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习仲勋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形成了自己关于群众工作宝贵的群众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习仲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群众观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简要论述并探究其当代价值,有利于当前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对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实现党群关系的密切、和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传家宝。转型期,党群关系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特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努力构建新型和谐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3.
万奕 《广东科技》2011,20(20):3-4
党群关系是世界各国政党都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执政党而言.处理好党群关系是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的重要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背景下,我们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构建良性互动的和谐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型、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次飞跃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最根本的经验是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群众利益重泰山,在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保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党群关系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在看到党群关系基本向好时也要高度重视所存在的问题。三、群众工作新局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从战略高度,抓住机遇促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5.
切实改进农村党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媛 《科技资讯》2009,(17):234-234,236
农村党群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目标、前提条件、着力点和力量源泉。目前,农村的党群关系不容乐观,存在着多方面影响农村党群关系和谐的不利因素。要消除不利因素,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采取多角度、多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究梳理习仲勋群众观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贯穿习仲勋思想与革命实践活动中的一条鲜明主线,充分表明习仲勋群众观既是对他长期革命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践行与升华。我们期冀习仲勋坚定走群众路线的革命一生会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群众观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群众观,对于建设好我们的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升华。本文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出发,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方法论。通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解读,阐明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创新、科学内涵及其基本要求、理论实质及其重大意义,以期增强党员、干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加之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及其影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苏区干部好作风蕴含的求真务实、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红色文化精髓,对当前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问题是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有其现实性原因,呈现阶段性特点,把着力点放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问题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党群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对于党的性质的规定。"两个先锋队"性质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党群关系角度看,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的确立是党不断深化群众观点,扩大群众基础,保障群众利益,不断取得群众支持的过程。它是对党历史上的群众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新时期党进行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探索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的形成过程,深刻反思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当代和未来党和国家建设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打破了农村原有的利益格局,引发了农村主要利益主体——干部与群众之间利益关系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既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给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引发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甚至给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格局变动中农村干群关系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在民族关系的和谐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影响我国民族关系和谐的几个主要因素。针对民族关系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文化问题,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离不开新时期我国的大众文化建设。我国大众文化建设要用科学理论引导,保证正确发展方向;要进行人文提升和综合创新,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民情日记”制度,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中,有力地推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领导能力和工作成效,是新形势下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形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党群关系的畸变,民心的流失,使苏共被其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抛弃,是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