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得丰满鲜活、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之一,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深谋远虑、“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以通晓军事而自傲的曹操与他比起来也显得略逊一筹:他能屈能伸,忍待天时,最终专权朝政,为儿孙植晋根基;以忍与诸葛亮抗衡,最终取胜。另外,他平息孟达的反叛、诈病从曹爽手中重夺兵权---表现出“鹰视狼顾”之态。在外战内争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成熟的政治家,堪称一代枭雄。  相似文献   

2.
阮籍(公元210——263),一生经历两个禅代之局:幼年看到了汉禅于魏,而在晚年又差不多目睹了魏禅于晋的整个过程。 历史上的每一个禅代活动都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晋代魏禅也是如此。司马氏在篡权活动中所采取的第一个剧烈行动,就是司马懿于正始八年诛灭了曹爽及其政治帮手何晏、邓飏、丁谧等。由此,天下名士减半,整个社会笼罩着一种强烈的恐怖气氛,就象阮籍在《咏怀诗》中所说的那样,是“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处于这种环境中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是复杂  相似文献   

3.
鲁迅立足于正始时期的社会生活对正始文学进行把握,并通过品评正始文学、文士来讽喻现实世界。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与鲁迅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他们都有着对生命意识的悲剧体悟以及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这种精神气质反映在文学上,鲁迅小说的狂人形象与正始名士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鲁迅的杂文也深受正始文学哲理思辨色彩的影响,有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2,(3):F0002-F0002,F0003
他,站在军事信息化的制高点,用自己“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行动,完美的诠释了“唯坚韧者始能遂其志”这句话。他,出生在新中国诞生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学时期赶上文化大革命的读书无用,中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是个“小猪官”,几经辗转后,又远渡重洋,留学深造,学成归来后,逐渐成为我国军事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一位在军事科技创新领域响当当的功勋人物。他,就是共和国军事信息化的科技专家段洙毅少将。  相似文献   

5.
名士总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主流思想相联系的。清初的乡村塾师蒲松龄满身浪漫气息,却颇受当时经世致用氛围影响,志在“勋名”,尽管一辈子没能挤过科举的独木桥。他从未将自己当作名士,却也会流露出被目为名士的自豪。在他笔下,既有对名士的赞不绝口,又让一些名士出尽了洋相。在他身上,有以丈论名的传统,也有自己独特的痴与狂。  相似文献   

6.
创伤,引起人生的痛苦搏斗,这是伟大作品所需要的,路翎坚信这一点。路翎揭示“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的汹涌的波澜和它们的来根去向”[1]的契人点就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人民的创伤,这种创伤引起心灵的搏斗,是民主斗争洪流的动因。杨义评路翎说:“他把攀在历史车轮上的葛藤,一缕一缕地牵引过来,缠在人物的心灵深处。在他笔下许多人物的精神创伤上,我们看到历史车轮碾过时留下的血口”[2]创伤,正是路翎小说的要素之一。本文从“创伤”人手,进人路翎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路翎说,“正是重压下带着所谓‘歇斯底里’的痉挛,心脏抽搐的…  相似文献   

7.
高力士以“六月政变”和“七月三日事件”的功臣之身份登上唐中期政治舞台的,在开元、天宝时期的政治生活中,他的政治表现可圈可点,积极面大于消极面,高力士不是擅权弄政的权臣,也不是影响当时朝廷大政方针的决策人物。  相似文献   

8.
关于曹爽伐蜀之动机及其失败之原因,过去史学界的一些看法都失之肤浅。曹爽兴师伐蜀,意在建功立业,为政治专权创造条件。曹爽伐蜀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司马懿及其党羽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24日,在世界软件领域最高规格的盛会——第28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再次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前。 与工作中的激情彭湃相比,面对镜头的倪院士保持着一贯的平和淡定,耐心解答着每一位记者抛出的问题,其言谈间语速和缓,颇有儒雅之风。传道解惑、与志愿者合影……一个在中国IT产业界、学术界都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一举一动中令人感觉:他其实是一位毫无“架子”的谦谦学者。 而作为学者,他将一生奉献于一个终极理想,那就是“把学术成果产业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始学者对两汉章句之体进行革易,出现了《论语集解》等新的注经文体。在正始学风影响下,王弼打破两汉经学的繁琐破碎,其注经文呈现出诸多新特点。王弼注经文的特色为:圆融会通、灵活多变;长于思辨、致有理统;辞藻高丽、清通简要。王弼注经文风对魏晋注经文体、南北朝义疏体及魏晋名士清谈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钢琴向来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这一乐器之王也走进寻常百姓人家。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兴起了“钢琴热”。钢琴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具有特殊性。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在儿童的钢琴教育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建设》2005,(C00):8-9
为适应“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提高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和有关专项应急预案规定,加快形成为应急管理提供技术设施、物资装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长效保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考虑“十一五”专项规划时,专列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建设规划”项目(简称应急响应体系建设规划),2005年4月该项目正式列入2005年专项规划编制计划(发改规划[2005]537号),目前已开始着手组织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和”是《乐论》所论的核心美学范畴.以和为美不惟是阮籍论乐的核心,也是整个正始时期的理想美学原则.它具有特定的美学内涵与外延,及历史渊源.在正始审美风尚中,它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内涵演变及原因具有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14.
范畴,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的概括。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诸多范畴中,“风骨”具有它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极高的一个审美标准。尝试把“风”和“骨”分开来论述,试着考察“骨”这个范畴的历史流变:从先秦“骨”、“利而坚”的本义,到两汉时期相术中的“相骨”,再到魏晋时期人物品鉴术语之“骨”,最后到《文心雕龙·风骨》发展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陈诚发迹史     
民国一代,陈诚是一位值得重视、值得重新认识的历史人物。他从1922年保定军校毕业以来,大革命时期,以英勇善战而崭露头角;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崛起为军界强人,陈诚军事集团旋成为蒋介石赖以维护统治的军事支柱;抗日战争时期,参预和领导了驰名中外的“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在正面抗战的战场上,陈诚为抗战事业,写下了威武雄壮的一页。周恩来曾对名记者斯诺说过,在国民党营垒中,陈诚是位“比较高明的战术家”,  相似文献   

16.
阮籍是魏晋名士阶层中极富鲜明个性的人物 ,同时又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走向仕途之人。现实社会的昏暗腐朽 ,使他改变了早年的儒家信仰 ,为了苟合性命于乱世 ,阮籍设计了一条不屈且不死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中人物之间的溜须拍马描述十分丰富,其核心话题往往是功名富贵。八股文士与官员主要谈论“功”;名士主要谈论才名、品貌、家世等,“功”成为区分二者的关键因素。当场景转换时,溜须拍马的话题亦随之迅速切换。讽刺手法的运用,情节反转的设计,有利于塑造溜须拍马者的形象,揭露八股之弊、世态炎凉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的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高校推行校办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己达两年多时间了。从作者了解的情况看,部分高校对“意见”贯彻实施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步调难以整齐划一。深究原因非常复杂。笔者想与同在执行层面的同仁们作些探讨,从实施“意见”对校企改革改制的必要性、校企改革改制面对的特殊性、校企改革改制适宜采取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处理好校企改革改制与稳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谈些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9.
在《边城》中,作家沈从文一方面以记忆中的湘西世界为原型建构了他的田园乌托邦,但另一方面,又通过人物命运中的一些偶然性事件的设计,使之同时被解构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沉忧隐痛之情也因此在字里行间浮现了出来。本文试从作者对偶然性事件的特殊安排角度来具体分析这种沉忧隐痛之情的根源及其它所产生的独特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