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塔中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储层空间展布复杂,目前预测识别仅依靠地震反演及地质建模等静态方法,对储层分布及发育范围缺乏准确有效描述手段;同时,仅定性判断井间连通关系,不能合理描述井间储层连通范围。通过多种井间连通性分析方法判断单井单元或多井单元,利用压力恢复不稳定试井及生产数据试井分析,确定储层渗流特征、边界条件和等效泄流面积、动态储量等,结合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缝洞雕刻等静态地质特征,利用数值试井技术建立油气藏平面属性模型并进行拟合分析,不断调整各项相关参数及修正边界范围,达到双对数曲线和生产全过程压力历史曲线拟合良好。动态验证并明确储层分布特征。最终精细刻画连通储层边界范围并得到不同渗流区域储层渗流特征及储量大小。应用到塔中区块多口井实际生产开发中,评价储层特征进行注水开发、指导井位部署,收到良好效果;也为类似复杂油气田开发提供一种可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识别注采连通关系对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及剩余油分布描述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多层合采油藏注采量的准确劈分严重制约着井间连通性的精准识别。本文首先根据开井及储层改造等影响产量重要因素来确定劈分时间节点;再基于生产、射孔、封层、酸化压裂及产吸剖面等监测资料,采用“节点内线性内插,最后一个时间节点线性外推”的劈分法,进行注采量劈分;随后,基于阻容模型建立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识别多层井间连通情况;最后根据实际生产资料建立判断系数,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油田的100余口井进行注采劈分,计算动态连通系数,通过示踪剂监测、判断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动态连通系数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吻合程度高,与判断系数拟合趋势好。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为同类油藏调整注采关系、制定剩余油挖潜方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的储层动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储层越难动用。从低渗透油藏流体
渗流机理上出发,采用现场早期束缚水条件下单相渗流的生产动态数据及试井解释资料,利用试井方法求得研究区的
启动压力梯度,并建立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分析典型反九点井组内注水井与采油井井间的驱动压力梯度
变化特点,据此确定井间储层物性与储量动用关系。通过对比实际储层的渗透率值与所得到的储层流体启动所需渗
透率值的大小,从而判断储层内流体是否流动。该方法采用定量分析低渗透油藏井间储量动用状况,为同类油藏确定
井间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东辛油田永1断块井间干扰及连通性问题.开展了一口观察井与四口激动井的干扰试井设计.测试中四口激动井依次激动,根据观察井测得的井底压力资料判断井间连通性.根据不稳定渗流理论和压降叠加原理建立了干扰试井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通过分析压力曲线以及压力导数曲线的响应特征,依次分析了测试井组的井间连通性.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注采调整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并验证了所采用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的大小,针对目前电容电阻模型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不准确的问题,考虑电容电阻模型中采液指数的变化,利用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确定了产液量递推式中的时间常数,建立了新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并利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得到井间连通系数,将目前电容电阻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油田整个开发阶段。实例应用表明,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示踪剂结果吻合程度更高,可以用来识别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类型多样,缝洞组合关系复杂,连续性差,非均质性极强,确定井间连通程度非常困难。基于物质守恒理论,建立一种利用油藏动态快速定量评价井间连通程度的方法,实现了对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程度的定量预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结合,可提高定量评价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程度的准确度,评价结果与示踪剂测试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7.
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塔河油田的实际地质资料,建立了裂缝和溶洞-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缝洞型油藏试井自动拟合的解释新方法,并编制了一套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软件.运用本文研究方法及所编制的软件准确地解释了塔河油田多口井的测试资料,并综合试井解释结果成功预测出了储层缝洞发育分布.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层高压、致密低渗和裂缝性油气藏介质变形对储层物性影响显著的特点,建立了变形介质储层压力恢复试井理论模型。定义了表征渗透率变化的拟压力函数对方程进行拟线性化处理,并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得到了变形介质储层不稳定试井典型曲线,对比分析了介质变形对典型曲线特征的影响。变形介质储层压降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曲线特征明显不同。径向流阶段,压降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导数值均高于0.5;压力降落试井压力导数曲线随生产时间逐渐上升,且渗透率模量越大,压力曲线与压力导数曲线的距离越小;压力恢复试井压力导数曲线随关井时间逐渐下落,且渗透率模量越大,压力曲线与压力导数曲线的距离越大。生产时间越长,压降曲线与压力恢复曲线差别越明显,叠加原理不再适用于变形介质储层。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高含水老油田优势渗流通道判别不准确问题,从静态(储层成因)和动态(生产特征)出发,采用添加虚拟井点的方法改进传统连通性方法,将砂砾岩油藏注采系统精确表征为砂体井间传导率和连通体积.并通过生产动态数据运用历史拟合算法反演校正,建立了精细的砂砾岩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基于该方法将新疆某砂砾岩油藏井间连通性划分为4个大类...  相似文献   

10.
