来其分子机制研究才被重视.枸杞子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枸杞多糖、枸杞色素和枸杞亚精胺等组分,能够改善多种疾病的病症.研究表明,枸杞子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等作用.枸杞子性平味甘,对于大部分肝脏疾病具有显著的修复功能,并且在防治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枸杞子的活性物质复杂多样,研究人员难以厘清发挥这些有益功效的主要单体和具体的分子机制,从而限制其在保健食品和药物方面的应用.本文总结了枸杞子提取物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梳理了现有枸杞子护肝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给药方案,对促进枸杞子活性成分的药物开发进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0,35(21):1608-1608
竹红菌主要生长在我国云南省西北,四川省西南,是在海拔3000—3500 m高寒地区箭竹上生长的寄生真菌。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科,Hypocrella bambusae(B.et Br.)Sate.,竹红菌素(Hypocrellin)是我国首次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光疗药物。民间曾用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瑞香科狼毒中的双二氢黄酮——狼毒素(Chamaejasmine)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文魁 《科学通报》1979,24(1):24-24
有数种不同科属的植物民间俗名都称“狼毒”。本文报道的狼毒素是从甘肃临洮一带采集的瑞香科狼毒属植物——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ae L.)根部中提取的一种酸性物质,以往已报道过它的纯化、结晶以及初步的化学性质研究,但未能确定其结构。新近的工作表明,狼毒素是一种具有双二氢黄酮结构的化合物,可用式I表示,式I实际上是两分子柚皮素(Naringenin)(Ⅱ)在3位彼此接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