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谚语与比喻     
谚语运用众多修辞手法 ,比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比喻使谚语源远流长 ,比喻是谚语的本质特征 ,比喻是构成谚语的重要手段。谚语比喻形式多样 ,大致 2 0种之多。谚语比喻有通俗性、规律性、灵活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比喻在古典诗歌中虽属常见,但由于它的格式丰富多样,其修辞效果又与某些辞格相近,故常被人们误认或误判。要真正认识比喻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比喻的基本格式及其变化形式;其次要注意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对比喻和借代、用典作出明确界定;再次是要从摹状事物、表达感情、阐明事理三个方面来认识比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比喻的辞格身份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根据现行的辞格定义,比喻不是辞格,因为比喻不符合辞格定义的双重标准———特定的表达效果和特定的表现形式。比喻没有形式标记。文章指出如要把比喻当作辞格,就必须修改辞格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修辞与文化关系密切,比喻是修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论述了维吾尔语中比喻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本论文以汉语为参照,通过研究维吾尔语比喻,探讨维吾尔语比喻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期揭示维吾尔语比喻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谚语与比喻     
谚语运用众多修辞手法,比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比喻使谚语源远漉长,比喻是谚语的本质特征,比喻是构成谚语的重要手段。谚语比喻形式多样,大致20种之多。谚语比喻有通俗性、规律性、灵活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试论比喻的民族文化蕴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喻植根于民族文化,不同民族语言里的比哈,往往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相契合,本文试图从比喻与民族宗教信仰,比喻与民族审美观,比喻与民族生存环境,比喻与民族历史背景及文学传统,比喻与民族文化心理五个方面对比喻的文化内蕴作一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比喻贵新,而比喻是否新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喻体的选用。可以说,喻体是比喻的核心和关键。使用比喻的艺术,实际上是结合本体寻找喻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比喻辞格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辞格,它能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性。按照三类比喻辞格进行审美的分类梳理具有科学性。同时,汉语比喻辞格审美发展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比喻辞格的审美和社会文化及审美心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中比喻的作用、类型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比喻是司空见惯的。刘勰对比喻的运用则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比喻在《文心雕龙》中的主要作用是: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理论主张,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评述《文心雕龙》中比喻运用的类型,指出各种类型的特征及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简述刘勰在古代文论写作史上运用比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比喻是司空见惯的。刘勰对比喻的运用则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比喻在《文心雕龙》中的主要作用是: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理论主张,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评述《文心雕龙》中比喻运用的类型,指出各种类型的特征及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简述刘勰在古代文论写作史上运用比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小说比喻的结构形式较之传统比喻没有很大变化,但是在相似点及喻体的选择及功能上与传统比喻大异其趣;他们脱离了简单的类比和替代,颠覆了传统比喻的"阐释"功能,更多的是为了创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也是陌生的。"陌生化"原则驱使新潮作家在比喻上不断求新、求异,莫言小说语言的"陌生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比喻来完成的。其比喻的"陌生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比喻的"异质远距"与审美的"陌生化";喻体的独立与意象的"陌生化"。比喻更多地被用来作为莫言自己主观感觉抒发并使特定现实成为自己情感体现的象征和替代物。  相似文献   

12.
对比喻的辞格身份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根据现行的辞格定义,比喻不是辞格,因为比喻不符合辞格定义的双重标准-特定的表达效果和特定的表现形式。比喻没有形式标记。文章指出如要把比喻当作辞格,就必须修改辞格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高老头》中的动物性比喻的大量使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从比喻修辞的视角分析《高老头》中的动物性比喻以及评估《高老头》中的动物性比喻,可以看出,小说中的动物性比喻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各阶层的人的品性,而且深刻地揭露了19世纪初法国的金钱至上的冷酷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汉语暗喻与英语metaphor都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比喻,两者的结构基本一致。在用比喻词的暗喻结构中,汉语往往是本体在喻体的前面,而英语则更为灵活,本体既可在喻体的前面也可以在喻体的后面。在省略比喻词的暗喻结构中,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比喻物和比喻物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同位复指的结构。但汉英在省略比喻词的具体结构上各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心理过程是比喻产生的心理机制。本文通过汉维语比喻形成过程的对比分析,揭示汉维语比喻构成的差异性,以期揭示汉维文化的差异性,旨在为汉维吾尔语比喻研究提供有益的实证材料,为新疆双语教学、双语学习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从探讨比喻和其他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相结合,如比喻与拟人、比喻与典故、比喻与兴的融合等,分析了日本古典诗歌中多重审美积淀;其次从摹状事物、表达感情、阐释意象三个方面来认识比喻在日本古典诗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开展《电工基础》的教学中,针对该课程理论较多和概念抽象的特点,结合课堂内容,尝试使用比喻和口诀的教学方法:一是妙用比喻,优化教学:比喻生活化,活跃课堂氛围;比喻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二是巧用口诀,优化教学;通过比喻和口诀的使用,进一步深化《电工基础》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陶瓷绘画运用比喻具有一系列明显的艺术特征。陶瓷绘画运用比喻,以及我们研究比喻在陶瓷绘画中的成功运用,都具有实践上与理论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比喻和夸张的理解一般都囿于传统的认识,认为二者毫不相干。比喻跟夸张之间事实上存在着联系:喻体是相对于本体更为典型的事物,实质上起着放大本体相似点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夸张;间接夸张要通过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来实现,部分夸张中兼含有比喻。但作为修辞学上的两种辞格,比喻跟夸张又存在着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比喻的表达进行了英汉比较,并分析英语比喻喻体的表达特征以及研究英语比喻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