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电采集系统是电力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用电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实时、全面采集,并将用电量、电压以及负荷等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系统,在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电力营销人员制定正确的电力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同时实现对电力营销过程的"全面覆盖、全面采集、全面监控"。因此,文章分析了电力营销中用电采集系统的重要性,探析了用电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旨在为电力营销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燕飞 《科技信息》2013,(20):478-47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系统建设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SG186"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和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提升服务能力、实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电能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的基础,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杜绝了原人工抄录出现的用电误读、误抄、漏抄和抄表不及时等问题。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计量、抄表、结算自动化,消除人工抄表的弊端,同时,实现预付费控制功能和远程停送电功能,防范了欠费风险。真正实现了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服务,并以此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实现智能化营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白康 《科技信息》2012,(35):65-6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实现电量需求平衡、进行电力市场预测分析、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硬件支柱,是确保安全优质供用电.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必要技术条件。根据青海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规划.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讯网需要覆盖西宁市、海东地区、黄南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玉树州、果洛州。其监控对象分布极广。存在点多、分散的特点。仅靠原有的230MHz负荷管理专用信道很难覆盖整个地区。因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一个有效的通信网.这是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向军 《科技资讯》2014,(28):17-1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可实现对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分布式能源监控以及智能用电设备信息交互等多种功能。该文结合实际工作,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建设方案出发,并就其反窃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用电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据采集系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电力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用电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目标,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万力  邓扶摇 《广东科技》2013,(16):113-114
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和方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通讯系统设计的逻辑架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用电信系采集通信系统的优势,为合理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有效改善营销工作中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用户的信息的情况,提高营销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在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实现了多元化,供电企业采集系统自动化水平提高,为了减少以往复杂的人工环节,现在电力企业开始采取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代替人力,来正式处理线损管理问题。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完全拉动了电力公司的工作水平。本文主要是站在电力企业角度,在用电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出现的线损管理进行分析,发现电力工作当中的问题,并且根据相对应的方法进行解决,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问题上的情况得到改善,提高线损问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柯磊 《科技资讯》2013,(22):138-13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电系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生产生活要求,我国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较为重视,在2010年政府将智能电网建设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用电采集系统,承担着监控电网运行、用电信息采集和资源共享的重要职能,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重点探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做了简单介绍,对用户信息采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做个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曾雷斌 《广东科技》2014,(16):57-58
现在电网的用电信息还没有在我国全面覆盖,但是覆盖率还是比较高。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模和覆盖率不断扩大,相应而来的采集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维护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作用,全面详细地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主软件故障、终端等方面的故障情况,并提出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维护措施,为用电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电力规模的增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范围以及所采集数据的量都在不断加大,同时期复杂程度也在提升。传统的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和系统架构很难满足不断发展的电力数据处理分析方面的需求,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采集系统无法完成的作业,能够为处理用电信息数据量快速提升、数据关联性不断增加的需要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用电的需求,电力公司更致于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的建设工作,从而可以有效的对客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实时、完整、准确的进行掌握,从而针对客户的用电情况对公司的各层面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快速的推动电力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该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了概述,同时对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梁朝晖 《山西科技》2013,28(5):87-90
简要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及其工作模式,阐述了用电采集系统建设与运行情况,探讨了用电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并展望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的不断发展,提高电力部门电费实时结算水平,建立一种新型的抄表方式已成为所有电力部门的共识。介绍了电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成和特点,从抄表故障和通信故障两方面对专变采集终端故障原因及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凯 《科技信息》2013,(19):82-83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深,电网公司营销和生产业务均不同程度上的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的目标。现有的诸多信息系统(配电自动化、营销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目前都是基于各自特定的需求分别独立开发的,未考虑信息交互和业务流转的需求。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推广的GIS平台构建的信息集成平台,提出了基于GIS信息系统的营配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在于打破生产和营销系统间的数据隔阂。实现配电网管理的精细化,特别是营配协同管理模式的提出,打破现有信息孤岛的现状,实现营配用数据、信息的整合和流通。  相似文献   

15.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电流、电压、电量、负荷等数据的采集,本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念、物理架构、主要功能、采集终端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计算、低电压计算等配电管理中的应用,对于配电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屏 《广东科技》2011,20(22):145-146
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对线损的管理,如何对线损进行管理,其措施不断推陈出新。本文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四分线损的特点,详细阐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四分"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逐渐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大数据分析技术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们对用电需求在不断增加,用电信息的采集规模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就要加强采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网“SG186工程”的深入推广应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必将成为未来营销稽查部门反窃电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充分利用营销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综合信息以及95598客户服务系统,通过对系统数据的筛查分析,可发现电压数据偏低的情况以及电流数据异常情况,从而打击窃电和违约用电行为。  相似文献   

19.
国内传统港口岸电技术基本从电动汽车充电桩技术沿用变革而来。岸电设备本体内部配置售电设备单元,计量和计费单元精度不高,易引起购售双方价费纠纷,且岸电项目初始投资大,项目投资期长,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港口岸电技术。基于电网现有营销业务平台,采取远程费控策略,将港口购售电系统融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现场智能电表发布指令实现对岸电终端的控制和管理,某内陆港口的成功案例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与传统岸电技术相比,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岸电设施投资造价大大降低,占地面积小,适用于采用低压供电模式的内陆港口。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用电系统信息采集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和任务.掌握用电信息,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对用电规模和地区分布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详尽的对策,以适应用电地区人们的需求.介绍基于智能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保障用电信息的快速、准确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