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NA电性能测定方法以及DNA分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分子不仅能够定义生命机体的基因代码,而且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外,尤其是纳米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DNA分子的导电性,目前存在争议.文中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对DNA分子导电性的研究现状和测定方法进行较详尽的评述,并对电荷在DNA内的可能迁移机制做简要的介绍.此外,基于DNA分子或以DNA分子为模板的分子器件是当前国际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对DNA分子器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近年来分子基磁性材料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介绍了分子磁体的种类和功能,并对其研究和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在简明阐述当前分子基磁性材料研究中一些典型的单分子磁体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分子磁性材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分子基磁性材料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强双光子吸收BDPAS和BDBAS分子体系为介质,从严格数值求解Maxwell-Bloch方程出发,研究了飞秒脉冲激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分子都具有较强的光限幅效应,且BDPAS分子的光限幅效应比BDBAS分子的更明显.分子介质的光限幅效应随着分子介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动物育种已迈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本文在总结作者近年来对牦牛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RFLP、RAPD、AFLP、微卫星DNA、m tDNA等分子遗传标记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牦牛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了牦牛分子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以便为今后在牦牛生产中进一步地开展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活跃的超分子化学领域,在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性质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依据超分子自组装与配位化合物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状况,紧密结合本研究组的近期工作和最新进展,分析探讨了氨基硫脲系列超分子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和组装,及其组成-结构-非线性光学性质,为后续新型功能性超分子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学器件的尺寸逐渐减小,分子电子学,即将单个分子作为电路的组成元件,逐渐成为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在分子电子学领域中,这种单分子器件不仅为未来电路器件的微型化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更是由于其独特的纳米尺度而蕴含着大量新奇的物理性质.本文在简要介绍单分子器件的构筑方法后,详细介绍了单分子器件在电学、磁学和量子方面的部分新奇物性以及相应的调控方式,并对单分子科学在器件制备方法、测试手段和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2-苯基-1,3-苯并唑分子为母体,设计了一系列取代衍生物,研究了不同取代基,不同取代位置对分子电子结构及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取代位置对分子的一阶极化率影响不太,对分子的二阶、三阶极化率影响较大,目标分子的二阶极化率与分子的(μe-μg)/ΔE2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母体分子的7、8位连接-NO2,13位连接-NH2得到的分子其分子的二阶极化率最大,而在7、8位连接-NH2,13位连接-NO2得到的分子具有最大的三阶极化率。  相似文献   

8.
DNA电性能测定方法以及DNA分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分子不仅能够定义生命机体的基因代码,而且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外,尤其是纳米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DNA分子的导电性,目前存在争议.文中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对DNA分子导电性的研究现状和测定方法进行较详尽的评述,并对电荷在DNA内的可能迁移机制做简要的介绍.此外,基于DNA分子或以DNA分子为模板的分子器件是当前国际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对DNA分子器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在分子模型设计中交替使用分子图形学软件和分子力学优化计算,用计算机模拟固氮酶Fe-Mo辅因子空间构型,从而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实验方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对抗流感药物帕拉米韦进行了计算研究.优化得到了帕拉米韦分子的稳定几何构型,计算了分子的键长、键角、二面角等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自然电荷分析和前线轨道分析.以H2O为溶剂研究了溶剂效应对帕拉米韦分子空间结构的影响.理论模拟了帕拉米韦分子在气相和水溶液中的红外光谱,为进一步实验工作提供了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羧酸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水溶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尽管一些研究者对气溶胶中的低分子羧酸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很少讨论低分子羧酸不同来源的相对重要性,并且关于它们对气溶胶酸度影响程度的研究也很少。为了更好地了解低分子羧酸在气溶胶中的来源和对酸度的影响,于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南昌市收集了210个PM2.5样品,对其进行了水溶性离子和低分子羧酸组成的分析。结果显示,南昌市低分子羧酸主要来自于生物质燃烧,其对羧酸的贡献为34.6%。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是促进低分子羧酸的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湿度和充足的降雨可能会降低低分子羧酸的浓度。