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庆云 《甘肃科技》2008,24(6):11-12
文章论述了车用液化石油气、车用压缩天然气以及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车用替代燃料的标准,简单分析了各国标准间的差别,最终对我国清洁替代燃料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车用生物能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会丽  马鹏  张百良  徐桂转 《甘肃科技》2006,22(1):117-118,126
提出了常见的三种生物能源:燃料酒精、生物制氢和生物柴油作为车用燃料所具有的优势、生产技术、应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合理发展生物能源作为车用替代燃料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张婧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45-45,86
简述了国内外几种混合代用燃料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有关矿物油掺水、掺醇及掺生物油等车用混合代用燃料,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基本不改变现有发动机结构的情况下,研究开发"柴油-生物柴油-醇类"微乳混合燃料是缓解我国目前能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石油替代产品-新型车用燃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侠 《甘肃科技》2005,21(6):97-98,94
概述了新型车用燃料如气态烃、醇类、二甲醚、燃料电池、生物柴油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5-5
随着石油价格不断飙升,酒精燃料和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许,生物燃料终将成为汽油和柴油等传统能源的替代品,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掺混柴油应用在车用发动机上,能够有效地改善发动机的排放特性,现今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生物柴物是从动物、植物油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环保性、可再生性.本文分析与研究了生物柴油的的物理及化学制备方法、生物柴油和车用发动机柴油的燃油特性,得出生物柴油作为代用燃料可以在车用发动机中使用,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禹州市瑞乾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禹州市创新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天德,利用自己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97122155.3和ZL03137709.2)研发了车用M系列清洁汽(柴)油和工业炉窑用的M系列清洁燃料。特别是车用M系列清洁汽(柴)油是集助溶、增效、环保等功能为一身的新型车用清洁燃料,不仅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经济、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钟文玲 《科技信息》2008,(32):54-54
生物燃料属于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近年来,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石油资源不断减少,推动了国际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生物柴油产业已经起步。  相似文献   

9.
以醇类为助溶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醇类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中的助溶效果,以及添加醇类助溶剂后,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性能,分别做了助溶试验和排放性能试验。助溶试验时,选择碳原子数依次增大的正丁醇、正庚醇、正癸醇作为助溶剂,按柴油、乙醇、助溶剂的体积比为75∶20∶5的比例,分别在温度为0、10、20、30℃的恒温条件下配制混合燃料,摇匀静置,观察互溶情况和分层时间,结果发现,柴油乙醇直接混合会立即产生分层;加入助溶剂后会提高互溶效果,过一段时间才会分层;10℃以上环境均能保证柴油乙醇燃料稳定互溶15 d以上;随温度的升高和助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稳定互溶时间有增大趋势。排放试验在一台YC6 J170-21车用柴油机上进行,在100%负荷率下,分别测试不同助溶剂的柴油乙醇燃料的CO、HC、NOx和碳烟的排放,结果表明,与纯柴油相比,柴油乙醇燃料的CO排放没有增加;中高转速下,HC和碳烟排放明显下降;NOx排放全程下降;以正丁醇为助溶剂的柴油乙醇燃料的CO、HC、NOx和碳烟的排放最低。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汽车清洁燃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和利用新型清洁燃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介绍了气态烃、醇类、生物柴油、合成燃料、氢、二甲醚、燃料电池等目前正在开发的清洁燃料,并对其研究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在我国发展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车用合成燃料所带来的能源和全球变暖影响,使用“从矿井到车轮”的方法对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在资源开采、炼制加工、运输分配及最终使用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量计算,并与传统汽油和柴油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的全周期石油消耗远低于汽油和柴油,对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有一定作用。在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天然气基燃料优于煤基燃料,但两者均明显劣于汽柴油,对中国未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构成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在我国发展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车用合成燃料所带来的能源和全球变暖影响,使用“从矿井到车轮”的方法对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在资源开采、炼制加工、运输分配及最终使用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量计算,并与传统汽油和柴油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甲醇、二甲醚和费托柴油的全周期石油消耗远低于汽油和柴油,对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有一定作用。在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天然气基燃料优于煤基燃料,但两者均明显劣于汽柴油,对中国未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构成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13.
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煤层气的性能及其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说明煤层气作为汽、柴油的替代燃料,不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是实现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同时提出了搞好这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常温下含不同乙醇比例的乙醇-柴油对助溶剂庚醇所需量及所需搅拌时间.测定不同比例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值,确定乙醇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最佳配比.还研究了添加剂二茂铁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合燃料中乙醇含量为12%,庚醇含量为8.69%时,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热与相应乙醇和柴油的燃烧热之和相比,热量损失较少,为0.97%.当混合燃料中添加二茂铁含量为0.7%时,燃烧值平均增加0.988%,相应的炭渣残余量最小.  相似文献   

