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人字齿轮啮合特性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多重共轭啮合理论为基础,利用人字齿轮副轮齿接触特性与承载接触特性,提出一种计算人字齿轮滑动摩擦功率损失的方法。首先,利用人字齿轮副轮齿接触分析(TCA),获得人字齿轮齿面接触路径和印痕。然后,利用人字齿轮副承载接触分析(LTCA),计算得到啮合齿面瞬时椭圆长轴(接触点)上离散点的法向载荷和瞬时接触点的传动误差,把所得到的离散点载荷和传动误差分别转换成齿面瞬时接触点的法向载荷和相对滑动速度,二者与摩擦因数相乘得到人字齿轮瞬时接触点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最后,对人字齿轮齿面所有瞬时接触点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进行拟合并积分,最终获得1对人字齿轮轮齿从啮入到啮出的滑动摩擦功损。  相似文献   

2.
在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齿面形成及齿面方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齿轮啮合分析研究的数学模型,利用空间坐标变换及经典空间啮合理论的方法,确定了啮合齿面共轭接触点的相对速度,并通过对相互啮合两齿轮共轭节锥的节锥角间的关系分析,从而建立了齿轮副的啮合方程.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啮合理论和传动原理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进行齿轮共轭啮合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Freudenstein定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铰链四杆机构传动比出现极值且两连架杆的相对速度瞬心P_(24)在短连架杆轨迹圆上和圆内时,机构是否存在曲柄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本文是继續前文“圓弧齿形蝸杆蝸輪传动的研究”(参看太原工学院学报1963年第四期)之后的实驗研究报告。在本实驗报告中进行了61型齿廓蝸輪减速器、阿基米德蝸輪减速器的效率試驗並进行了比較;证明前者此后者优越的多,而在制造方面並不复杂,我們建議推广使用。前文已經談到,我院与太原鋼铁公司协作試制了諾維柯夫圓弧  相似文献   

5.
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由于齿面摩擦力的存在,轮齿的节线处将被碾出沟槽,本文从齿轮啮合过程的特点入手,结合齿轮上动点的运动速度,运用矢量变换,推导出传动过程中两齿轮相对速度的表达式,并根据摩擦力的概念,分析了齿面摩擦力在传动过程中的变换规律,进而从理论上解释了轮齿的节线处形成沟槽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斜齿轮滑动摩擦功率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齿轮啮合理论,提出了斜齿轮啮合滑动摩擦功损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轮齿接触分析得到齿轮副的啮合路径和接触印痕:然后,利用承载接触分析求得齿面接触点法向载荷和承载传动误差,通过求解一个周期内所有啮合位置,可以得到一对轮齿从进入啮合到退出啮合所有接触点的法向载荷和承载传动误差,极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最后,将承载传动误差转换成齿面接触点的相对滑动速度并与该接触点处的摩擦力相乘得到该点的滑动摩擦功损,将所有接触点的滑动摩擦功损一起带入功率近似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斜齿轮啮合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  相似文献   

