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铁牛—55拖拉机道路试验的方法、实施及数据处理结果,并按国际标准用三分之一倍频程分析法和加权法对铁牛—55的乘坐舒适性作了具体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圆数和广分圆数来介绍当v=p(p素数)和v=pq(pq为素数)时的差集的存在性和他的构作。并用他们给出了v为一些特殊情况的差集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地震荷载下桥梁间的相互碰撞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通过对正弦荷载和10个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分析,提出了用一个简化的线性计算方法(等效位移阻尼法)来分析这一复杂的碰撞过程。等效位移阻尼法是从最大位移等效的角度,用一个具有等效位移阻尼比的线性无碰撞体系来简化非线性的桥梁碰撞系统的计算方法。其中的等效位移阻尼比是伸缩缝间距、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荷载特性的函数。等效位移阻尼比的设计公式是通过对1个简单的碰撞体系在10个地震荷载下的反应统计分析得出的。并且通过对实桥A-237R的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这一公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岩石在不同应力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轴向与径向变形的应力应变滞后关系及径向阻尼比与轴向阻尼比的关系,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上对饱和泥岩与饱和砂岩进行变幅分级循环荷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径向滞回环与轴向滞回环形状保持一致;对于砂岩,在加载时应变相位超前于应力相位,在卸载时应变相位滞后于应力相位,由此导致滞回环加卸载段都呈下凸状;对于泥岩,在加载时应变相位同步或滞后于应力相位,在卸载时应变相位滞后于应力相位。应力幅值不变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阻尼比趋向于稳定,应力幅值越大,阻尼比越大。泥岩的阻尼比大于砂岩的阻尼比,泥岩和砂岩的径向阻尼比都大于轴向阻尼比,且在循环加载的初始阶段,泥岩和砂岩的径向阻尼比增长速率较快。随着径向应变与轴向应变比的增大,径向阻尼比与轴向阻尼比的比值逐渐减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鉴于中外对阻尼比的确定方法没有达成共识的现状,以福建标准砂(粒径0.5~1.0 mm)为试验对象,采用不排水应力控制动三轴试验,对比分析现有阻尼比确定方法:传统法、Das法、Kokusho法、Kumar法、互相关函数法,评价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总体上,5种阻尼比确定方法确定的阻尼比差异性较大,Kumar法确定的阻尼比最...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非专门针对码头,无法反映其结构特点,也未考虑土体对体系阻尼的贡献,故通过对码头进行低周往复Pushover分析,研究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码头滞回特性,确定了码头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公式.为验证所提出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采用60条地震波对2个高桩码头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将采用替代结构法得到的位移需求与时程分析得到的位移需求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Pivot滞回模型可很好地反映混凝土桩码头的滞回和承载力退化特性,而Masing准则可较好地模拟钢管桩码头的滞回特性;以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为判定准则,采用所提出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得到的位移需求精度高于采用规范中计算公式得到的位移需求精度.  相似文献   

7.
刘健 《山东科学》2007,20(4):26-28,36
边值问题是一个在非线性泛函分析领域内被人们广泛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作者对边值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但对于方程组边值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锥上的不动点指数定理研究了如下具有特征值的二阶方程组边值问题:(p1(t)u′)′ λa(t)f(u(t),v(t))=0,00,当0<‖(u,v)‖≤H时,有‖f(u,v),g(u,v))‖相似文献   

8.
应用基本粒子的亚层子结构模型分析计算了e——p深度非弹性散射的标度破坏;本模型也被应用于v(v)——p散射和e——d散射的情形,所得结果都与实验数据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列车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中存在的阻尼匹配问题,根据1/4车体-座椅垂向行驶振动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仿真模型.以人体振动舒适性最佳为目标,建立了转向架一系和二系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以轨道高低不平顺作为输入激励,以一系及二系悬挂垂向行程和一系悬挂动静态力之比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转向架车体-座椅耦合的转向架垂向悬挂系统阻尼比协同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例及仿真验证可知,优化后高速列车的乘坐舒适性显著提高,座椅垂向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21.7%,表明所建立的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下述障碍问题这里,(?)_φ~ ={v∈C(G)∩W~(1,p)(G),v—φ∈W~(1,p)(G),且v≥φ},G是R~n中有界区域。在p∈(1,2)的情形,我们证实了Lindqvist的一个猜想,即如果障碍函数φ的梯度局部H(?)lder连续,则障碍问题的解梯度也是局部H(?)lder连续。  相似文献   

