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在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通过引入人力资本,本文建立老龄经济模型并分别从"出生侧"和"死亡侧"的角度对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并对老龄化以及三种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预测的结果显示:新生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以及代表性个体的预期寿命延长都将导致或加深人口老龄化问题;开放二胎等鼓励生育政策虽在短期内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但对人均产出可能存在负面影响,从长期来说将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延迟退休政策在长期内将增加经济体的人力资本积累、人均产出及人均消费,提高教育质量亦存在积极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个在能源替代、人力资本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同时将消费与环境质量因素引入到效用函数中。利用动态最优化理论、最优均衡分析技术与静态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系统动态均衡的存在性;在稳态最优增长路径上,讨论了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环境质量、污染强度以及不可再生和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态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上,多种因素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率,环境质量的高低受环境意识、污染程度指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一定条件下,可再生能源的可再生率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明显有助于环境的改善与可再生能源最终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以及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素质与经济增长:一个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了人力资本的层次性,对不同的人力资源按其质量进行了加总,构造了反映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使用过程的宏观经济模型.在一般生产函数的简单假定下,证明了该模型存在平衡增长路径;同时分析了在平衡增长路径中,相关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影响,以及最优人力资本投资比例的存在及其相关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CO2排放的因素分解: 基于LMDI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LMDI方法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相结合, 建立了中国产业CO2 变动的结构分解模型, 并 通过中国1997、2002、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 分析了1997-2007年全周期以及1997-2002 年与2002-2007年两个子阶段中国产业 CO2 排放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表明, 最 终需求总量变化是驱动中国产业 CO2 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其中出口、投资要比国内最终消费的 影响力更大; 各产业能耗强度的下降是中国产业 CO2 减排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从产业视角看, 能源工业与重制造业是中国产业 CO2 排放的'大户'. 长期看,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转变, 能 耗继续上升与 CO2 排放增加的趋势则很难改变. 中短期内, 适度增加进口、抑制出口, 改 变进出口结构, 同时继续降低各产业、尤其是能源工业与重制造业的能耗强度, 是抑制中国产业CO2 排放过快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含人力资本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般化的混合经济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适用于从理论上考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优宏观政策.从不同与以往的增长动态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当人力资本存在外溢效应时、政府可否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经济达到社会性的最优增长状态,导出了关于征税和财政补贴的最优性条件并探讨了它们的政策含意.  相似文献   

6.
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中国1996~2010年信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争方差分解,全面研究了中国信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信息技术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不存在时滞问题。长期来说,信息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0%左右,反驳了Lee等(2005)关于信息技术投资只促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而不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结论;经济增长同时也拉动了信息技术投资,但两者之间并不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的中国建筑业人力资本贡献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人力资本对我国建筑业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C2R模型等价变换的线性规划模式,并在把相关数据线性处理基础上,利用1995~2007年建筑业投入和产出的有关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2006年和2007年建筑业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因素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本已成为我国建筑业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8.
