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隧道洞口通常岩性比较差,并且地面横坡陡,洞口的岩层多是第四纪土层或者为强风化的岩体,这种岩性很容易受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利用地表预加固措施能够提高隧道围岩的自稳性以及围岩的力学性能等。本文对隧道洞口的岩性进行阐述,探讨地表预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2.
岩体力学参数对浅埋破碎岩层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建立FLAC-3D隧道数值模型,对弹性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内摩擦角4个基本力学参数灵敏度进行研究,表明破碎岩体结构面特性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控因素。在隧道开挖前施以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可有效改善加固范围内岩体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杜燕忠 《河南科技》2023,(22):79-82
【目的】凝灰岩地层容易遇水软化,自稳能力差,隧道穿越时极易发生溜塌、大变形等灾害,这就需要研究在破碎凝灰岩段隧道采用两台阶与三台阶工法下,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在建渝昆高铁华山松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台阶开挖时,变形情况较两台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整体最大沉降量降低14%,特征断面沉降量降低9%;在支护结构受力方面,三台阶法要比两台阶法稍有优势。隧道开挖后,为避免隧道两侧边墙部位出现压应力集中,施工中应注意观察边墙初支是否有开裂、鼓包等现象,必要时施作临时横撑,以保证施工安全。【结论】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盾构隧道的结构变形将直接影响到隧道运营的安全性,隧道直径收敛作为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一种,是判定盾构隧道横向变形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使用移动激光扫描技术来获取点云断面数据,对所采集到的点云数据使用分段圆弧进行拟合,得到大盾构隧道隔墙左右两端的横径,进而计算出隧道直径的收敛值。【结果】通过对移动激光扫描拟合出的隧道断面直径收敛值与人工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监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表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大盾构隧道直径收敛中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结论】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桑掌隧道穿越阳泉二矿采空区上覆岩层,由于采空区长期变形的影响,隧道的安全运营受到威胁。为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必须准确预测采空区长期变形对隧道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桑掌隧道及围岩的小尺度模型,通过施加位移场的方式,模拟采空区对该隧道及围岩的长期变形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采空区长期变形的作用下,围岩塑性区逐渐增大,隧道围岩的破坏主要集中在隧道两端洞口处,隧道洞口处的围岩处于欠稳定状态;隧道在采空区长期变形的影响下,围岩位移逐年增加,但整体增长速率逐年减少,位移最大值为257.79 mm。【结论】为确保桑掌隧道安全运营,应密切关注采空区长期变形对围岩和衬砌的影响,并采取措施确保隧道稳定,计算结果可为桑掌隧道施工和变形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董辰浩 《河南科技》2023,(15):78-82
【目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过程对地层的扰动会对既有车站产生影响,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既有站的安全及正常运营,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方法】利用MIDASGTS-NX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以郑州市某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为背景,按照接收端地层加固、左线盾构施工、右线盾构施工的顺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预测施工过程既有站主体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内力变化,分析计算盾构隧道近距离斜交下穿施工过程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论】研究成果为隧道近距离斜交下穿既有站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缓解地面交通拥挤的现状,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愈发频繁和密集,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在邻近的既有隧道附近开挖隧道的情况。新建隧道开挖会引起地应力场的改变,从而影响既有隧道围岩的受力状态,使之发生变形。【方法】为了研究岩质地层中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在既有隧道周围不同方位,不同距离开挖隧道。通过监测既有隧道的位移来反映其变形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的变形随着与新建隧道净距的增加逐渐减小,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位于同一埋深时,既有隧道的变形最小,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时,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较大。【结论】本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变形特征,采取现场隧道变形监测和围岩室内三轴率敏性试验相结合,建立隧道围岩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展了隧道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隧道在三种开挖工法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围岩最小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以此确立合理有效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以及上下台阶法这三种施工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其深埋侧分别是浅埋侧的2.01,1.48,1.83倍,边墙两侧最小主应力则分别相差0.11,0.29,0.05 MPa,表明偏压隧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呈现出不对称分布的特点;选出适宜的施工工法为上下台阶法,采用此工法可以使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减少11.7%~22.1%,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最为合理,有利于偏压隧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9.
孙斌 《河南科技》2023,(10):67-70
【目的】隧道在穿越采空区施工时容易出现由于开挖扰动造成的大变形、塌方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对采空区地质灾害的探测及处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赣深铁路同乐山三号隧道为背景,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研究表明:在采空区地段采用“地面调查法+高密度电阻率法+钻探法”为主的综合探测手段,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地表矿洞采用回填注浆封堵,洞内采用超前支护+径向注浆处理,可以保证隧道安全顺利地通过不良地质段。【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岑卫 《河南科技》2023,(7):65-69
【目的】水库位于樟江干流上,库首右岸河湾地块岩溶发育强烈,且分布有区域性荔波倒转向斜贯穿河湾地块,需要分析库首右岸河湾地块存在的3种典型渗漏途径。【方法】基于此,通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岩溶调查、钻探等手段对库首右岸河湾地块进行渗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库水存在通过S3岩溶管道沿堂凼槽谷向水架暗河渗漏与通过水扒暗河倒灌沿桔子林槽谷至堂凼槽谷后向水架暗河渗漏两种可能。【结论】建议对可能的渗漏作帷幕灌浆处理,为防渗帷幕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一、高压灌浆技术的机理及施工工艺和特点1.高压灌浆技术的机理。灌浆,又称注浆,是将一定材料配制成的浆液,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方法灌入岩土体的孔隙和裂隙等结构面中,使其扩散、胶凝和固化,从而使岩土体形成强度高、防渗性能好、稳定性高的新结构体,达到改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目的。与其他工程措施相比,灌浆法具有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突出优点,作为建筑物地基(围岩)防渗和加固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公路隧道正在规划和建设,需要进行公路隧道缺陷检测和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新建公路隧道的无损检测,得到了二衬常见的质量缺陷分布规律,运用基于平面应变原理的“地层-结构”法开展数值分析,得到了缺陷状态下二衬结构的安全性状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二衬厚度不足和二衬背后脱空是最常见的衬砌缺陷。二衬厚度不足会导致缺陷部位二衬结构的安全性显著降低;二衬背后脱空易导致隧道全断面安全性降低,此时二衬易发生受拉损伤。【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公路隧道的检测和安全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