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崇升  雷麦莉 《甘肃科技》2005,21(5):186-186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产生巨大威胁的自然现象,在当前全世界地震预报还没要过关的情况下。从印度洋地震引起海啸,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的教训中,我国在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应该怎么做。特别是加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方面。  相似文献   

2.
朱建民 《科技馆》2006,(4):11-13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的难题,地震科普宣传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适度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广泛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各级政府和地震科技工作极为关心的。近年来,全球地震已经进入活跃期,世界各地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及次生灾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非工程性防御科普宣传,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是防震减灾法赋予政府的法定职责,其目的在于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借助多种机会和媒体开展科普教育,推进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建设等。科普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多地震的国情、地震基本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如何正确对待、识别地震谣言的常识等。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防震减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普及地震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对新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在校园教育中融入地震科普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水平。主管校园安全以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校在防震减灾教育中能做到领导重视、设备完善、强化宣传、定期演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安全技能。但深入思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校园的推进过程发现,所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仅仅停留在"课后宣传"这一层面。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加上没有专职老师,其他学科教师教师对于防震减灾知识并没有一定的了解,无法在教育中融入地震安全相关知识。如何才能将防震抗震知识有机地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呢?我通过一节科普课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5.
何永年 《科技潮》2010,(5):40-43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让大家感到非常沉痛,因为它带来很大的损失和伤亡。现阶段,人类对地震应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非常肤浅,要想取得防震减灾的实效,我们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其中有一点就是要广泛普及地震知识。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瞬间能成灾的突发事件,人们往往一谈起地震,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怖感。事实上地震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我国目前按照“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在防震减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孙旭丽 《科技信息》2012,(7):138-139
依靠地震科技创新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必由之路。因此,加快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防震减灾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是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迫切需求。本文试从国家对指导地震科技创新、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的有关纲领性文件精神入手,进一步论述了地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落实措施。  相似文献   

8.
前言地震和地震灾害是人类社会甚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灾害现象,是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共同研究的课题。地震和地震灾害的预测预报的研究乃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实现地震预测预报和防震减灾是人类由衷的希望。经过近几十年的科学探索和研究,给人们以深刻的强烈的印象:地震预报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报是十分困难的,需要人们进行长期探索  相似文献   

9.
玉泉区地震办2006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求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年内地震工作实际,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2018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也是我国正式开展防震减灾工作52周年。利用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活动的契机,厦门市地震局组织开展了有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社会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公众对待防震减灾事业的态度,他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渠道和程度,进而了解其防震减灾科普意识,为我们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同时为其他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采用厦门市地震局官  相似文献   

11.
《遵义科技》2010,38(3):58-58
5月12日,遵义市科技局、遵义市地震台精心组织,积极号召相关单位、企业及组织,在红花岗区丁字口至新华桥、红花岗沿街一带隆重举办防震减灾科普一条街活动。由遵义科技局、遵义市地震台精心设计的地震知识宣传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地震自救互救知识、避险常识、家庭防震准备等内容,展板刚一摆上就吸引了过往市民驻足观看。同时还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漫画版的防震减灾小知识、地震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等宣传资料,在现场掀起一阵防灾减灾宣传的“热浪”。  相似文献   

12.
河北科技馆防震减灾展区是国内第一个在科技馆内设立的防震减灾主题展区,展览面积1000平米,投资1000万人民币。新建成的防震减灾展区运用具有科技馆特色的展示理念,展示防震减灾方面的科学内容。展览注重从科学角度阐释地震发生的基本原理,介绍防御地震等相关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技术,展现国家和河北省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有关政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13.
防震减灾工作,从整体而言,就是坚持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靠法制和科学技术,大力加强地震预测预报,特别是短期和临震预报工作,提高大中城市、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抗震和应急救助能力,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从我们地方政府和地震部门来说,就是要认真贯彻上级地震部门指示精神。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从而有效保障我区经济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将晋、冀、蒙交界地区列为全国十个地震危险区之。全区地震趋势会商会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强地震活动将进入新的活跃时段,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鉴于当前形势,2月16日.刘菊茹副市长主持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会上刘菊茹就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做了六点指示,地震局李占维局长就2004年工作做了四个方面的安排。为此,根据自治区地震  相似文献   

15.
《合肥科技》2007,(10):19-19
记者日前获悉,我省即将建立省级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据了解,该中心的建立,将有助于改善我省防震减灾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提升我省防震减灾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虹  朱昊 《合肥科技》2005,(10):7-7
日前发生的南亚次大陆地震,再次给防震减灾工作敲响警钟。10月11日上午,市地震局和市科协、市科技馆联合建设的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在市科技馆揭牌。  相似文献   

17.
近日,拱墅区青少年宫通过省地震局和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考核验收,被认定为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拱墅区科技局、科协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宣传、保稳促调方面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地震预防工作机制,编印《拱墅区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提升全区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在青少年宫开辟“地震科普园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发生大陆地震最多国家,仅20世纪来,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为110万,我国就占60万.特别是全球城市地震灾害趋烈,已占到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65%.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已为世界重视,已成为我国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 1988年我国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以来,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工作一起抓”.  相似文献   

19.
过建洪 《科技资讯》2014,12(25):214-215
云南省新平县地震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属地震设防高烈度区,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做好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新平县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所做的一些尝试以及在防震减灾职能的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等诸多方面取得的进步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促进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柴子雲 《甘肃科技》2013,29(15):79-81,150
文化建设与知识宣传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建设为知识宣传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而知识宣传能够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地震专业博物馆,多年来一直秉承"用‘小’场馆,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这篇大文章"的理念,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不断强化防震减灾文化建设,采用多种方式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效果,成为兰州市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