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发展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焦宪芝  李燕 《科技信息》2008,(5):328-328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深远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并结合我们生态旅游的现状,制定了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以此事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生态旅游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洪水是一种发生频繁、对人类社会影响深刻的自然灾害.人类的防洪减灾实践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化.人类从防洪减灾实践中认识到人地关系协调论的重要意义,并在防洪减灾实践中采取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章针对河南省众多山水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了其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指出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吸取国内外同类旅游产品开发中的经验教训。应认识到生态旅游并不等同于大众旅游或自然旅游,它是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的高层次以。在经营管理中应努力克服管理上的不协调,避免客流量失控及环境污染。本还提出河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应认真制订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加强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组成体系、指标体系,提出了提高环境承载力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曾伟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3):66-69,90
生态旅游具有旅游环境的自然性、旅游目的的双重性和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等特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尽合理、污染较严重,生态环境遭破坏,野生生物资源日趋枯竭等主要问题,促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有:一是以生态学的原本原理和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加强旅游管理,健全法制体系;三是端正经营思想,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四是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从学科定义上属于生态学的范畴,生态旅游的管理必须遵循生态学原则、合理环境容量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持景观的完整性,要与当地社区群众的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吸引社区群众参与,采取可行的保护和发展对策,才能使这一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福建滨海地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福建滨海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滨海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由于福建滨海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保持滨海地区整体景观的和谐之美、加强滨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以及实施全面的生态管理和规划.  相似文献   

9.
湖北地处长江中上游,湿地和水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遗迹资源丰富,但目前自然保护区在规划开发、保护利用上存在诸多问题。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湖北自然保护区应寻求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普遍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一种集观赏、感受、研究、洞悉大自然于一体,又不破坏大自然的旅游形式,是一种以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旅游产品,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过渡地区的宁夏,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地关系的敏感地区.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时空分布和作用方式等探讨了宁夏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表现特征,并对划分3个大演变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宁夏人地关系演变中的敏感性、多民族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二元化地域结构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人地系统的演化、人地关系理论以及人地系统的前景等几方面作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人地关系研究是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本文从人地关系的含义和人地关系关系协调概念的含义出发,阐述协调人地关系的依据和原则,最后谈到我们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图说明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为了赢得顾客,提出了"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上帝"式的客户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暴露出许多缺陷。本文运用供应链理论,分析了这种观念的缺陷,提出企业与顾客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和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地关系分析是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以桂西地区为例探讨基于聚类分析的人地关系特征定量研究方法:首先构建桂西地区人地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确定桂西地区各行政区划单元不同人地关系评价指标数值;第三,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桂西地区划分为中心城市地区、旅游业发展较快的贫困地区、资源型工业(矿业、水电)地区、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较发达资源型工业(矿业)地区、欠发达农业地区6种人地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的必要性,探讨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指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 theory of shape aesthetics , social standard and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nfluence the results of design prin-ciples . The design structure , belongs to visual thoughts ,isemanative and optional in its characteristic because of itsspecialty in its for m. The emanative indicates that in theter ms of wideness and flexibility the design principle is notrestrict to logical deduce rigorously .It may come out froma senior point to several junior points and again the juniorpoints may …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提供理论借鉴,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探讨了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及特点.研究表明:独特的喀斯特环境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自然条件又制约了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也对喀斯特环境产生了正向改良和逆向破坏.结论: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喀斯特地区的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构艺学当代形态,需要从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双重背景上,把学理论放到以它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系统中去研究它,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专门研究学理论本身的逻辑必然性与学理可能性的新学科——“学理论学”,以解答“学理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成为可能”的问题,从而为学理论的学科建构和观念更新找到其必然有效性的逻辑之“根”。董学的新《学理论学导论》系这一论题的原创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