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潮》2005,(9):60-60
医用机器人 这是一款应用于显微外科的医用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含5个伺服马达并配有内诊镜,医生可以一边通过内诊镜观察惠部、一边根据需要操纵机器人工作。这种医用机器人将使体内手术变得更为简便安全,惠者痛苦也会大大减轻。这种机器人有望于2007年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类机器人:它们与科学家并肩工作,它们帮助人类改善环境,它们严格遵守着“机器人三定律”。它们或变身为鸡,或化直为礓.其罕蛮成拘的样子。它们做的工作对于人类来说不是太乏味就是太危险,它们就是另类地球卫士——变形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日前,全球首个机器人宇航员“Robonaut2”研发成功,该机器人宇航员是由美国宇航局和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开发设计的,它全身装备各种各样的感应器,并有一双灵活的手。它将与人类宇航员协作或代替人完成如太空行走等危险作业。  相似文献   

4.
欧阳军 《少儿科技》2013,(10):36-37
机器人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已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能歌善舞的伶人机器人,这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机器人。这类被称为“机器人”的自动机械,不仅制作精巧,而且用途广泛,可以预测地震、指明方向、记载距离、运送军粮……  相似文献   

5.
依据不同的人体环境中体内微型医用机器人不同的驱动机制,综述体内微型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仿生物游动(泳动)驱动、特殊机械机构驱动、体外特殊场(磁场、超声波场等)驱动、胶囊类内窥镜微型机器人;分析目前体内微型机器人驱动机制在运动控制、手术安全存在的问题,讨论体内微型医用机器人关键技术:尺寸微型化、驱动机制、精确控制系统和能量供应等.探讨体内微型机器人在临床疾病诊断、体内手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尽管人工智能早已成为当代网红,但真正了解人工智能的人偏少,少有文章将人工智能、机器人介绍得浅显易懂。笔者沿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什么、怎么产生的、未来趋势这一思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不同定义讲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阐述笔者观点——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从人类生产发展史阐述作者观点——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仍然是主人。  相似文献   

7.
开发海洋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六千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应用技术经过几年实践证明,在这一尖端科技领域中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引起世界科技界的瞩目。6000米海底对人类来说是一个神秘的空间。比航天更为困难的是,6000m海底的压力高达600个大气压,水中电磁波很难传播,母船与水下机器人之间的通讯联系难度大;海底情况十分复杂,因而要求水中机器人必须能高度"智能"和"自主"处理各种问题。中国6000m水下机器人工程项目是国家大型科研规划项目中的重中之重,1995年8月完成深海功能试验,并历经一…  相似文献   

8.
伴随机器人自主性的不断提高及其与人类社会的深入交互,它们是否拥有权利是智能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利益论和意志论是权利概念中两种具有代表性且相互竞争的理论,巴斯尔和鲍恩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分析,认为机器人难以拥有自我意识,无法成为主体利益的承担者,从而得出机器人无法拥有权利的结论。但机器人意识的可能性在智能技术所具有的巨大潜力背景之下,并未被完全排除;此外,人类也并非全然不能从对机器人进行道德关怀的过程中受益。因此,机器人拥有获得道德权利的可能性,而康德的间接义务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机器人的道德权利作辩护。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12,(12):35
在日益复杂化的世界里,机器人受到愈来愈多欧洲人的欢迎。根据欧盟调查局(Eurobarometer)的一项最新调查,70%的欧洲公民对机器人持非常正面的积极态度。其中88%的被调查者认为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做艰苦和高危的工作,76%认为机器人可以协助人类,做有益经济社会的事情。在机器人可以积极参与的工作领域,被调查者的选择依次是:52%选择空间开发和外空探险;50%选择制造工业;41%选择军队和安全;41%选择搜索和营救;以及苦活、脏活和累活等等。  相似文献   

