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岛崎藤村作为日本自然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作品一直被视为日本近代文学的源泉,通过仔细剖析岛崎藤村小说的创作特点,进一步分析岛崎藤村的创作思想,从深层次去把握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实质和内涵,为研究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探索一条崭新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和岛崎藤村是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提起郭氏的《女神》,谁也无法回避作者的泛神论问题,奇怪的是藤村也认为“基督是神,流水式理想之神,西行、芭蕉、但丁、莎士比亚都属同列”。这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的泛神论有相似之处。然而,两位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歌形态不仅不同,而且格调迥异,关学风貌截然不同。郭诗中精神无限地溢出了物质,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多不协调;而藤村的诗没有奇人奇事奇境,只是运用传统诗歌的象征和比兴, 相似文献
3.
张剑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69-72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对我国的创造社作家有着很深的影响,许多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岛崎藤村作品风格的影子。文章所阐述的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岛崎藤村对我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4):67-69
日中两国相近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相似的文学风格。岛崎藤村与张资平作为日中两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家,二人之间既有交集与碰撞,也有模仿与学习。从他们的文学轨迹上可以看出在女性解放和女性恋爱观点上的不同,也体现了两位自然主义作家对于女性形象的不同创造。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车轮驶入明治二十年代、这一时期日本文学家们的目光,开始逐渐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他们一方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方面批判当时“文明开化”的浅薄、提倡日本的古典文化。明治二十年代是日本文学的起步期、种种尝试都在这一时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岛崎藤村的代表作《破戒》通过对主人公濑川丑松从"守戒"到"破戒"的心路历程的细腻描写,反映了消除等级差别、主张人权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近代观念与日本社会残留的封建等级意识之间的纠葛。在主人公丑松身上,既表现了近代日本青年对社会的反感、不满和反抗,又反映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软弱性。本文拟从小说《破戒》这一富有宗教色彩的题目入手,从宗教中的"破戒"来进一步解读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相似文献
8.
刘钊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71-73
拆解历史、颠覆宏大叙事构成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审美意趣,这一重要的创作现象的出现和形成,既有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支撑,也是新时期学自身发展的必然。小说家们以历史本化的观念进行创作,实现了重新解读历史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9.
30年代现代诗派的崛起有着诗歌艺术发展的原因,同时代风尘亦促成了它的产生。以此为基础,现代诗派创作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一、反常化手法的使用与晦涩朦胧之美;二、非逻辑化的生存体验与青春病的书写者的身份获得;三、通过他们所倡导的“现代词藻”,现代诗派将本土的“直观神秘主义”植入“象征主义”的形式,于现代气息之中有着醇味悠远的古典情结。 相似文献
10.
宋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115-117
通过对余华20世纪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3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解读,揭示其由先锋回归现实的转变以及转变后的创作所呈现出来的文本特征,以此透视作者潜藏于心的人文关怀和悄然变化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11.
杨世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104-106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把教育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条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这些教育改革在促进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对日本最终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22(2):62-65
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民间意识,主要有几种体现方式:一是历史叙述中所表现的民间意识;二是理想主义话语中的民间意识;三是都市化表达中的民间意识。作家以民间为基点,关注民间日常生活,营造精神家园与学理想,对物质时代人的存在状态和化存在状态表现出深切的思考与关注,体现知识分子的人精神与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3.
都刘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3):15-17
《白兔记》为明人称为"四大传奇"之一,在南戏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关于它的创作年代,学界一般认为是元代,然也有学者认为它或成书于宋。经考证,《白兔记》不可能早于元灭南宋、统一南北,即公元1279年。一是《白兔记》的情节内容完全承袭《刘知远诸宫调》而来;二是"刘知远故事"自北宋始一直在北方流行;三是《白兔记》中的爱情套路与《拜月亭》《琵琶记》等如出一辙;四是《寒山堂曲谱》《白兔记》中的"刘唐卿改过"的小注,恰暴露了南戏改编者借鉴了刘氏的同题材杂剧。 相似文献
14.
赵云艳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100-104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舞蹈充满了创新精神,从重内容转向对形式的开拓与实验,从重感情转向对理念因素的关切,从重传统转向立足现实的大胆开创。从政治文化语境、人文空间、思想意识三方面来梳理和总结这一时期舞蹈的创作环境,对中国舞蹈的复苏繁荣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散记是叙事散文中常见的一种体式.二十年代,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创作了不少散记作品,标志着现代散记的形成与成熟,同时也表明现代散文的体式意识趋向明晰化、理性化.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庆石油题材歌词创作和同时代的"颂扬体"文学一样,其创作的发生是贯彻了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作为当代文艺的组成部分,大庆石油题材歌词创作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主题美方面主要包括:政治上歌颂党、歌颂伟大的领袖;宏大的理论结合行业实际;宣传超人般的行业模范,弘扬爱国奉献的精神等。大庆石油题材歌词在形式美方面主要包括:主旨鲜明,结构多样,曲式多元。同时在意象创造上也进行了美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成一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始终和当时的社会历史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第一部小说集《远天远地》开始,就直接呈现社会历史变革中的重大事件;在《外面的世界》中用农村生活中的小景致来突显历史变革的大趋势;《陌生的夏天》则通过对农民心理的开掘来折射改革历史风云。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贯彻下,西方现代主义的音乐思潮、创作流派、作曲技法及作品纷纷涌入中国,与我国传统的音乐观念及美学思想相结合后,形成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又一次中外音乐文化的大交流与大撞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的都市女性写作--张爱玲苏青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5(2):31-36
张爱玲和苏青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文学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观照方式,致力于市民阶层生存境遇和市民文化趣味的展露抒写,独具市民文化女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在创作观点、视野、题材上都饱含了市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趣味,这使她们的创作有别于“五四”女作家的时代眼光和社会观照,为40年代都市女性文学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苏明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2):70-73
透过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创作“趣味”趋向背后的“人间味”,对创作主体的矛盾心态——表面冲淡闲适、雍容典雅,内心却在出入世、历史与现代的双重煎熬中苦痛与寂寞着——进行了剖析。“趣味”趋向架起创作主体回归传统的桥梁,而“人间味”则体现了作者情感与理智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