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介《知过轩诗钞》概况,辨析它为诗人手录本。集中剖析诗人有意分散誉录的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全部作品,阐明其价值和诗中所表现的作者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
惠特曼的《自我之歌》是《草叶集》中一首长诗,内容极其丰富。"自我"是全诗的中心形象,它的含义非常多样,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肉体和灵魂的结合体,是普通民众,是全人类。文章就是通过对"自我"所体现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对惠特曼的抒情诗有更深的了解,体味它的大气磅礴、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3.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此处诗品是指诗的品性风格。刘熙载《艺概·诗概》说:“诗品出于人品。”这就是所谓“诗如其人”。一般说来,诗人的作品风格多与诗人的人品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山诗尤其是如此,它完全是诗人自我性情的真诚表露,可以说,文山诗的风格与文山先生的性情品格基  相似文献   

4.
唐代小说中出现了大量非正常社会中的异化女性形象,这实则为男权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是男性作者的一种自我强化.  相似文献   

5.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申作者重点刻画的重要人物.诗人给与她极大同情的月时也给与了招热情祖长,这使招成为了一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彩夺目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6.
东晋南朝是佛教义学在我国流播并与传统思想文化冲突融合后,被崇佛诗人们自觉研习和有选择地融(?)吸收的时期,也是文学尤其是五言诗发展到尚形的时期.佛学的“方便”“示现”理论影响诗人们观形象以观法身的认识思维方式;佛教的自然观影响诗人们观山水以观法身的认识思维方式.这两种认识思维方式都强化了诗人们对把握和表现事物外部形象重要性的创作意识,并把能够真切形象地描摹事物外部形貌待征当作一种表现技能来崇尚,崇佛诗人们的这一创作倾向促进了南朝尚形诗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修订了自我形象量表(包括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并用自制的初中学生学习自控力量表测量同一批初中学生;把他们在自我形象所测的数据与学习自控计算相关。结果是:初中学生的学习自控与自我形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具体的说:学习自控与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都有显著的相关,并且与现实自我关系更密切。这也许说明学习自控是初中学生自我完善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冀薇薇 《科技资讯》2009,(25):215-215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汤婷婷的作品成为异质文化碰撞的产物,蕴涵了巨大的文化和审美内涵。本文拟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汤亭亭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及这些形象所隐舍的社会文化语境与作者的心态,从而得出汤亭亭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实际上是作者寻求自我文化身份对自我认识的理想构建。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的同一声音的独白式,翟永明以犀利的笔墨道出了女性敏感的神经和自我意识,从而奠定其女性诗人的地位,但同时"女性诗人"的称号也受到她本人的排斥.从第二人称的大量使用开始.她踏上了对话与交流之路,进而发展到完全抽离地第三人称书写,进入一个纯叙事性的"戏剧化"描写.自<时间美人>等一系列作品开始,诗人开始进行自我独自与戏剧描述的融合.这一流变过程同时也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诗歌叙事声音,特别是女性诗歌的普遍道路.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面对重压之下的个人形象的隐匿以及凸现,而最终完成现代女性书写者在面对社会压力中的自我话语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黛玉形象是写实性和写意性的完美结合,这一形象的创造,是中国古代普通的审美原则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一方面,人者将主义公署于错缩复杂的矛盾关系和特殊命运中,刻画了真实可信的贵族少女形象;另一方面,作者又赋予形象以秋天的韵致,楚文化的意蕴,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一个永情理的象征,从而塑造了虚实相生,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文本整体出发,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特征:徘徊于成人与儿童之间,成熟与幼稚交织,各个方面都无法确定自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巨大分离。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矛盾。通过对这一形象塑造过程的文本分析,推导出隐含作者的意图:展现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迷茫和彷徨,让更多正在青春沼泽地跋涉的迷茫者意识到这种状况是成长的必然。因此,总体而言,它是一部客观展现青少年艰难成长历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2.
地下诗歌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于地下诗歌精神向度的探讨,忽视了地下诗歌自身的诗学特质。地下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新摩罗诗人"这一诗学特质,展示了地下诗歌的"诗人观":即"诗人"是建立一个自我世界的诗人,实践着对自我的启蒙,绽放出了启蒙的宏大主题;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诗人,挺立起现代诗人强健的生命之力;是一个丰富生命的诗人,一种对于人性的全面呈现、人性全面复归的热情期望。并且,这一地下诗歌中的"新摩罗诗人"精神特征,初步奠定了中国1980年代诗歌大潮的气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足》一诗进行了剖析和解读,展示出诗人的内在自我与社会自我的一次心灵的碰撞。诗中通过对一个被大自然所迷惑的自我, 以及一个被使命感驱使的自我的描述,实现了一次理性与非理性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既是一位著名的善于运用巨笔绘制长篇生活画卷的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精于创作短篇小说的文学巨匠。从1928年到1948年这二十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五十多个短篇。这些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丰满鲜明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她们的心态、性格、所爱所恨、所喜所悲。通过这一系列女性形象,作者真实地反映出时代风云、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诗人晨宏是景颇族作家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多涉及民族生活,并“记录”和“储存”了许多属于自己民族独特的现代性体验。浓郁的本土意识是晨宏诗歌的显著特点,他在本土意识的书写中实现着对自我民族文化的认同。晨宏善于写“树”,并在其中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开元、天宝年间留存的干谒诗入手,着重探讨了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在干谒诗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5,(4):18-22
窦光鼐不仅是清代乾隆政坛上久持圭笏而不倒的重臣,其卓然不群的个性品质,为人称道、载入史册的事迹,成为一代朝臣之典范,同时也是乾隆时代诗坛上素俱才思,名称一时的诗人,留有大量诗作存世。有着双重身份的窦光鼐其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阐释价值,从历史材料中可归纳出窦光鼐形象的基本面貌,而从其"不肯出诗示人"的诗歌中亦可窥探其人真实性情,进而塑立起人物较为全面和丰满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舒婷是一位曾经产生过很大争议的诗。以前的论者大多数从褒贬的角度来论证舒婷早期诗歌,事实上,抛开这种褒贬判断,对舒婷早期诗歌所体现出来的双重性特征作一现象性的阐述,可以真实地理解这位诗人。从自我、语态、传达三方面入手,以求凸现出这位过渡性诗人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开元、天宝年间留存的干谒诗入手,着重探讨了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在干谒诗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20.
长于立体形象建构的诗人穆旦 ,往往善于把自己丰富深沉的思考转换为一种具有质感的形象。在《冬》这首诗中 ,诗人便使“冬”这个单纯意象作为自己的抒情触媒 ,来自由而谨慎地表现自己对于社会深沉的忧虑 ,对于生命存在虚妄与残忍的焦灼以及对于生命悲剧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