10.
仿人机器人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机器人”,代表了机器人学的尖端水平。现有的仿人机器人已经能够拥有如人类般的骨骼、关节等等,然而要完全实现高智能、高灵活性的仿人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人类对自身有限的了解,也限制了仿人机器人的发展。但这并不影响科学家们对仿人机器人的研发热情……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科技潮》2007,(11):3-3
"有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机器人在外表、功能和性格上将越来越像人类,所以将来很多人可能会爱上机器人,和机器人发生性关系,甚至跟机器人结婚。"英国一位人工智能研究者日前大胆预测说,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将和机器人结婚!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学》2009,(7):46-47
机器人是一种能自动执行工作任务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令,又可以运行预先编制的各种程序。电影《终结者4:救世主》讲述的就是机器人企图征服地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1.仿人机器目前,欧洲一支科学家团队正致力于缩小机器人与人类的差距。他们所研制的一种机器人模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仿人功能。在这种仿人机器人体内,有一副由热塑性塑料所制成的骨架以及一组模仿人类肌腱的驱动器,该驱动器可以做出一些肌肉动作。2010年,科学家们的目标是利用这个原型制造出一种更像人类的实体机器人,让它能像人类一样对不同的环境做出相应反应。  相似文献   

14.
白玉林 《科学世界》2005,(10):80-81
既能作为人类的手脚与人一起活动,又可以在现场救灾。可与人体安装成一体化的机器人HAL,是SF技术理念的体现。机器人HAL,既能帮助残疾人步行,又能在工厂或者灾害现场等处帮助搬运重物。  相似文献   

15.
包括机器人和在线化身在内的虚拟人将成为劳动力大军中的一员。埃文斯表示:“动画人物已经具备语音识别能力,同时还可以将文字转换成语音,辨认出此前遇到过的人”。2020年,机器人在身体上将超越人类。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人与"智能"机器人系统进行交互过程中机器人行为方式对人类主观感知的影响。通过利用自动化抽屉的2个自变量:"表现力"与"主动性",研究20位测试对象与一组自动化抽屉进行交互并合作完成装配任务的过程。结果表明,有"表现力"的自动化设备能展现出机器的参与感,使用户表达出对交互感兴趣;而机器人的"主动性"可能会对用户的地位感知产生下降的负面影响,相应的机器人的"表现力"却对此没有太大的影响。在设计与人类协作的具有一定社交功能的机器人时,应该建立注重机器人的"表现力"、警惕"主动性"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日前预测称,办公室工作将在未来五年内完全消失,届时智能机器人将会取代人类员工。此前比尔·盖茨也曾高调表示,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他还戏称,如果自己现在20岁,一定会把机器人作为创业目标。可以看出,这位美国首富对机器人产业可谓是信心满满。人类真的将要面临机器人带来的"下岗"威胁  相似文献   

18.
自从计算机诞生那天起,人类就在不断探寻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机器人会不会有一天自己思考,美国电影《人工智能》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人工智能远不只是进行机械动作,人工智能包括识别字迹和语音,同时还包括对语言学、经常学和少量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最近美国一位名叫华莱士的人编写了一套人工智能语言系统,安装了这套系统的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95%的话语。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半被动双足步行机器人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大多较为复杂,并且缺乏控制参数对机器人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从人类步行的生物力学研究得到启发,提出一种半被动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并定量分析该控制方法各参数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在机器人摆动腿与地发生碰撞后开始于髋关节处施加方波力矩,作为动力输入.采用步态敏感范数衡量机器人的稳定性,采用无量纲步行能耗衡量机器人的步行效率.以稳定性、效率和步行速度作为机器人性能评价指标,通过仿真得到力矩、力矩作用时间和斜坡角度3个参数对机器人性能的影响.由于力矩在1个步行周期中没有做负功,该机器人具有与人类步行相似的高能量效率.该机器人能够实现沿上坡、下坡和平地步行.  相似文献   

20.
赵欣 《科技智囊》2013,(8):32-37
机器人是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创造出"机器人"一词。在他的笔下,机器人可以不吃饭,却能不知疲倦地工作。直至20世纪50年代,人类梦想成真,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诞生使得机器人产业大踏步向前发展,把人类从繁重的劳作中逐渐解放出来。如今,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正在以每年十几万台的速度递增。事实上,通常所说的工业机器人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