7.
两齿面在接触点处无曲率干涉才能正确啮合,由此提出一种面齿轮传动整个啮合过程的相对法曲率极值曲线曲率干涉检验的方法.建立两实体曲面干涉检验的物理模型,通过欧拉(Eurler)公式和Bertrand公式,导出曲面相对法曲率的数学解析式,对相对法曲率极值进行求解,分析两曲面在接触点无曲率干涉时相对法曲率极值的范围;建立面齿轮副的齿面方程,根据啮合原理,由插齿刀齿面的主曲率、主方向导出被展成面齿轮齿面的主曲率、主方向.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面齿轮齿面的啮合印痕及各啮合位置相对法曲率的极值曲线,并对面齿轮传动在啮合点的曲率干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渐开线圆柱蜗杆斜齿轮传动的宏微观啮合特性,依据微分几何和啮合原理,基于卡姆士定理和媒介齿条的传动性能分析方法,构建渐开线圆柱蜗杆与媒介齿条、媒介齿条与渐开线斜齿轮的啮合关系,分析共轭齿面在接触点微观邻域内的曲面特征,推导并建立传动副瞬时理论接触点、实际接触椭圆、最大接触应力及重合度等宏微观啮合特性分析模型,并对某汽车座椅水平调节器上的渐开线圆柱蜗杆斜齿轮传动副进行宏微观啮合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渐开线圆柱蜗杆斜齿轮传动副为瞬时理论点接触,齿面变形实际呈椭圆接触,接触轨迹分布于轮齿中部,接触椭圆的长半轴沿接触轨迹垂直方向,接触应力较大、重合度较小且与齿轮传动相近,适用于轻载场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高圓弧齿形圓柱蝸杆(亦称凹面蝸杆)傳动的效率及承載能力,当前首要的工作是綜合选擇齿形参数和探討最佳齿形的问题。我們根据国内外资料和我们的研究工作,从啮合原理方面分析了各項齿形参数对齿形变化及蝸輪付接触线分布的影响,并提出了十二种新齿形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此較,在理論分析上說明了这些新齿形较为优越,根据分析,找出了主要参数变化的規律,作出了初步结论,并与太原鋼铁公司、太原矿山机器厂等生产单位协作,正在试制和准备实验过程中。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取得工业性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结果,本文只将理論探讨部分写成阶段性报告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90°摆角无偏置曲柄摇杆机构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柄摇杆机构应用广泛,90°摆角无偏置曲柄摇杆机构是其中一种特殊机构,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应用图解解析法分析了无偏置曲柄摇杆机构的杆长关系,在此础上,分析了具有合适传动角的90°摆角无偏置曲柄摇杆机构的特点,得到了四个杆长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约束关系,并用两个应用实例做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得结论大大简化了90°摆角无偏置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1.
滚珠丝杠付在承受轴向工作载荷以后,于滚珠与螺母及滚珠与丝杠滚道面接触点处必定要产生一定数量的弹性接触变形。对于作为精密传动零件的滚珠丝杠付来说,由于这个变形的存在将直接影响滚珠丝杠付的轴向间隙和刚度,从而影响传动质量。为了消除滚珠丝杠付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Freudenstein定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铰链四杆机构传动比出现极值且两连架的相对速度瞬心P24∧*在短连架杆轨迹圆上和圆内时,机构是否存在曲柄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我們利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了乙醯胆碱对短声引起的耳蝸电位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耳蝸传出突触的传递机制。耳蝸电位采用圆窗引导。将Ach溶液(0.5×10~(-4)M)做耳蝸基轉鼓阶局部注射,視Ach局部处理前后CM和Ap(N_1)振幅的变化,結果表明: 1、Ach溶液(0.5×10~(-4)M)耳蝸基轉鼓阶注射0.3—1μl后,使Ap(N_1)振幅明显降低,Ach注射前Ap(N_1)振幅的均值为0.23±0.05mv;Ach注射后Ap(N_1)振幅的均值为0.06±0.03mv,Ap(N_1)振幅平均下降83%。实驗数据經統計学t測驗,p<0.001。此結果說明Ach对Ap(N_1)有明显地抑制效应。与Ap(N_1)振幅降低的同时其潛伏期平均延长3.97 msec,此結果与前人报导电刺激耳蝸传出纖維使Ap(N_1)振幅降低,潛伏期延长的抑制效果一致。2、Ach溶液(0.5×10~(-4)M)耳蝸基轉鼓阶注射0.3—1μl后,使CM振幅明显减小。Ach注射前CM振幅的均值为0.06±0.01mv;注射后CM振幅的均值为0.03±0.01mv,CM振幅平均降低80%。p<0.001。結果表明Ach对CM振幅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与CM振幅降低的同时,其潛伏期平均延长0.49 msec。3、在我們的工作中观察到Ach对耳蝸电位的抑制效应,表現两种作用方式,一种是驟然抑制,抑制速度极快,类似Ach的N一样作用;另一类則表抑制緩慢、持久,类似Ach的M一样作用。因此,我們推测,似乎耳蝸corti氏器官的毛細胞,也可能存在Ach的两种受体。4、根据前人的工作以及我們的实驗研究,似乎可以設想,耳蝸传出尖触抑制效应可能是一种胆碱能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环面涡杆涡轮三维构建属复杂曲面造型.在环面涡杆螺旋线解析方程建模和渐开面包络环面涡杆三维实体构建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渐开面二次包络环面涡轮的几何特征.应用涡杆特征模型,采用有限次数逻辑运算逼近方法完成渐开面二次包络环面涡轮实体构建,实现了渐开面二次包络环面涡轮副传动的组建.  相似文献   