气井受井储效应影响严重,利用传统试井分析模型难以得到准确的解释结果。本文从试井理论入手,针对气井受井储效应严重,压恢试井曲线很难达到直线段的现象,分析实测曲线的偏离原因,从而对常规试井模型进行改进,并创新性的运用二阶导数法对试井曲线进行分析,明确井储效应影响下的压恢试井曲线具体变化情况。根据井储效应影响程度的大小划分了两类试井解释问题,结合二阶导数分别提出了气井试井解释新方法,进而运用有限差分等方法,根据实际数据,对压力恢复值随等效时间的变化、压力恢复值随等效时间的多阶导数变化情况进行拟合,从而得到两者耦合作用下的更准确的储层参数,达到指导区块合理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及时准确地进行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是油藏动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油田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基于交替条件期望算法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对注水量和产液量动态数据作最佳变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特征参数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表征指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便于快速确定井间动态连通性。典型油藏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矿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方便准确地识别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指导矿场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王传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8844-8848,8865
油藏井间连通性是进行油藏评价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实施提高采收率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冀东油田高13断块属于低渗透油藏,油藏条件和流体性质都比较适宜注烃气混相驱。为了先期评价油藏连通性和非均质状况,提出了一种利用注烃气混相驱来判断低渗透油藏井间连通性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步骤简单,并通过生产井动液面与注采波动数据进行了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有效地评价区块井间连通性,客观反映了油藏非均质性,为后期的注烃气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方案制定、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属于岩溶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空间连通性差,现已进入开发注水阶段。本文通过静、动态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油藏连通性,认为LG15-21井组为一连通单元。同时指出三维缝洞雕刻技术是油藏评价及开采的有效技术,可为单元的连通性研究提供很好的静态证据。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属于岩溶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空间连通性差,现已进入开发注水阶段。通过静、动态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油藏连通性,认为LG15-A井组为一连通单元。同时指出三维缝洞雕刻技术是油藏评价及开采的有效技术,可为单元的连通性研究提供很好的静态证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的井间油层连通自动对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生产实践中,需要研究井间油层连通关系的分类来定性描绘地下油层的发育状况和相互间连通性,从而在油田的开发中指导注水、射孔和提取石油。根据专家对于井间油层连通关系分类方法,研制了一个基于知识的井间油层连通自动对比系统。该系统能够对井间油层进行对比,判定四类连通类型,并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厚油层的劈分处理,同时辅以完整的人机交互功能和连通剖面图的绘制输出。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的对比准确度,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井间动态连通性计算低渗油藏窜流通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透油藏窜流通道的普遍发育造成注水开发效果变差。为此,提出了基于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定量计算窜流通道的方法。利用井间连通性模型计算得到注采井间连通系数将由注水井注入、窜流通道产出的未起到驱油效果的无效循环水劈分到各注采方向,进而定量计算出各注采方向上窜流通道的体积和渗透率等物理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描述低渗透油藏的窜流通道,为调剖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矿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发育规律和地层展布特征,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井间对比及井-震结合对比,详细研究了古近系层序的划分及特征。在车排子地区古近系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研究区构造为一大型斜坡,可见小型坡折带,坡折带之下低位体系域发育,低位体系域与水进体系域由首次湖泛面分开,高位体系域不发育或不被识别。低位体系域以发育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为特征,而水进体系域以滨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地层发育受物源、古地形、气候和湖平面升降的控制,在研究区首次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研究区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对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地层寻找以岩性圈闭为主的非构造油气藏将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水驱开发评价方法主要是评价油田整体开发效果,很难对具体注水井的注水效率进行评价,以及强边底水油藏中油井产水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基于井间油水动态的连通性计算模型,结合油田地质参数和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自动历史拟合。示踪剂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计算注水井注水劈分系数,确定注采优势通道以及注水井驱油效率。该模型同时也可以计算注水井和边底水对油井产油产水贡献百分比。实例油田应用表明,该模型可靠性很好,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评价注水井的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种分析系统调用序列的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程序局部性原理,提出系统调用序列中位置间的相关度定义.利用相关度给出了实际系统调用序列与正常系统调用序列间的模糊匹配方法,利用该方法判断应用程序运行状况,进行入侵检测.给出了一个采用该方法的主机入侵检测系统,说明了其整体结构设计、模块间调用关系、模块设计原理、模块实现方法及用于验证该入侵检测系统的实验环境.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检测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