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技》2002,(7):37-38
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提醒我们的,遗传化学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具有令人生畏的信息储存能力。我们体内每一个细胞的小小细胞核中包含着构成整个人体的编码指令。计算机科学家现在正设法仿效自然,利用DNA建立一种完整的信息技术形式。神奇DNA计算技术的希望首先依赖于分子个体与硅芯片或其他电子存储器相比远为高效的信息存储能力。原则上,l毫克的DNA可以存储相当于100万张激光唱片的信息。它还能提供终极的关行处理速度,在同一时间进行数万亿次运算。DNA计算技术的研究是6年前才开始的。当时,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伦纳德·艾德尔曼利…  相似文献   

2.
美国威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于制造脱氧核糖核酸(DNA)计算机的新技术,能将DNA分子的活性范围限制在固体表面来执行运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简单的核糖核酸(RNA)生物计算机,它实际上是一个含有1024种不同RNA链的试管,用其计算数学问题,答案正确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德国慕尼黑大学科学家亚历山大·普法伊菲的尔与埃克哈德·沃尔夫等人 ,在猪胚胎尚是单细胞阶段就利用设有毒性的慢性病毒作为载体 ,向其植入一种名为GFP的外来基因 ,这种基因可编码生成发出绿色的蛋白质 ,科学家们同时也给猪胚胎植入了一段人体DNA ,该片段控制着皮肤细胞内某特定基因的活性。实验中共有 4 6头猪出生 ,其中 32头幼猪体内证实存在GFP ,而且有 30头幼猪因体内GFP基因表现活跃 ,各器官呈现绿色 ,这些植入的标记基因不仅导致幼猪体内器官发出绿色 ,而且其生殖细胞也呈现绿色 ,这证明植入基因将会传给下一代。科学家还发现 …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2008,15(1):3
美国和瑞典的科学家从酵母菌体内确定出一种新的酶,它有望在人类等高等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该项研究的是美国NIH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的Zachary Pursell、Thomas A.Kunkel以及瑞典Ume大学的Erik Johansson等。他们用一种新的方法证实有一种名为DN  相似文献   

5.
张艳 《华东科技》2011,(9):70-75
DNA,脱氧核糖核酸,一个大家都曾听闻而又神秘的名词,从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向世人宣布发现生命意义的这一刻开始,DNA分子美丽的双螺旋曲线成为了开启科学新纪元的钥匙。仅仅相隔半个多世纪,DNA早已不是少数科学家感兴趣的少数分子,而成为人们生活层面的核心科技。DNA是怎样的一种故事竞掌握着生命的密码,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带着你的已知,向你的未知,让我们在本次的大讲堂中走进DNA。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科学家已经证明可以伪造DNA证据。刑事犯罪中的铁证将不复存在。今后DNA证据可信度将受到严重影响。以色列科学家成功将一个人的DNA加入一名捐赠者提供的血液和唾液中。这些科学家还证明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阅读了一些“后现代学说”的经典著作。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和道格拉斯·霍夫斯塔德合著的《信息的载体——基因和米姆》写得非常好。在这篇文章中,他们在讲述了生命遗传的故事后,点出了生命遗传的复制者——DNA,阐述了基因(DNA)千方百计复制实体以图生存,才使得生命得以进化的道理。正因为这两位科学家不仅是生物科学家,同时也是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家,而且他们还教授科学史、哲学、比较文学和心理学,所以,他们在这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就在地球上,一种新的复制者近年已经出现了,它正注视着我们,它还…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在7月2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找到了DNA的第7种、第8种碱基,并在人体胚胎干细胞和实验老鼠器官染色体组的DNA中发现了这两个碱基的踪迹。科学家们指出,最新发现对干细胞和癌症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葡萄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葡萄幼叶为材料,分别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法、高盐低pH法、简易法、高盐沉淀法和改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5种方法提取总DNA,通过A260/A280值、琼脂糖凝胶电泳和RAPD对5种方法所得DNA溶液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高盐低pH法、高盐沉淀法综合效果较好,改良SDS法所得DNA纯度最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实验目的选取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NASA(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首次在模拟太空条件下的实验室内制造出了胞嘧啶(cytosine,C)、胸腺嘧啶(thymine,T)和尿嘧啶(uracil,U)。这些嘧啶是不同的碱基,可以构成DNA和RNA。  相似文献   

