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斯扩散模式和海岸线熏烟模式,预测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扩散状况,评价汽车制造过程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为此类型工厂空气污染的评价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
针对先进制造模式应用实施过程中的外部影响,从控制模型的视角研究了先进制造模式扩散中外部影响的建模与分析.首先,分析了先进制造模式扩散的外部影响因素,结合先进制造模式扩散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扩散的控制模型;其次,对扩散控制模型的稳定性、能控性及能观性进行分析,给出定性分析的结果;再次,利用极点配置设计了反馈控制器;最后,针对具体的先进制造模式扩散过程,采用Matlab7.1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油库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风险评价是工作重点。在进行评价时需对爆炸产生有害烟气扩散进行定量后果计算,本文对各类扩散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推荐瞬时单烟团扩散模式。该模式能较为合理反映爆炸烟气的扩散情况并具有较好实操性。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个二维边界层预报模式,对污染物的输送扩散进行数值研究.主要考虑了海陆温差、地形、粗糙度跃变以及城市等因素对边界层中风场的影响,以模拟沿海地区海风演变过程中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在污染物输送扩散模式中,应用了随机走方法.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展开模式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动力以及维度,通过对技术创新空间扩散过程与扩散环境间的互动演进过程,阐述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并提出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形式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层油气资源逐渐成为我国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的重要目标。为适应发展需求,开展深层天然气扩散过程的可视化研究势在必行。【方法】以天然气分子为出发点,以深层环境为背景,结合多种影响因素,在总结现有扩散方式Fick扩散、Knudsen扩散、表面扩散以及构型扩散的基础上,进行甲烷扩散行为模型及其碳同位素分馏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评价了多种模型在表达深层天然气扩散行为与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方面的适用性。同时认为,建立相应的数学表述模型是准确和全面理解扩散行为机制的关键。【结论】现有的耦合模型不仅能分析深层纳米孔隙中的天然气扩散行为,其高压低孔低渗条件下Knudsen扩散还会影响总扩散强度及碳同位素分馏程度。此外,在这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地层埋藏演化史,进行气藏散失强度计算。研究分析旨在更精准、定量地刻画深层天然气扩散行为,服务于深层油气勘探与开发,对深部气藏保存与破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或国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大学开展突破性创新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在分析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一般模式及突破性创新扩散的特殊模式的基础上,以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创新扩散为案例,研究了大学促进突破性创新扩散的具体过程及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8.
经典高斯扩散模式,如高斯点源烟流模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在扩散过程中风向保持不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风向却常常是变化的.本文以高斯点源烟流模式为例介绍了可变风向的空气污染扩散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Pb在Nafion修饰电极上离子交换富集过程中的离子交换系数及物理扩散系数,提出了该过程中,Pb在Nafion膜中的浓度分布模型和Pb离子交换和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扩散箱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采用量纲分析法(π定理),在确定城市道路汽车(含其他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扩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求导并建立了尾气扩散箱型模式的普遍式,模式待定参数少,运用方便,不仅与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得的结果一致,耐用包括了目前国内外根据实测或实资料建立的多个箱型(经验)模式,该模式运用于北京某大街及3个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中,污染物预测质量浓度与实测质量浓度相关显著,表明模式的建立过程是科学的,合理的,该模式可用于城市道路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物浓度预测,并可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上溢油运动数值模拟方法的探讨与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单总结了海上溢油数值模拟的三种模型方法——油膜扩展模式、对流扩散模式和油粒子模式,并针对目前流行的油粒子模式在油膜自身扩展过程和扩散面积计算方面的不足,根据经典Fay理论对其进行了补充和改进.提出的新模拟方法将溢油运动过程的分为自身扩展和紊动扩散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根据Fay理论修正模式计算,后一阶段采用油粒子方法模拟,通过“油膜粒子化”技术将两阶段进行衔接.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因充分考虑了溢油初始阶段的自身扩展过程,能够弥补油粒子方法的不足,符合溢油在不同时期扩散机制亦不同这一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非静力动力学气象模式和拉格朗日粒子模式建立的多尺度模式,利用欧洲预报数据ECMWF和不同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对欧洲长距离示踪试验(ETEX)的扩散过程进行阶段性再现模拟,并将多尺度扩散模拟结果与ETEX试验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考查该模式在多尺度扩散模拟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扩散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空间分布相关性;扩散模拟结果有效地反应了当时的区域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十字交叉口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交通流特性和街道交叉角度等方面概括了十字交叉口处影响汽车尾气污染排放扩散的一些特征,然后建立了一个十字交叉口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模式。该模式在普通的道路线源污染扩散模式基础上加入了考虑汽车排队等待以及拐弯变速的计算因子,是对前人模式的一种改进。  相似文献   

14.