15.
再论啮合轴     
本文导出并论证了普遍情况下齿轮传动的啮合轴存在判定定理;得出了确定啮合轴位置的具体公式.在螺旋参数P_r=0时的齿轮传动,其瞬时轴必为啮合轴;仅当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构成一固定平面时,才存在无数根啮合轴.在螺旋参数P_r≠0时的齿轮传动,仅当某一齿面为螺旋面时,才可能存在啮合轴.  相似文献   

16.
五、平面及球面双曲柄机构前置以实现给定运动的尺度综合1.与后置曲柄摇杆机构相串接非偏置平面曲柄摇杆机构(即摇杆端点联线(?)的延长线通过B_0点)和一最有利传动平面双曲柄机构相串接的情况如图16所示。两个四杆机构这样的配置所组成的六杆机构,对动力传动,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根据齿轮传动的有关理论,本文分别对齿面弹流动压润滑的油膜比厚γ,摩擦疲劳磨损寿命T_(ih)、接触疲劳磨损寿命T_(hn)与胶合安全系数S_(sint),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进行计算。在计算中利用角度变位正传动,适当调节程序的输入变量,可以达到提高传动中处于薄弱环节的小齿轮齿根表面抗磨损性能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大量计算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提出为提高齿轮磨损寿命,建议按直角三角形法进行总变位系数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一近两三年以来,由于致密X射綫源(Compact X-ray Source)的大量发現,吸积問題又成了一个有实际兴趣的理論問題。因为,关于这些X射綫源的机制,目前最盛行的模型是吸积模型:由于一些物質落到某种致密天体(包括簡併矮星,中子星及黑洞等)上,其引力势能就将轉化成所观測到的X射线。特別一系列X射綫密近双星的被証認,及其輻射强度迅速变化的发現更加支持了上述模型。一般認为,在这类密近双星中,一个子星是致密天体,另一个子星已經演化到充滿Roche面的阶段。这样,物質不断通过拉格朗日点被吸积到致密子星上,就形成了强的X射綫源。在一些工作中已經指出,由于被吸积物質具有初始角动量,所以在致密天体周围将形成一个稳定的較差轉动的吸积盘。在盘中,某个径向位置上的物質的轉动速度就近似等  相似文献   

19.
由1个直齿轮与1个斜齿轮组成的交错轴斜齿轮副可称作S H交错轴斜齿轮副。建立了此种特殊形式的交错轴斜齿轮传动啮合分析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啮合线方程和接触迹线方程。通过计算相对主曲率、相对速度等影响齿面接触质量的参数,发现了这种齿轮副组合方式的一些独特优点。S H交错轴斜齿轮传动是小轴交角情况下空间交错轴传动的一种优良形式。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按三对已知输入角和输出角((?)_i,ψ_i)可综合铰链四杆机构.但是,这种机构的传动角不易控制,所得机构的传动性能往往较差,有时还需校核该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ν_(min)是否≥40°.为使机构的传动性能好,效率高,就需按最佳传动角来综合铰链四杆机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