通过计算,甲酸,乙酸和草酸对PM2.5酸度的平均贡献分别为0.02%、0.01%、0.04%。这项研究量化了不同来源对气溶胶低分子羧酸贡献的相对重要性,并评估了低分子羧酸对PM2.5酸度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了解气溶胶中有机酸的行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DNA分子标记在真菌系统分类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从核酸分子水平上研究真菌的遗传本质,为真菌的进化研究、系统分类和鉴定开辟了新的途径.概述了几种主要的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在真菌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壬基酚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子印迹技术与溶胶凝胶技术相结合、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以壬基酚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壬基酚分子印迹材料,并对印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在选择性分离和去除壬基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浓度溶液中吸附在银镜表面上的水场酸分子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强度的测量,用 SERS 技术研究了水杨酸在银表面的吸附等温特性.所得结果表明,SERS 技术为研究分子在固休表面的吸附过程及特性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级水平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芹菜素(API)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y)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合成了芹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API-MIP).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API与2-Vpy的非共价作用,采用平衡结合试验评价了API-MIP对底物分子的识别能力和吸附性能,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API-MIP通过静电作用对API产生分子识别,并对API表现出很高的亲和力;Scatchard分析表明,API-MIP中存在对API有不同亲和力的两类结合位点;与对照物在API-MIP上的吸附行为比较表明,API-MIP对API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性能.API-MIP对API的选择性吸附基本在1.5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胆固醇作为一种有机小分子结构单元,广泛应用于两亲分子自组装领域。本研究主要利用了两种胆固醇酰胺衍生物(CH-1、CH-2)分子,以纯水为亚相通过气液界面组装成功制备了Langmuir膜,由表面压力-分子面积等温线表征界面铺展行为,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单层Langmuir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紫外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研究CH-1及CH-2分子制备的多层Langmuir膜界面光谱表征及界面组装过程。实验结果表明,CH-1、CH-2分子在纯水亚相表面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同时由于CH-2分子在CH-1分子的基础上发生取代效应,从而使两种分子产生不同的组装行为。因此,本研究工作为胆固醇衍生物界面自组装及其纳米结构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6,(4):496-500
以量子化学理论为基础,以周期性平板模型为模拟表面,采用GGA/RPBE方法研究了吡啶分子在Mo_2C(001)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吡啶分子在Mo-Mo2C(001)表面上存在两种稳定的吸附构型:平行吸附和垂直吸附.其最稳定吸附构型为平行吸附.吸附能、几何结构参数及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表明吡啶分子平行吸附情况下其环状结构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后续的加氢过程中更为有利.而在垂直吸附情况下,吡啶分子在吸附前后的形变较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DMXB-A与α7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这里指α7二聚体)的结合模型,并以DMXBA为模板化合物,采用相似性搜索从中药数据库中筛选出19个中药分子,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19个中药分子与α7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模式,最终筛选出一个最佳的分子Mol7235,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分子与α7二聚体的活性口袋的非键作用和分子表面匹配情况.  相似文献   

19.
于艳雪  金鑫  张龙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0):1081-109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昆虫感受化学信息的机制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和嗅觉受体蛋白两大类家族蛋白的发现,是昆虫感受化学信息分子机制研究的里程碑.近年来在这两大类蛋白的类型、多态性、结合特征、蛋白晶体结构、表达特点、基因缺失与电生理和行为的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为明确这两类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气味分子编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基本明确了气味分子结合蛋白主要具有接受化学信息的功能,课题组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该类蛋白还有将信号放大的功能.而嗅觉受体蛋白可以与气味分子发生作用,激活G蛋白,再作用于效应器,使得离子通道打开,产生相应电位,而将信号传出.昆虫对化学信息的分子编码机制问题的研究突破将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感受化学信息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讨论了红外光谱方法以吡咯为探针分子研究固体催化剂表面碱性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结合笔者在该领域的科研实践,可以认为,以吡咯为探针分子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催化剂碱性,实属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