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利用硫原子上的烷基化反应,合成出五个2,3-双芳基亚氨基-1,4-二硫杂环己烷类化合物,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IR)1、H核磁共振谱分析(1H NMR)、质谱分析(MS)初步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以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一步确证.主要研究了这五个化合物的的1H NMR,通过分析和讨论,对1H NMR谱进行了归属,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结构的1H NMR谱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4-硝基邻苯二腈与2,4-二氯苯酚为原料,经还原、重氮化、偶合合成了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邻苯二腈,然后与尿素、钼酸铵和金属盐在熔融状态下合成了三种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取代的金属酞菁.用IR,UV-vis光谱对产物进行测定和表征,对比了三种化合物吸收光谱.结果表明,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金属酞菁与无取代酞菁相比,Q带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且红移大小顺序为镍酞菁、钴酞菁、铜酞菁.  相似文献   

3.
以N-甲基咪唑、N-(2-溴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水合肼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合成功能化离子液体1-胺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  相似文献   

4.
通过酰氯化、二酰肼化和脱水关环反应,合成了五个2-芳基-5-(4-溴苯基)-1,3,4-口恶二唑衍生物,关环反应产率达到78.9%,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得到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口恶二唑衍生物的影响,研究了口恶二唑衍生物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能.结果表明:这类衍生物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280~301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在350~370 nm,芳基取代基结构对2-芳基-5-(4-溴苯基)-1,3,4-口恶二唑衍生物的发光性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3- ( 2 ,4,5 -三乙氧基苯甲酰 )—丙酸是治疗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新型药物 ,在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后确定以对苯醌为起始原料 ,通过乙酰化反应、乙基化反应、付克酰基化反应合成本品 ,在付克酰基化反应实验过程中对工艺条件进行改革 ,并有所突破 ,大大提高了产品收率 .产物分子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IR)、核磁共振谱 ( 1HNMR)进行了表征 .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锗配合物的合成及清除氧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及元素分析方法对合成的槲皮素-锗(Ⅳ)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试验了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的能力.结果表明,槲皮素-锗(Ⅳ)配合物分子式为[(C15H9O7)Ge·2H2O]·2H2O,配合物比槲皮素本身具有更强的清除·OH,O·2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4,6-二乙酰基-2,5-二甲基间苯二酚铕配合物和协同配体(1,10-邻二氮杂菲、2,2'-联吡啶或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通过两步凝胶反应实现了原位合成.在二氧化硅凝胶中配合物的形成可以通过电致发光光谱来证明.含有原位合成的这种铕配合物的二氧化硅凝胶显示出有铕离子发射谱带特性.结果表明有两种方法可以加强铕离子(Ⅲ)的放射强度:(i) 在二氧化硅基体中合成这种复合物;(ii) 合成的铕配合物中应含有能有效转移能量到Eu(Ⅲ)的协同配体.  相似文献   

8.
在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下的醇溶剂中,以四-α-(3-吡啶氧基)-邻苯二腈与无水氯化钴为原料,通过模板法合成了四-α-(3-吡啶氧基)-酞菁钴[α-(PyO)4PcCo].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激光解析飞行质谱(MALDI-TOF)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较为简便的合成手段,较好地合成了一种高速感光重氮型化合物--2,5-二甲氧基-4-码啉基苯基重氮氯化锡复盐,并经 IR 谱、′HNMR 谱,以及元素分析等检测,证实该产物的存在.产品紫外特征吸收峰艾λ_(max)=398. 2nm,热分解温度为158℃.  相似文献   

10.
在pH=9.9的Brittion-Robinson介质中,两性离子染料五号专利兰与核酸以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用形成三元复合物,使得345 nm处的共振光得到加强.采用共振光散射(RLS)技术研究了五号专利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核酸三元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共振散射光谱特征、共振散射光谱的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IRLS与鱼精子脱氧核糖核酸(fsDNA)、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酵母核糖核酸(yRNA)分别在0~2.0 mg/L、0~1.6 mg/L和0~1.5 mg/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10.2 mg/L、15.4mg/L和14.6 mg/L.该方法可应用于合成样品中核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二种新的5-取代1,10-菲咯啉化合物phen-NHCO(CH2)nBr(n=9,11),它们是高效的分析化学试剂、钌(Ⅱ)类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活性材料的配体。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确证了其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2.
轻稀土元素1:12系列钨钒锗杂多酸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一系列五种未见文献报道的轻稀土元素钨钒锗杂多酸盐,通过化学分析和热重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分子式,其通式为Ln(H2GeW10V2O40)3·xH2O(Ln=La3+,Ce3+,Pr3+,Nd3+,Sm3+)。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子光带、x一射线粉末衍射、顺磁共振及热解性质,并讨论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2种新型两亲性3∶1不对称酞菁锌,1-(对羟甲基苯氧基)-六烷氧基酞菁锌(RO)6(HOCH2phO)PcZn(II)(R=n-C4H9;n-C5H11),并用UV-Vis光谱、元素分析、IR光谱和TOF-M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在DMF,DMSO及DMSO与H2O的混合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三种含异硫氰基3∶1不对称酞菁锌配合物(RO)6NCSPcZn(II)(R=n-C4H9;n-C5H11;n-C10H21),并用UV-Vis光谱、元素分析、IR光谱和TOF-M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测定并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5.
在Reid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对Vilsmeier反应作了进一步改进,以硫化钠代替使用,贮存均不便的硫氢化钠分解Vilsmeier盐,以较高的收率获得一系列的3-硫代甲酰基中氮茚(硫醛),测定并研究了3-硫代甲酰基中氮茚(硫醛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质谱,归属了主要谱峰,探讨了它们随化合物结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初步分析了薄叶红厚壳药材的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吸收光谱法(UV)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的图谱研究.本法简单,可靠,既可作为薄叶红厚壳质量控制标准,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红外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俄歇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拉曼散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红外椭圆偏振光谱等设备,对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掺氮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红外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中氮含量随工艺中氮气/甲烷流量比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饱和.光谱中CH键吸收峰(2859~3100cm-1)逐渐消失,而且CNH键(1600cm-1)、C≡N键(2200cm-1)和NH键(3250cm-1)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强度随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拉曼散射中G峰向小波数方向位移和峰值展宽的现象说明薄膜中形成了非晶的氮化碳结构,与原子力显微镜显示的薄膜中富氮的非晶纳米颗粒相对应.偏振光谱分析认为,富氮纳米颗粒的存在导致了薄膜在红外波段折射率由1.8降低到1.6.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无水乙酸钠、3-溴-1-氯丙烷、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无水甲醇、717#离子交换树脂等为原料合成1,3-丙二醇,并对合成的产物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聚(甲基环己基硅烷)(简记为:PMCS)溶液或膜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紫我光照时间的增加,PMCS溶液和膜的荧光光谱峰位依次蓝移,荧光强度依次降低,并用GPC,XPS及IR光谱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PMCS溶液或膜。结果表明,其荧光光谱峰位蓝移及荧光强度降低,与聚硅烷发生了光降解和光氧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邻苯二甲硫基二乙酸和过渡金属铜(II)、镉(II)、镍(II)配合物的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与金属的比例为1:1,硫参与了配位。对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能的研究,紫外荧光光谱显示它们无荧光性。一系列的研究说明:刚性杂环直接连硫乙酸是搭建新型材料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