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1984—2007年青海气象灾害资料,分析影响青海旅游活动的暴雨洪涝、冰雹、雷电、大风、沙尘暴和雪灾等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在青海旅游气象灾害中,冰雹发生的机率最大,占总灾害次数的42.8%;雷电发生的机率最小,占总灾害次数的7.9%。在地域上,海东地区和西宁市是青海旅游气象灾害频发地区,海西州发生旅游气象灾害机率最小。6~8月份暴雨洪涝、冰雹(雷电灾害为5~7月份)发生机率最大,占总数的79.2%~90.9%。暴雨洪涝、雷电、冰雹灾害期与适宜旅游期重叠,是影响青海旅游业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2.
利用泰州气象站1966—2003年年最大风速序列资料,在均一性检验基础上,应用耿贝尔极值Ⅰ型分布,推算出泰州地区10,m高度处不同重现期(100,a、50,a、30,a、10,a)的风速极值。在泰州电视塔上开展35,m、85,m和135,m梯度风观测,结合泰州气象站同步风速观测资料,计算泰州地区风廓线指数,从而得出不同高度不同重现期(100,a、50,a、30,a、10,a)的最大风速极值。结果表明:应用梯度风观测资料估算未来若干年不同高度的最大风速极值,能够为高层建筑抗风设计提供科学经济的气象参数,亦提高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的屋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具有长期保护建筑物免受一系列自然因素侵蚀的功能,像光照、风吹雨打、屋顶积雪、温度变化、冰雹风暴和侵蚀等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也逐渐增加,其中由暴雨、雷暴、冰雹、大风等造成的气象灾害和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也较为严重,因此对其准确监测、及时发报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气象重要天气报的发报流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准确、及时发报,为有效、及时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1概述冰雹是一种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特别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了减轻和避免冰雹灾害,自1958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我国冰雹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疆地区29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积雪数据集,分析了北疆地区20个水文年的积雪天数、年最大雪深、年均雪深、降雪次数、雪物候和气象要素变化,并对其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地区近20年来冬季的积雪天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超过58%的气象站点降雪次数下降趋势显著,这与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显著增加密切相关。有72%的站点表现出了温度升高的趋势,近20年北疆地区降水量出现显著增加。雪物候方面,积雪持续天数呈现弱下降趋势,初雪日的出现时间明显推迟,增幅为0.17 d/a。终雪日的推迟并不显著。地理和气象因素与积雪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会导致积雪深度发生显著变化,海拔对雪物候的影响程度比气象因素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富县近十年气象资料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富县发生冰雹的主要路径,出现冰雹前的高空天气形势,并提出了雷达回波的相关判据和降雪前延安观测站的相关高空气象要素指标。提出了有效的防雹对策及三七炮弹的作业剂量。对有效防御冰雹,减轻雹灾损失,为该县农业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MOD10A2积雪产品数据、雪水当量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积雪时空演变特征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三江源地区积雪覆盖面积在时间上有显著差异,年积雪覆盖面积在1.5×106 ~2.5×106 km2之间平稳变化,春、冬两季积雪覆盖面积最大;空间上,年积雪覆盖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多为高耸山脉附近;平均积雪深度呈先平稳变化,再降低,最后逐渐上升的趋势;随着年际变化,积雪日数呈先减小,后增长,再减小的趋势,春季的积雪日数在平稳变化后,先减少再增长,而秋季和冬季则与之相反;影响三江源地区积雪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日照时长和降雨量,影响积雪日数变化的主导因素为蒸发量,积雪深度变化则受到日照时长和平均气温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北疆沿天山一带的石河子垦区,是冬、春小麦兼种区,安集海至石河子市沿线一带冬季积雪形成早且稳定,适合种植冬小麦,冬小麦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而且又改善了面粉的品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长期以来一直开展气象和农业气象观测,并为安集海片区各农牧团场的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根据多年观测冬小麦的发育期特点来分析农业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总结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的气象服务要点,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积雪是地表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水分来源。利用1982-2015年SMMR、SSM/I和SSMIS雪深产品以及同时期气象数据,分析了蒙古高原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年来,蒙古高原雪深出现缓慢减少趋势,以0.49 mm/10a的速率减少;一个积雪季内,10月-翌年2月为积雪积累阶段,2月雪深最大值可以达到28.34 mm,2月-3月为积雪消融阶段;(2)蒙古高原雪深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和0.35(P0.05),降水量对雪深的影响大于温度。  相似文献   

11.