11.
关于凸集族或准凸集族的极大函数的双权模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由Vitali凸集套所确定的分数次极大函数M~γf,给出了它关于双权(w,v)是强(p,q)型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及讨论了它是弱(p,p)型或在等权情形w=v时它是强(p,p)型的类似问题。还考虑了正则Vitali族和准凸集套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第一部分导出了球函数P_p~(?)(x)及Q_p~(?)(x)的近似表示式,该式对所有实宗量x都适用。探讨了这些表示式的适用范围、计算精度或收敛速度。当|q|=|m|≤3时这些表示式在大多情况下便于计算并比较准确。这些表示式还可以计算起几何函数F(-p,1+p;1+m;(1-x)/2)的近似值。直线变厚圆板的轴对称弯曲当泊松比 p=0.3或 v=1(?)3时曾被广泛研究过。借助于上述球函数的近似表示式,本文第二部分对这一弯曲问题的计算方法作了改进,并研究了过去很少研讨的有关问题。为了考察 v 对内力的影响,对 v=0及v=0.5的板作了内力分析。计算表明,在变厚圆板中这一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在计算能力谱方法需求曲线时,考虑了基于结构等效阻尼比和R--μT关系2种对弹性反应谱的折减方式,并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作为比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能力谱评价方法对多层结构进行抗震能力分析是可行的,在弹性范围,2种折减方式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进入塑性后,有较大差别.传统能力谱法考虑等效阻尼比低估了结构的变形,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假设和实际阻尼表现不符,由于R-μ-T关系的改进能力谱法和时程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在对结构进行抗震能力评价时,采用考虑R--μT关系的改进方法可有效地提高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4.
气体一维不定常等熵运动力程组为 其中x——空间坐标,t——时间,v——质点速度,a=(k(p/p))~(1/2)——音速,P——压力,ρ——密度,P_o,ρ_o——某确定点的压力和密度,K——绝热指数(常数) 方程组的解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5.
受等效相位中心误差的影响,新体制的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方位成像结果存在"假峰"而导致成像质量下降。该文提出基于虚假旁瓣比、积分旁瓣比及峰值能量损失等图像质量指标联合评价"假峰"对SAR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而确定MIMO-SAR等效相位中心误差界,为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当等效相位中心误差超过0.2rad时,一般需要对其进行补偿以满足常规指标要求;星载系统较机载系统更适合等效相位中心处理,通常可忽略等效相位中心误差的补偿环节。  相似文献   

16.
复阻尼模型的阻尼矩阵构造容易,仅依赖于材料损耗因子和结构刚度矩阵,但具有时域发散、非因果性等缺陷.从结构的固有特征恒定出发,推导了材料损耗因子与结构阻尼比的等效关系,进而得到与复阻尼模型等效的黏性阻尼模型.该阻尼模型不仅克服了复阻尼模型的缺陷,同时保留了复阻尼模型直接依赖材料损耗因子的便捷性.针对比例阻尼体系,依据材料损耗因子和结构振型阻尼比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复阻尼模型等效的黏性阻尼模型实振型叠加法.针对非比例阻尼体系,依据材料损耗因子和子结构振型阻尼比的关系,借助分块Rayleigh阻尼和状态空间法,提出了基于复阻尼模型等效的黏性阻尼模型复振型叠加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7座大型冷却塔现场实测阻尼比识别数据为基础,选取其中高位收水冷却塔为对象,基于实测阻尼比取值范围设置4种阻尼比(分别为0.5%、1%、2%和3%)计算工况进行风振响应完全瞬态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规范阻尼比(5%)下的风振响应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阻尼比取值对高位收水冷却塔风振平均和脉动响应特性的影响,并基于5种风振响应及3种等效目标计算了不同阻尼比下的风振系数,探讨并归纳了不同阻尼比、响应目标和位置对结构风振系数取值的影响规律,最终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以阻尼比和子午向高度为目标函数的风振系数拟合公式.主要结论可为此类高位收水冷却塔风振动力分析阻尼比取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机械液压式主动控制座椅做了初步研究。建立了路面—拖拉机—座椅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采用数学仿真技术对所设计座椅进行性能分析和辅助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座椅的设计是可行的,减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黏弹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补片,对固支的薄铝板应力集中区域进行预修补,利用基于频域的半功率带宽法测试了修补前后的结构阻尼比.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滞后阻尼的假定计算了组合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对比实验值验证了该模型.采用基于功率谱密度的频域分析方法估算了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考察了阻尼层厚度、补片长度和纤维层层数对结构等效阻尼比和随机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黏弹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补片可以提高薄壁结构的阻尼效果,并可以提高修补件的振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行人动力学参数对大跨结构人致振动的影响,采用等效人体模型参数识别试验研究了人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编程求解了考虑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的人行桥人致振动方程,讨论了人体质量、人体刚度、人体阻尼及人行荷载等行人动力学参数对人行桥动力特性及人致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人行荷载模型中人体质量可取中国男性居民平均质量66.2 kg.等效人体模型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分别取为5.15 Hz和35.62%.人行荷载作用下,人行桥一阶瞬时频率先减小后增大,一阶瞬时阻尼比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人体质量或人体等效阻尼的减小,瞬时阻尼比和频率的变化幅度均有所减小,但随着人体等效刚度的减小,两者的变化幅度均有所增大.人行桥跨中均方根加速度响应随着人体质量或人体等效刚度的增大也相应增大,而人体等效阻尼对人行桥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较小.采用不同人行荷载模型计算的人行桥均方根加速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