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是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和定向的指导,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促进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数学抽象性、逻辑性强,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学具操作。我们可以解决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特点间的矛盾,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过程与规律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有成效。主要谈了:①利用感知效应,注意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教具、图形等的直观性,变抽象为具体,缩短学生的思维过程;②利用注意效应,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改变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加数学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③根据思维过程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又要向学生充分展示教师的思维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④利用迁移、培养联想,从而实现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新问题向旧问题的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拓宽获知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数学思维障碍形成原因: (一)超出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 初中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难以脱离具体事物和它们生动的表象。如果问题超出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思维自然也就中断了,而成为思维障碍。例如,在学习几何内容时,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如果离开具体生动的图象,学生就难于理解。这是因为超出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受到具体形象思维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而数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找出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心理特点和心理障碍;重视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同时也注重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思维材料,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对数学解题方法的领悟与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交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数学建模的内在涵义、具体过程以及数学建模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基础作用;论述了数学实验的本质和内容;进一步分析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数学实验是学数学,而数学建模是用数学,2者不同但有着密切的联系;给出以数学建模为桥梁、数学实验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实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将学数学的实践融合到用数学的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其特征是条件不充分或结论不确定,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使学生思维系统不自觉地由低级向高级,由封闭向开放运动,从而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及其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实验是随着人类思维,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开展数学实验也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数学实验课相继开设,为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软件平台,收效明显。相比之下,中学数学实验的主要形式仍然以教师演示为主,而不是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应将数学实验开发为中学课程,为中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数学学习,数学探究的技术平台,发展中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的学习作为入门基础,相对于小学数学,它是全方面开始步入的基础的学习,包括“数”还有“形”,这就需要一种分析能力,即所谓的数学思维。目前有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思维方式,出现不少学习问题,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本文主要讨论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比结论性的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徐辉 《科技信息》2008,(32):270-270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是思维,学生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品质。人的思维品质就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一般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评判性等方面。数学思维品质属智力因素范畴,认识理解这些因素,有意识地在数学教学中加以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当成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目前实施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而数学教育实质性的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学生的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持续发展获得能力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目前实施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而数学教育实质性的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学生的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持续发展获得能力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听障学校的学生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承认差异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必然要求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即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探索,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学到有用的、需要的数学知识,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以数学的思维思考解疑。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教材上的例习题都是很典型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挖掘例习题的多种功能,深化教学,发挥其内在潜能,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本文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为例阐述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课本例习题的内在潜能。一、设计例习题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因而教学中所设计的尝试学习问题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若干递进层次,逐步多次地获得成功,以保护学生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如在讲椭圆的第一定义的应用时,可根据教材设计如下练习: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养.因此,必须把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的培养提高到应有的地位.本文分别从几个方面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作者认为只有培养起比较完善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才能把学生和教师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教与学的过重负担.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生活和斗争的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乃至科学的发展道路,了解用数学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真正懂得数学会提供给我们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不但对于具体的学科产生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今后学习工作都存在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连庆 《科技资讯》2006,(27):163-164
教材主要对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教材中课题的问题都比较新颖实际学生在学习时比较有兴趣积极性较高。但在教学时也感到某些问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知识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散等,所以对于教材中的基本数学思想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解题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做好解题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好高等数学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表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以解题反思为切入点,提升数学思维品质,提高高等数学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昌芬 《科技信息》2013,(12):219-220
高职数学教育具有为专业学习打基础、思维训练、素质培养等作用,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情况。而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内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是我们一线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心理学理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通过具体教学实践来探讨教学试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开展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今后胜任具体的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