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拉整体三棱柱单元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杆系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应用和拉整体结构,采用增量型的牛顿法来求解其非线性基本方程组,编制了计算程序,以找形分析的结果作为记,用所编程序对张拉整体三棱柱单元体的三种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张拉整体的结构特性及一阶无限小内部机构对结构刚度打电话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张拉整体四棱柱单元体的结构特性,并为大跨度组合式张拉整体屋盖研究奠定基础,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张拉整体四棱柱单元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采用所设计的半球节点,用张拉整体四棱柱单元体足尺模型研究了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特性,得到了不同预应力下的理论和试验的荷载位移及荷载内力曲线,经比较,理论值与试验值相一致.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中得到了预应力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关系及预应力与结构非线性变化的关系,给出了张拉整体四棱柱单元体一阶刚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成晶华 《科技资讯》2012,(25):33-33
马鞍山长江大桥右汊主桥为新型预应力混凝土三塔拱形斜拉桥,为了分析该新桥型的整体受力性能,进行了1∶10几何缩尺预应力混凝土模型试验。对模型试验的设计、模型材料与制作、模型制作重难点控制、模型整体受力测试系统与加载方法、模型的测点布置、模型试验的工况与试验内容等模型试验方法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相关试验分析结论,对本工程桥梁实际施工起到了指导意义,对类似桥梁模型试验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力密度法对梁-柱支承的张拉膜结构进行找形分析.在找形过程中考虑了膜体与梁-柱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文中推导了结构体系的整体找形公式,其中梁-柱结构分别采用了小变形理论和有限变形理论建立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找形分析程序.通过算例对这种带梁-柱支承的膜结构整体找形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证明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预制拼装和整体浇筑体外索预应力砼连续梁的模型试验,探讨了节段拼装连续梁的受力性能,并应用有限元法进行了结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FRP加固RC梁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粘贴预应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片材对土木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修复,可以提高工程效率。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文中从理论分析着手,推导出了预应力FRP片材增强RC梁的有效预应力、预应力损失量和容许张拉预应力的计算公式,并以两组预应力FRP片材增强RC试验梁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计算了这些试验梁的有效预应力、预应力损失量和容许张拉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有效预应力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但预应力损失量的实验值比理论计算值稍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曲索网结构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施工方法,基于索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提出了双曲索网结构张拉施工的数值计算方法,开发了施工过程分析软件.以国内首例双曲索网结构体系--中国航海博物馆双曲索网幕墙体系缩尺模型为例,对2种不同的张拉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对索网结构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张拉试验,模型试验验证了索网张拉完成以后的形态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结果证明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际结构的施工张拉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8.
带弹性支撑杆张拉结构整体找形分析的动力松弛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拉结构与传统的钢、砼等刚性结构不同,是一种柔性的张力体系,其设计计算过程一般分为初始形状的确定(找形)-荷载分析-裁剪分析.传统的带弹性支撑杆的张拉结构如索网、索膜结构,在找形中往往忽略索网、索膜与弹性支撑杆的相互作用,本文在Michel R.Barnes找形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张拉结构找形分析的动力松弛法的基本公式,同时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应用动力松弛法对这种结构进行整体找形分析,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轻骨料高强预应力混凝土平台的配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硅灰陶粒混凝土与普通陶粒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以及二者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预应力损失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轻骨料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损失中的钢筋种类,硅灰掺入,张拉龄期,收缩,徐变,工作环境等的影响系数,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对预应力混凝土平台罐体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配置设计,为了检验设计的可靠性,在预应力配筋设计后又对罐体结构进行了考虑预应力筋的有限元分析和模型试验验证,证明了本文建议的预应力损失参数的事便性及其用于大型复杂结构预应力的配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被称为“未来的结构体系”的张拉整体结构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找形是张拉整体结构设计的关键步骤,即确定结构的平衡状态的过程。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张拉整体结构的智能找形方法也应运而生,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传统的找形方法,以达到简化找形流程的目的。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其次,阐述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张拉整体结构找形方法的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张拉整体结构几种常用的传统的找形方法及其优缺点。再通过调研大量文献,对现在最新的张拉整体结构智能找形方法,特别是优化算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最后,预测并分析总结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及相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