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天一小时     
美国的“盖普洛民意测验所”曾对100位多才多艺的社会名流的成功经历进行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也是简单至极的结论:他们只不过每天比别人多工作了一小时。他们发现在二战期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精力十分旺盛,许多人认为总统是休息得好,还有人认为他食用了营养品。但调查结果却是,总统每天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摆弄邮票。总统出来的时候,就会一改疲惫不堪的样子,变得精神抖擞起来。世界织布业巨头威尔福莱·康日理万机,但在中年后,却成了一位出色的油画家。他每天早起一个小时,一直画到吃早餐。…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们普遍认为人类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但自从1960年,简·古多尔发现了一群会用树枝伸进树洞中觅食白蚁的黑猩猩以后,这种理论显然就站不住脚了。后来,科学家又相继观察到很多动物都会使用工具,并希望能弄清各种动物是怎样掌握这种技能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还是通过相互间的模仿学会的?德国马克斯·普兰克行为生理学研究所的萨拜因·特比奇,希望能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连科学家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冬天温水比冷水结冰快?据说,古希腊人曾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自然现象,但他们没有找到答案。1969年,一名坦桑尼亚大学生艾拉斯托·穆宾巴,正式向全世界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冬天温水比冷水冻得快?从那以后,这个问题才被全世界科  相似文献   

4.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宇宙尺度的悬疑故事:宇宙中的星系正在被谋杀,而科学家们想要知道凶手是谁?近日,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的科学家们发表的一篇论文试图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这项研究显示,一种被称作“撞击压力剥离”的现象发生的几率要比原先设想的更高,这种现象会将星系内部的大量气体驱离出去,从而导致星系  相似文献   

5.
尼耳斯·玻尔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国内外研究尼耳斯·玻尔的文章专著已是不少,百家之言,颇多灼见。最近,看到戈革先生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的“物理学思想史丛书”所写的《尼耳斯·玻尔——他的生平、学术和思想》一书,使人又感到新的振奋,新的开拓。诚如著者所言:“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想或学术流派,事实上可以给后世人们提供不可穷尽的研究课题。”一尼耳斯·玻尔迈进科学殿堂的道路比较平稳顺随,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使他得到汲取前人知识的便利,为他担负科学变革的重要使命打下坚实基础。此书第二章以清晰的笔触记述了玻尔在  相似文献   

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默顿,根据哈里特·朱克曼与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奖者谈话所得的资料和科学家的笔记、书信、文件等资料研究了科学家既有声望、地位对社会心理的影响,而这种心理状态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对已成名和未成名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及他们之间荣誉、报酬的分  相似文献   

7.
难道真是幽灵浮现? 秘鲁一处空寂无人的野山谷,在电闪雷鸣之夜,有时突然出现战马嘶鸣,杀声鼎沸的“鬼声”。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赫林达·科菲是美国克莱姆斯学院物理实验室的高级实验师。他对神秘现象非常感兴趣,后来成为美国地球奇异现象探索学会(简称“奇探会”)会员。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7,(13):37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胖子?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解释。然而,一些评论家认为,这“十大”原因更像是幽默主持人的素材,而非科学研究结果。马里昂·尼斯特尔是纽约大学营养学教授,同时还是一位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创立的基因论是现代生命科学史上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如果说孟德尔遗传学和达尔文进化论是上世纪生物学两项意义深远的科学成就,分子生物学和现代达尔文主义进化论是本世纪生物学两项影响重大的科学成果,那么,摩尔根的基因论则是前者向后者逻辑发展的历史环节。对于这位在生物学上作出卓著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治学历程和方法加以研究,可以概括出一种对现代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的发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应中国《科技日报》社的邀请,美国“异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一行6人于3月21日至4月3日在北京、西安、上海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代表团成员有美国“异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CSICOP)主席、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保罗·库尔茨(Paul Kurtz),揭露“超人——尤里·盖勒”真相的世界著名魔术家詹姆斯·兰迪(James Randi),《不明飞  相似文献   

