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公共连接点的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有公共连接点的两个耦合电感的简单去耦等效变换以及由此衍生的两个特例———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讨论了多重耦合电感的去耦相对独立性以及某些含有复杂耦合电感电路的快速去耦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对于N星型连接的电感电路之间存在耦合,可以找到去耦合的一般规律,而且对于去耦合N星型连接的电感电路可以用网形电感网络来等效转换,并给出等效变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公共边接点的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有公共连接点的两个耦合电感的简单去耦等铲变换以及由此衍生的两个特例--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讨论了多重耦合电感的去耦相对独立性以及某些含有复杂语电感电路的快速去耦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E类功率放大器的拓扑结构.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电感进行等效变换,把发射线圈的漏感作为E类功率放大器谐振单元,把励磁电感作为折算后负载电阻的匹配电感.在电能非接触传输的同时实现了阻抗变换,把等效负载电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提出的拓扑结构简单,无需额外的补偿网络.并且负载电阻变化时,均能满足E类功率放大器的零电压软开关条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拓扑结构电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含有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是电路基础课程的一个难点,但是如果能够正确地标注自感电压、互感电压和线圈端口电压,并在复杂电路中恰当处理耦合电感,则含有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就与一般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相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条微带线间的耦合增加滤波器内部的耦合度,提出一种小型窄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从微带线的等效分布电感电容出发,结合模拟和试验结果以及滤波器结构参数对滤波特性的影响,提出该滤波器的等效LC电路模型以及计算中心工作频率的经验公式.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分数阶耦合电感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已有的电路元件体系,开展该类分数阶元件的无源性研究将促进相关的电路分析和综合理论的发展.从频域角度入手,使用耗散矩阵的概念推导了分数阶耦合电感的无源性条件,并通过几个实例进行了说明.可以看到,整数阶耦合电感仅为分数阶耦合电感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两者的无源性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无源时是互易的,而后者可以是非互易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新型的LTCC螺旋电感的等效电路模型.方法 考虑到LTCC多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基本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地的耦合电容和电感,以及螺旋结构之间耦合电容、电感.结果 通过三维电磁仿真和高频电路仿真表明电路模型和三维LTCC螺旋电感在0~10 GHz范围内有非常好的吻合度.结论 新型电路模型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能够代替三维LTCC电感,在射频电路设计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由无耗散介观电感、电容共同耦合的双网孔电路具有电荷和电流双运动耦合的哈密顿出发,讨论无耗散介观电感、电容共同耦合电路的量子化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两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介观电感耦合电路中压缩态的产生及涨落压缩问题,如果电路参数电容和电感随时间变化,则有源电感耦合电路的本征态是压缩平移Fock态,当电路的频率不变时,电感增加,电荷的量子涨落有压缩,而电流的量子涨落无压缩,电感减小,电流的量子涨落有压缩,电荷的量子涨落无压缩,耦合电感有助于减小电流的量子涨落,温度上升使量子涨落增加,利用电容和电感的时间演化能够降低温度引起的热噪声。  相似文献   

11.
为预测舰船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定量分析系统的共模干扰,研究了舰船接系统的阻抗特性。针对钢板两点之间阻抗特性与外部线路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邻近效应对钢板阻抗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系统之间共地耦合干扰的三阻抗等效电路模型,采用四端连接方法测量了两个共地系统之间的耦合阻抗。分析表明,在强邻近效应情况下磁场耦合不仅产生等效互感而且产生等效互电阻,实验测试表明邻近效应使钢板电阻在1MHz时比无邻近效应时大17倍。采用平面钢板简化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钢板的耦合电阻,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小于17%,验证了等效电路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预测舰船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定量分析系统的共模干扰,研究了舰船接系统的阻抗特性。针对钢板2点之间阻抗特性与外部线路之间的关系,分析邻近效应对钢板阻抗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系统之间共地耦合干扰的三阻抗等效电路模型,采用四端连接方法测量了2个共地系统之间的耦合阻抗。分析表明,在强邻近效应情况下磁场耦合不仅产生等效互感而且产生等效互电阻,实验测试表明邻近效应使钢板电阻在1 MHz时比无邻近效应时大17倍。采用平面钢板简化模型和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钢板的耦合电阻,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小于17%,验证了等效电路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推导了T型互感网络的等效电路,使得含有T型互感的电路可一次去耦,从而使电路的分析计算大为简化。将此方法应用于梯形网络的综合,可解决梯形网络综合中因出现负电感而无法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频率分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当传输距离到达一定值后,耦合因数超过临界耦合值而出现的频率分裂问题。利用互感耦合理论和等效电路模型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得出负载电压和传输效率与耦合因数、失谐因子的关系表达式,并对其频率特性进行分析。为了改善系统在过耦合状态出现的负载电压频率分裂问题,采用了在保持其轴向距离不变的前提下,横向移动接收侧线圈的方式。进行了小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横向移动接收侧线圈,可以有效改善频率分裂的问题,为无线电能传输在现实中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busbars in high power neutral point clamped three-level inverters are modeled using the Maxwell Q3D Extractor softwa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partial element equivalent circuits method. The equivalent circuits of the busbars and devices model are simulated in the electric simulator PSlM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parasitic inductance on the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 (IGCT) in different topology posi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impedance analyzer results and the IGCT test results, 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ing method for the large, complex busbars.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实施压电分流阻尼减振,创建一个能预估其减振效果的动力学分析模型以指导减振设计.根据压电分流薄板结构,提出了一种将基体结构和分流电路分别建模并通过压电片将二者耦合起来的分步耦合建模方法.在ANSYS软件平台上,详细描述了面向压电分流薄板结构采用分步耦合法的建模流程.实验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压电分流阻尼对结构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降低共振响应幅度可达50%以上.分析了电感值、压电片贴敷位置、压电片面积等参数对薄板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电阻-电感串联及并联分流电路,存在一个最优的电感值可使薄板减振效果最优;压电片贴在变形较大的区域及增大压电片尺寸对减振有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利用可控硅开关实现三相有感电路“无过渡过程”接通的可能性、条件和最佳方案。指出三相零电压开关在纯阻性电路中应用,是它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三相有感电路中实现“无过渡过程”接通的可控硅开关的具体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如所予期,接通过程三相电流谐波成分很小。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用不同有源器件实现的几种阻抗变换器以及相应的仿真电感的实现电路,用Pspice软件对常见的接地仿真电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电感只有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才接近于理想电感,该频率范围的大小受到有源器件带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精确地设计移相器,基于带状线的物理结构和传输线模型,分别设计了单片耦合悬置带状线T接头和双片耦合U型悬置带状线T接头的等效电路,然后根据这些电路计算出T接头S参数的幅度和相位,并与Ansoft HFSS软件的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等效电路的有效性,为电调天线移相器的设计提供了准确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