烟羽扩散模式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用来预测项目污染状况的主要工具,通过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方式及气象环境模拟出周围空间污染物的含量,文中介绍了几种烟羽扩散模式及估算模式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冻土水分温度和外荷载相互作用的冻胀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季节冻土的水分场,温度场和外荷载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考虑水分迁移,热质扩散和外荷载相互作用的冻胀预报模式,可以预测预报冻土的冻胀量大小与发展过程,应用本模式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很好,说明本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双流县昆山村、龙泉区书房新村、温江长石社区、大邑金井社区、郫县战旗村和都江堰上元村六地的互联网推广和应用的实地调研,分析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互联网的扩散特点、情况和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市农村社区的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较为完善;所调查的几个农村社区的互联网扩散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扩散模式:而互联网扩散模式主要是由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革新机构决定,使用模式和扩散效果主要由农村居民的需求决定。  相似文献   

17.
地球磁层中粒子投掷角扩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球磁层中粒子投掷角扩散过程,分析了强扩散、弱扩散和一般扩散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强扩散过程中,粒子填满整个损失锤区域;而对于弱扩散过程,损失锤区域粒子数很少.此结果可解释带电粒子在地球磁暴时,由于投掷角扩散而向大气层发生沉降的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18.
构建素质教育评价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评价有直接的推进和指导作用。构建素质教育评价模式,应当遵循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原则。在构建素质教育评价模式时,有多种方法可供我们选择;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模式,防止“模式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间合作关系网络的拓扑特征构造了具有自然选择特点的创新扩散过程:具有适应性r的创新在企业网络中扩散,并以概率P扩散到整个网络,且r越高的创新,P也越高.研究表明:创新扩散过程受网络拓扑结构和企业行为模式的影响;网络异质性越高、平均度越低时,网络结构越有利于创新的自然选择,而正的度相关和小世界效应则不利于创新的自然选择;企业行为模式的影响也很显著,主动行为模式下高适应度的创新更容易存活,而被动行为模式甚至会压制创新的自然选择;企业网络的结构性差异会显著影响网络上各种动力学过程,进而影响网络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深入分析风险扩散阶段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动态韧性演化特征,有助于提高城市群风险抵御能力。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其扩展理论,以城市群公路、铁路、航空网络为基础,构建城市群多模式多层次交通网络模型,将节点度、节点介数与可达性相匹配,分析其风险扩散下的静态拓扑特征;以级联失效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考虑不同阶段节点初始风险水平、风险预警阈值与风险抵御能力,根据影响风险扩散的节点与连边测度指标,构建风险动态扩散模型;考虑风险冲击下结构、功能变化特征,构建网络结构、功能韧性测度模型,并通过其耦合值表征多模式交通网络韧性性能。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Python Networkx和Matlab网络分析工具,就不同的风险扩散方式、网络可靠性、冗余性、鲁棒性和节点风险处理能力系数,对风险扩散阶段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动态韧性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果与实际相符,提升网络可靠性、冗余性、鲁棒性和节点风险处理能力,能有效增强网络韧性;相较于基于节点测度的风险扩散方式,基于连边测度的风险扩散方式对韧性性能影响更大,说明线路层次等级分布相较于数量对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韧性性能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