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再次为我们的建筑抗震设计敲响了警钟,本文对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震后建筑物的破坏情况结合规范进行分析,加深对抗震规范的理解,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令遂虎 《甘肃科技》1998,14(4):15-15,16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与“抗震数值设计”都是抗震设计的重要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抗震数值设计”的边界条件尚须“抗震概念设计”保障。依靠合理的结构形式、完善的构造措施可有力地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抗震能力。1抗震设防标准影剧院是人员聚集活动的公共场所,一旦遭...  相似文献   

4.
王欢  王小超 《科技信息》2009,(19):254-254
结合地震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建筑物震害现象。以典型的结构破坏为例,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就场地选择、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确定、多道抗震防线布置、结构刚度和承载力控制等方面的抗震概念设计进行探讨,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震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灵活运用概念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设计,保证施工质量,房屋建筑才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城镇建设选址、地震动区划图、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及其维护和使用的角度分析如何做好建筑抗震,为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尽可能地减轻震害带来的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经济合理地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饲”的抗震设计三水准,结构工程师往往根据计算结果,结合规范的相应构造措施进行抗震设计,却很少考虑怎么确定合理的抗震方案。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和设计中无法全面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这样的抗震设计不是很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抗震概念设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从汶川地震谈合肥建筑抗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的分析,着重从设计、施工及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三方面对建筑抗震提出要求:设计时应从房屋选址、基础选型、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材料选用等方面综合考虑;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此外职能部门应通过立法,严把建筑工程质量关。参照这些要求为今后的合肥建筑在抗震设防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羌族碉楼的选址、用材、结构布置、施工质量等方面分析羌族碉楼优越的抗震性能,从建筑结构出发诠释羌族人民千百年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总结了影响结构延性的因素,并提出抗震设计中结构延性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徐吉华  代元军 《科技信息》2011,(9):194-194,254
0引言 此次汶川地震,位于震中附近的汶川、汉旺、青川、北川等地区,烈度估计达到10~11度;绵竹、绵阳达到8~9度;远至成都、西安都有震害。震中地区房屋成片倒塌,剩下尚存的建筑也受到严重破坏。残酷的现实让我们反思:为什么类似于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震害又一次发生?其实,唐山地震后总结了不少关键性的经验教训,对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1.
从汶川地震看多层砖混房屋抗震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设计师的智能行为后,提出智能化概念设计系统的异构知识体系结构,探讨了智能行为的内在运行机制,以及计算机处理异构知识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概念设计的层次模型,提出解决概念设计问题的集成求解策略新思想。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汶川地震灾害以及建国60年来发生的地震灾害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了预防为主方针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从建国60年以来的地震灾害特别是汶川地震灾害的实际后果看,预防为主方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并讨论了众多的防震减灾重大科学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评价和防御,地震预报研究和应用等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强调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指出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重要的教训是没有将预防放在防震减灾工作之首,没有将土木工程防灾放在预防工作之首;对于列为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体系之一的地震预报主要工作应该加强研究工作,还远没到实际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是自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它震级高、强度大、余震多,范围广、次生灾害大、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汶川地震灾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我国西南及周边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向挤压,导致龙门山冲断带向东南逆冲,撞击四川盆地,引发汶川8.0级大地震.人类对客观世界、自然环境及发展规律还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以及深达数十、数百km的震源及其活动规律等,远未认识.必须加强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震源活动规律及趋势的探讨、认识与科学研究;逐步提高对地震的预警与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条令,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论述了抗震设防标准与规范的修订、建设监管服务体系的全面覆盖、政府建设管理力度的加强、抗震设计、施工、城中村改造和既有建筑普查、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文章概述了建筑物破坏情况,由此总结出砖混结构的房屋损毁最为严重,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也有较严重破坏。通过历史震害记录表明,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小,钢结构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建议应大力推广钢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应用,特别是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及办公楼、住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级和断层长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震级修订是世界各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参数测定工作的常规工作的一个环节。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台网速报的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7.8级;5天后修订为"面波震级"8.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中心(NEIC)速报的结果是"矩震级"7.8级;不久,将其修订为"矩震级"7.9级。地震后翌日,我们由"地震矩张量反演"得出,汶川地震的"矩震级"至少为7.9级,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至少为4.4×1021N·m。无论是"面波震级",还是"矩震级",汶川地震都要比唐山地震("面波震级"7.8级,"矩震级"7.6级)大得多。汶川地震的"矩震级"(7.9级)比唐山地震的"矩震级"(7.6级)大0.3级,表明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比唐山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3倍!事实上,汶川地震的断层长度大约为300km,也是唐山地震断层长度(不足100km)的3倍多。汶川地震的震级大、断层长,从震源特性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这次地震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与之相适应已建立了一套紧急状态法制体系。但汶川地震折射了我国紧急状态法制仍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制定一部紧急状态基本法律。完善紧急状态法律体系,规范政府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是完善我国紧急状态法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