11.
当被爱神之箭射中的有情人亲吻时,头转向哪个方向呢?科学家的结论是2/3的情人搂抱亲吻时会头向右倾。德国鲁尔大学的生理心理学家奥努尔·京蒂尔金在美国、德国及土耳其3国,暗中观察在公共场所接吻的124对情侣后发现,64.5%的人在双唇紧贴时会将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物理学界的自我改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代的世界科学中心,物理学在这个国家是怎样崛起的呢?对此早有一个流行的回答:三十年代法西斯在西欧的猖獗使大批欧洲科学家流亡国外,而美国稳定的民主制度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吸引了他们,使他们最终移居到美国,正是这些欧洲的难民物理学家造成了美国物理学的崛起。如果回顾一下这些人在研制原子弹时的作用,看看这些大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美国学生中有许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不难理解流亡的欧洲物理学家确实对美国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运动与现代科学的结合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作 ·“·······“···”··”…龚育之孙小礼(1 .4)中国科学院一九八三年工作会议倡议书“一(2 .1) 科学家论坛中国科学院与科研攻关···”····“··”…严东生(1 .1)中西科技起落的感想····”······……任之恭(2 .3)我院体制改革应以择优支持为核心 ...............……“二”..····…….”邹承鲁(3 .1)从美国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可以借鉴些 什么?·”···“·····”····”·““··”…母国光(3 .2)从原中央观象台的历史谈增加科研经 …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3,(10):10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明”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马特斯、帕特里克·威特曼和丹尼尔·威特米尔研究彗星轨道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在研究了82颗来自遥远的奥特星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英国的两位著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理论,认为构成灵魂的量子物质离开神经系统而后进入宇宙时便会出现濒死经历。根据他们的理论,意识是大脑内一台量子计算机的程序,即使人死后,这个程序仍可以在宇宙中存在。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一些人出现的濒死经历。这项与意识有关的量子理论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负责人和麻醉学与心理学系教授斯  相似文献   

16.
人与钱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伊曼,他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为,尤其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提出了崭新的解释。经济学家张维迎讲过一个关于丹尼尔·卡伊曼的故事:有一次,卡伊曼从以色列首都的一个酒店打的去机场。到达机场后司机要他付100元,卡伊曼和他的朋友都认为太高了,不合理。出人意料的是,司机没有讨价还价,却把车又开回了酒店,并让他们下车:“你们重新打车再去吧,看看是不是这个价!”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有关媒体报道,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宇航员们先后从月球表面带回超过440千克的岩石样品,但这些样品的许多特性却让科学家们一直迷惑不解。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宣布,通过“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他们已经解开了月球岩石的一些未知奥秘。这项最新成果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登纳研究所专家丹·布勒特和瑞士苏黎士天文研究所专家安萨噶·戈瑞姆伯格共同完成的,并发表在2006年11月1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丹·布勒特称,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宇航员们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样品感到迷惑不解,这些岩石具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据《生活科学》报道,哈佛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一本名为《秘密武器:蜘蛛、蝎以及其他多腿动物的防御》的新书,探讨了动物令人叹为观止的狡猾手段。经该书作者托马斯·艾斯纳、玛利亚·艾斯纳和莫勒迪·斯格勒授权,《生活科学》得以向人们展示动物的这种神奇的自卫能力。蜈蚣众多的腿(通常不少于100条)使它们看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请你要看仔细了!很多蜈蚣的前部和后部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你错拿了它的背部,它们会蜷缩起来咬你一口。这种蜈蚣科百足之虫主要以小虫为食,却以猎食蟾蜍和老鼠著称。为什么不呢?它的体长可达近30厘米!这种蟑…  相似文献   

19.
"意识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美国哲学家戴维·查尔默斯的意识理论在当前的研究中颇具特色,它既不同于各种"纯科学的"理论,也不同于其他的"纯哲学的"理论.本文首先概述了查尔默斯意识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观点,进而对他的意识理论作出了以下评论其一,将意识问题划分为"困难的问题"与"容易的问题",是查尔默斯对意识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其二,查尔默斯的非还原的唯物主义为意识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三,他的意识理论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宇宙的气味     
2002年年底,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近6个月忙碌生活,正忙于准备接待下一拨入驻人员的几位宇航员,在整理、包装试验设备,打点行装准备重返地球之际,与美国有线新闻网负责采访航天活动的记者迈尔·奥布莱恩,忙里偷闲进行了一次轻松有趣的聊天。他们侃谈的中心话题是,宇宙空间有没有味道?是什么气味?好不好闻?以下就是奥布莱恩与宇航员佩吉·惠特森、瓦莱里·科尊间进行天地间访谈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