15.
禹州市瑞乾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禹州市创新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天德,利用自己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97122155.3和ZL03137709.2)研发了车用M系列清洁汽(柴)油和工业炉窑用的M系列清洁燃料。特别是车用M系列清洁汽(柴)油是集助溶、增效、环保等功能为一身的新型车用清洁燃料,不仅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经济、方便等特点,还成功地解决了传统方法生产的甲醇汽(柴)油所存在的稳定性差,容易乳化分层,具有腐蚀性,溶胀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用发动机瞬态工况多的特点,应用模糊控制策略,对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在瞬态工况下的甲醇控制量实施控制.依据此控制策略,开发了一套柴油/甲醇电控系统.该系统的甲醇喷射量由台架试验标定得到控制脉谱数据,将其应用于一台只达到国Ⅱ排放标准的增压中冷发动机上进行国Ⅲ标准的ELR试验,能使柴油/甲醇发动机满足国Ⅲ标准的ELR试验烟度要求.在一辆装配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城市中巴车上进行了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增大甲醇替代柴油比例,显著改善组合燃烧发动机在瞬态工况烟度排放,而且能提高燃料的经济性和加速响应.  相似文献   

17.
生物柴油与轻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柴油与大豆毛油制成的生物柴油配成10种不同掺混比的混合燃料,测定了混合燃料的兼容性、密度、闪点、馏程、运动粘度、酸值、凝点和冷滤点等指标.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与0#柴油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其混合燃料的密度、闪点、蒸馏温度、运动粘度和酸值随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而增大,生物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偏高;掺混比小于或等于20%的混合燃料基本符合国家轻柴油标准;而使用较高掺混比的混合燃料时,必须对馏程、酸值和冷滤点等指标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F-T柴油及其与正丁醇混合燃料对柴油机非常规排放特性的影响,以0#柴油、F-T柴油及F-T柴油正丁醇混合油为燃料,在增压中冷四缸柴油机上进行了外特性试验,并利用FTIR多组分气体测试仪检测柴油机的甲醛、1,3-丁二烯、二氧化碳(CO2)、一氧化二氮(N2O)和甲醇等非常规排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F-T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可以降低甲醛、1,3-丁二烯、CO2和N2O四种非常规排放,甲醇排放略有升高未超过3.11ppm,随着正丁醇掺混比例的增加甲醛、1,3-丁二烯、CO2、N2O降低的幅度增大,甲醇排放降低。F-T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可以降低柴油机的非常规排放,是煤基和生物质燃料组成的新型替代燃料。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9):1536-1540
为了分析生物柴油添加于柴油对混合燃料发火性、防腐性、热值等理化特性的影响,按照不同比例配制相应的混合燃料B10~B90,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对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铜片腐蚀、低位热值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与生物柴油的添加比例呈线性关系变化,并随其比例增加而逐渐增大;铜片腐蚀的程度亦随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低位热值与生物柴油比例为指数关系,并随其比例变化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显著影响内燃机排放的柴油燃料的性质进行表征,通过分析燃料化学组成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物的影响,提出降低柴油中硫和芳香烃含量、改进十六烷值可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从几个关键技术指标对机动车柴油燃料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提出降低改进内燃机排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