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地理区位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影响其变迁的因素很多。以运河为切入点,对不同历史时期运河对扬州经济地理区位变迁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扬州经济地理区位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出现的新变化及其特征,以期为重塑扬州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居露 《科技信息》2012,(5):319-320
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服务社会是构建扬州图书馆联盟的核心内容。文章分析了构建扬州图书馆联盟的基础条件及优势,提出了构建扬州图书馆联盟的基本要求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思路,以及如何发挥联盟优势为扬州地方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3S技术的扬州2500年间城市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考古学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 运用3S技术和历史地理学方法, 将河口变迁、河道变迁、运河变迁与城市空间演变相结合, 探讨古城扬州在2500年间城市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首先基于行政区划图在2006年LANDSAT ETM遥感影像图上截取扬州市区边界; 然后以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为基础, 对关键点进行GPS定位, 利用ArcGIS9.3将位置点和影像数据叠加, 复原历史时期扬州附近长江河道的演变过程, 定量获取古城扬州在不同时期的属性数据, 由长江河道与邗沟的演变过程, 得到不同历史时期扬州城的水域面积、泥沙淤积面积及城市面积; 最后, 依据属性数据分析扬州城市演化的特征, 并探讨影响古城扬州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 扬州城市演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气候因素是城市演变的大背景; 长江河道和运河水系变化则引导城市演化的方向; 长江河道北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南移导致古城扬州的演变, 反过来又带动内河航运的延伸, 城市则依运河的方向拓展, 即使城市缩小了, 依然邻近运河的方向; 总体上看, 唐代之前, 城市演变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多, 唐代之后则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为运河文化旅游和沿岸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扬州在大运河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方面虽然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运河旅游知名度不够、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仍不明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扬州大运河管理与保护中政府行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扬州政府在大运河管理与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未来扬州大运河的旅游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苏南地区企业集团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涌现出一批典型。但由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这些企业集团本应具有的规模经济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制约着企业集团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苏南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本期“区域经济”重点介绍江阴和扬州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它们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上充分发展规模经济,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发展规模企业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唐代扬州的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是我国唐代最大的商业城市,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作者根据文献记载及多年实际考察,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对唐扬州的城市规模、范围、布局等作了概括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根据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选取了20个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指标,形成了相对科学的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扬州在2005年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重点评价淮安相对于苏北周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对比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淮安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提高淮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扬州,这个总是在唐诗的韵脚中舒展、总是在宋词的意境中浸润的城市,这个见证过极至繁盛却又能重拾起安静、温婉的城市,逐渐脱去了运河时代的天然光环,融入到大长江经济圈中,融进了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浪潮里。如今的扬州城,不仅依然风景如画、清秀柔美,还增添了信息化、智慧化的现代气质,使它变得更加"秀色可餐",成为一座古典美和现代美兼备的生态之城。  相似文献   

9.
扬州琼花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踞蜀岗,京杭大运河纵横南北,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此外,扬州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使扬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环境资源,使扬州成为国家级旅游城市。古城扬州,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开始,历经兴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  相似文献   

10.
全国首批十大无线城市、城区90平方公里无线全覆盖、市民卡开创全国首个地级市三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先河……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信息化之路上,创造了多个值得自豪的全国第一和唯一,也为智慧扬州扬帆起航打下坚实基础。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展,扬州经验对300多个全国同等规模的二、三线城市而言,更具有推广意义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12,(5):60-61
"城市有个性,国际有影响;产业有特色,发展有后劲。"这是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对扬州的评价。其实,在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记者听到对新扬州的赞叹,不仅仅是杜一力,还有来自国内外的许多嘉宾们以及扬州人。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江苏省扬州市成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将率先开展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共同推动的试点示范工作,这对扬州“智慧城市”建设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试点全国有20个城市,江苏省除扬州外,还有南京、无锡入选. 扬州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自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至今二十余年.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扬州在从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向“全国中小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跨越的实践中,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管理,逐渐探索建立了“统筹组织领导、统筹顶层设计、统筹标准规范、统筹项目扎口、统筹整合共享”的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领域从政务信息化逐渐拓展、渗透到行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社会事业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 “中国城市信息化推进第9名”和“中国智慧城市推进第6名”.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江苏省有8个城市位于长江经济带沿线,因此研究江苏省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产业结构演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常州、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和镇江6个城市的34个工业行业数据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下:6市中前十工业的产值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前五工业的产值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该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主要工业行业。苏州,无锡二市工业结构中夕阳产业比重较大,经济结构需要做出较大调整。常州、南京、扬州和镇江四市的工业结构中朝阳产业比重较大,不需要做出较大调整。南京、苏州和无锡竞争力较弱,扬州和镇江竞争力较强,常州在2005-2010年期间竞争力较强,但在2010-2015年期间竞争力减弱。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城市旅游业也必须加快调整旅游发展思路,实现转型升级新发展。如何有效发挥竞争优势,规避劣势,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和旅游经济再创新高,是城市旅游业转型发展需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笔者以江苏省为例,以统计资料为依据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和ARCGIS对江苏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和空间展示,在明确各地级市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城市旅游转型升级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发现,苏州、南京、无锡属成熟型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最好,未来应逐步实现“观光度假游”向“文化休闲游”的转变;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徐州5城市属于待提升型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较强,未来应逐步实现“景点旅游”向“城市旅游”的转变;泰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5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弱,属于待开发型城市旅游目的地,未来应重点实现旅游资源资本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发展城市旅游业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旧居住区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居住地区。解放前这些住宅区质量差别悬殊,有豪宅,也有大量贫民窟。解放后也因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济水平,所建住宅标准也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历来是一大难题。旧居住区规划是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扬州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破解了这一难题。结合古城扬州"双东"工程实例,探讨了旧居住区规划控制要点,可为相关旧居住区再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汤锴媚 《科技资讯》2011,(16):248-248
扬州十分注重古城文化保护,目前又着力打造"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创"森林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之一,园林的科学发展对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扬州园林"南秀北雄"的风格特色入手,进一步分析探索了扬州园林在以后发展过程中该凸显盐商文化,融合南秀北雄,发挥其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扬州建设书香城市的现实条件,论述了扬州“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创新之处以及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模式,除了具有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运营效率等作用外,还能直接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催生庞大的智慧城市经济。充分利用"智慧杭州"建设契机,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做大做强智慧产业链,对于推动杭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可持续的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争先进位"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适宜度的提出一方面源于目前城市发展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源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目标,其研究角度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城市微观地段或城市某个层面的城市适宜度研究;另一类是把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进行适宜度的分析,为把城市作为一个巨系统,即需在分析城市适宜度的概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城市适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选取江苏沿江8市,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城市适宜度,评价总得分依次顺序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泰州和南通,其中前4位都位于长江南岸,其经济基础雄厚、具有较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而江北的扬州、泰州、南通等则相对得分较低,反映了江苏沿江城市适宜度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扬州市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发达地区相比,结构调整步伐仍然较慢 经扬州与苏南、苏中主要城市的比较,除泰州市外,扬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都比其它市要高出许多,特别是苏南的苏、锡、常发达地区相比,农业再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农业内部,狭义农业(种植业)、农业服务业比重与发达的苏州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乡村从业人员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比重数据显示,扬州低于苏中的南京、南通、泰州,高于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种植业从业人员占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重数据都高于所比较的城市。通过比较,扬州市农业结构调整虽有一定成效,但调整的步伐仍然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