11.
DNA计算机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利用特定的DNA结构--DNA核酶可以构建各种DNA分子逻辑门,这为DNA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NA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而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它是利NDNA(脱氧核糖核酸)建立的一种完整的信息技术形式,以编码的DNA序列(通常意义上计算机内存)为运算对象,  相似文献   

12.
DNA计算机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具有双螺旋结构的遗传物质,用DNA可以进行运算,即构成的DNA计算机能很快地求解复杂的问题;以DNA编码为信息的载体,DNA计算机中的输入和输出设备都是DNA的,链用一系列二进制的数代表所求问题中的变量,用DNA中特有的寡核苷酸序列表示这些二进制的数,再将DNA利用分子生物和化学组装技术组装到芯片上,利用DNA杂交化学方法,排除各种代表不正确解的寡核苷酸序列,最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各种检测技术读出保留在芯片上的DNA序列,读出的DNA序列所代表的二进制数即为所求问题的解,本文将从DNA运算过程入手,介绍DNA计算机的原理和DNA计算机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的基因有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其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点突变、缺失突变、染色体组大片段删除等,相关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基因沉默和基因捕获技术等,为生命科学、基因组学和疾病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美国科学家Mario R. Capecchi,Oliver 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Martin J. Evans因基因打靶技术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4.
李国红 《前沿科学》2021,15(1):12-14
生命的奥秘让人困惑而着迷,人们对于生命起源和本质的探索更是坚定执着,生生不息.正因为此,科学家们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科学的谜团. 1952年,科学家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确定了DNA是遗传物质,自此之后,DNA便成了生命科学领域光彩夺目的主角.紧接着,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DNA分子是由两...  相似文献   

15.
最新科技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做“PBA”的药物,它可能具有使人在年龄增长的同时保持年轻健康状态的功效。科学家们通过在果蝇体内试验“PBA”,发现果蝇的寿命平均延长了33%,最高可延长50%!与此同时,果蝇的健康状况却丝毫没有发生衰退。过去科学家们所进行的同类实验中,生物体的生命一旦延长,则必然会同时带来健康状况和性能力的减退。此次实验中,  相似文献   

16.
最近,日本科学家说,他们研究开发了一项攻克癌症的全新技术“养子免疫疗法”。科学家将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T细胞取出,通过特殊方法将其培养成一种叫做细胞伤害性T细胞(CTL)的状态,再注入病人体内。CTL能识别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并将其杀死。该疗法的成功之处在于,CTL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丝毫不损伤正常细胞,且没有任何副作用。而在此之前、大多数免疫疗法都对正常细胞有损害。  相似文献   

17.
据《今日科学》网站8月2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期对新开发的一种成像系统进行了动物实验。这种成像系统可使体内癌细胞显现,提升医生切除癌细胞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以不同烷氧链-O(CH2)n--(n=1,4,10)连接的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的性质。研究表明,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催化DNA光断裂性质与连接卟啉和蒽醌的链长有关,从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构像平衡对蒽醌插入DNA程度的影响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方晨 《科学世界》2013,(12):8-11
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有一位与众不同的教授,在专业研究之余还经常出现在电视台的科普节目中,带着同学们做出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他还参与了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实验的设计。现在,他又将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概念引入课堂。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热心于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家——高云峰。  相似文献   

20.
应用South-western技术以番茄丛矮病毒组(tombusvirus)6种病毒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外壳蛋白对单双链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tombus-组6种病毒(PLCV,AMCV,CNV,CyRSV,PAMV,TBSV)的外壳蛋白及PLCV重组外壳蛋白是一种单双链DNA结合蛋白,对单链DNA的结合能力远远超过双链DNA。这种结合作用可能与在tombus一组病毒外壳蛋白立体空间结构有关,因为当蛋白变性时结合作用大大降低。另外,一旦外壳蛋白与单链DNA发生相互作用,用4moL/L尿素或0.1%SDS在90°C水浴中难以洗掉。Tombus一组病毒外壳蛋白这种对单双链DNA的结合作用可能表明它们是一种参与病毒体内运输或调节复制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