用实测数据分析了石河子市大气中氮氧化物与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关系,得出结论是气温升高,风速增强,使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值降低,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其氮氧化物浓度较高。为此,气象条件诸因素如水平风速、大气温度、湿度和大气层结构等均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冰雹是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且其灾致损失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如何减少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工程领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然而目前结构抗冰雹冲击研究十分有限,因此系统开展结构冰雹冲击减灾防灾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综述了冰雹力学性能,然后详细介绍了工程结构抗冰雹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最后对冰雹和强风、暴雨耦合作用及机理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结构抗冰雹冲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雪是地球上最为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是组成极地冰盖和高山冰川的重要物质来源,同时也是地表径流的主要补给。积雪的时空分布和演变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水文循环、生态系统、气候演化以及其他自然过程,在高寒山区水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山积雪与冰川融水是黄河源头水源补给的主要形式,因此亟需开展黄河源区积雪水资源综合科学研究,在准确评估黄河源区水资源现状及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黄河水资源的策略。积雪分布研究涉及大气湍流与颗粒相互作用等具有挑战性的科学前沿及热点问题,以及多场耦合、多尺度等科学共性问题,还涉及力学学科与地理学、大气物理、气候变化等相关学科的交叉问题。目前对积雪分布的研究手段包括野外观测、遥感反演和基于动力学过程的模式研究。鉴于前两种手段的局限性,开展多物理过程、多尺度、多场耦合的积雪分布时空演化模拟已成为积雪水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介绍了积雪分布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了面临的挑战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互助县近50年气象灾害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气象灾害为冰雹、洪灾、连阴雨、干旱和霜冻等,发生机率依次为43%、26%、15.2%、13%和2.8%;80年代以后灾害发生趋势明显上升,干旱、冰雹、霜冻、洪灾及连阴雨发生次数分别是70年代以前的2.9、2.4、2.2和1.8倍,成灾率由80年代的76.3%上升至90年代的83.4%。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治市在1980—2003年发生的冰雹灾害天气,从时间尺度、时空地理分布、月年际变化、冰雹源地、冰雹主要影响路径以及降雹关键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冰雹灾害天气预报提供了可靠的气候背景。另外对500hPa天气图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长治降雹的3种(冷槽型、冷涡型、西北气流型)天气形势。应用最优子集回归法对500hPa,850hPa图上高空指标站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进行定量化选取,给出了冰雹灾害天气预报的某些参数及综合性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6.
风速预测在风电场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风速时间序列在统计上呈现出高维、非线性、多重周期性的复杂特征,风速被研究者认为是最难模拟和预测的气象参数之一.该文分别采取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和离散小波去噪(DWT)对风速数据进行降噪,利用改进布谷鸟(MCS)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BPNN)中的权值和阈值,从而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FNL分析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和FY-2F卫星TBB资料,对比分析了近5年"中国天眼(FAST)"所在地的贵州省平塘县发生的2次大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场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高空冷槽、低层低涡-切变线及中低空强盛的急流是2次大冰雹过程的共同环流特征;较强的不稳定层结、低层较丰富的水汽、一定的抬升条件是2次冰雹天气的共同物理量特征.但2次大冰雹过程的触发机制有所不同,"04.09"过程由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引起,而"03.04"过程是静止锋冷垫之上触发的高架雷暴. 0℃层和-20℃层出现在适宜的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0℃层和-20℃层的厚度较小但垂直温度梯度较大,更有利于形成大冰雹. SWEAT、CAPE指数对冰雹天气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降雹前的指数高值中心与冰雹落区吻合,且指数数值越大,冰雹的直径亦越大.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也是这2次大冰雹过程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天文馆落户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2021年7月已经建成使用。为了解该地区的天文气象条件,以便对天文望远镜的观测优化提出参考意见。该文对临港新城的湿度、露点、风速、风向、气温这几个气象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温度适宜,平均温度为16.7℃;湿度偏大,年平均湿度为76.9%;风速稳定,年平均风速为1.9 m/s。研究了临港新城与天文观测相关的气象规律,认为在临港地区建设天文台开展天文观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夏天这么热,却还会下冰雹呢?冰雹是在强对流天气,如积雨云中受到强烈上升气流的影响而产生的。虽然地面上很热,但积雨云上部区域却非常冷,低达-40℃左右。上升气流将水滴推入高空后,遇到凝结核形成冰晶,冰晶在上升气流所带入的更多水滴中不断凝结变大形成冰球,当上升气流不能托住冰球的重量时,冰球便会落下形成冰雹。若上升气流越强,托浮能力越大,则冰雹滞空生长的时间就越长,冰雹也就越大。而夏季是强对流天气多发、上升气流较强的季节,所以容易发生冰雹天气。天号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抱怨天气预报报错天气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以现在的技术,为什厶天气还是这么"难捉摸"呢?其实,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气象气球、气象雷达、气象站等多种设备来采集数据、再加上气象卫星扫描相关区域的地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6年江口国家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对比观测数据,采用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分析迁站前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差异.结果表明:新站较旧站气温偏低、气压偏小、风速偏大、降水偏少、湿度偏高,风向符合率较低,仅为18%左右.新址位于城郊,下垫面与旧址建站初期基本一致,气象探测环境较好,且与旧址处于同一气候区,能够代表江口县的天气气候特征.对新站气象资料与旧站前30 a资料进行T检验,表明新址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与旧址差异不显著,资料可合并使用,平均风速不可续接合并使用.海拔高度差、探测环境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及测站下垫面差异等是造成气象要素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