能源效率与排放总量之间存在"杰文斯悖论",鉴于此,需要从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研究视角(Thelifestyle and social-behavioral,LSB)研究排放问题。构建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以2001~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数据为样本,核算个人嵌入式碳足迹(Embedded Carbon Footprints,ECF),并分析其结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当个人消费支出高于10000元拐点时,总的ECF排放强度将会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享受型排放强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生存型和发展型排放强度会下降;中国正走向一条高碳消费的道路,结构性排放强度仍有上升的空间。基于以上分析,在扩大消费的背景下,为减缓碳排放,应加大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能源消耗严重,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日趋成为研究热点。基于1985~2011年的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格兰杰检验探索了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研究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协整关系。另外,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能源结构和政府干预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并且,研究结果揭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能源保护政策,实施新能源的技术攻关亟待推进。面临我国的能源消耗现状,虽然经济发展最终带来能源强度的减小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但是还必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能源消耗的效率。新能源行业的技术突破以及政府的政策性补贴成为新能源得以被广泛使用的关键。同时,政府则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并保证适度的宏观调控,找到对经济发展干预与调控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95~2005年中国19个省市20部门投入产出表及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构造出中国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并用此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环境规制政策对行业产出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理污染投资的增加使得GDP下降,下降的幅度呈现出拟指数的快速上升趋势;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对GDP的影响极其有限;能源价格适度提高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大的抑制作用。文章给出了我国稳妥和慎重的环境规制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边限检验方法和1979-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法定和事实开放程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金融变量对金融开放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金融交易法律法规的放松及跨境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均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金融发展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金融开放具有降低世界产出、利率及原油价格对经济冲击的作用.最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金融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不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环境规制的实施是如何影响导向性技术创新选择以实现绿色增长这一问题,构建了以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绿色增长目标为目标函数、以保证均衡增长率的持续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为约束条件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极大值原理,分别得到了棕色技术创新投资收益率、绿色技术创新投资收益率和资本分配的定量表达式.模型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尽管棕色资本在资本积累中的生产弹性上存在优越性,但绿色资本才是维持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环境规制的实施能够促进资本分配转向绿色技术创新领域,且强度越大越有助于绿色资本利用,而进一步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增长目标实现具有更有效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将人力资本错配纳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简称人力资本贡献率)分析框架,对2005~2018年中国除西藏及港澳台之外的30个样本省份的人力资本错配指数和人力资本贡献率进行系统测度及演进态势分析,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影响及效应,进一步讨论了产业集聚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整体人力资本错配趋于缓解,但演进态势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呈现为趋于改善、反复波动、不断恶化的事实特征;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且区分配置不足和过度两种错配类型后,这一效应仍然存在,但人力资本配置过度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均不同程度地矫正了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负向效应,而制造业集聚会强化人力资本错配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在学理上丰富和完善要素配置与经济增长理论,所揭示的相关问题及影响机制对于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供了丰富的政策蕴含。  相似文献   

14.
污染约束下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费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假设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将污染因素充分体现在效用函数及约束条件中,构建了污染约束下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费模型并给出具体解析解.结果表明:消费函数是初始资源储量与初始污染存量比值及初始污染存量与初始资本投入比值的减函数;在一定条件下,消费量最大值与其初始值比值是贴现值的减函数,该比值也是初始资源储量与初始资本投入比值及初始污染存量与初始资本投入比值的增函数.由此得出结论:污染的初始值较高会使得消费减少,遏制经济的增长,这说明从居民消费角度看,经济增长与治理污染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该结论对促进我国增加治理污染的投入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procedure of dynamic programm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ilitary spending, trade and wealth accumulation in a stochastic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model. For the Cobb-Dauglas utility function, explicit solutions of the optimal problem of the home country are obtained. Meanwhile, the optimal consumptions of domestic goods and foreign goods, the share of domestic capital stock and foreign bond holdings are derived explicitly. The comparative dynamic analysis shows that when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in consumption is relative elastic, economic growth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oreign military spending,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variance of foreign military spending, and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variance of capital or bonds if capital and bonds yields the same benefit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inelasticity, variance of foreign military spending may stimulate or weaken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一类宏观动态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基于消费、资本和货币的宏观经济动力学提出的模型及其动力学性质给予了相应的经济分析 ,获得了如下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为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 ,保持较低的货币增长率是必要的 ;人均消费水平过低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为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应采取加快培养机构投资者、建立投资基金等措施 .另外 ,建立了一个关于人均货币持有量的动力学模型 ,讨论了人均货币持有量可能的动态性质 .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中国能源消费转型,减少CO_2排放,本文首先利用俱乐部收敛检验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化石能源消费的省际差异演变及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其次,基于收敛聚类结果利用分层(组)预测方法对不同消费层级未来中短期内的CO_2排放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由于经济发展对煤炭消费的依赖程度不同,各省煤炭消费分别向3个不同水平收敛;在能源强度及结构效应的驱动下,各省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整体向上收敛.在未来,Clubs2省份将主导全国总的煤炭消费CO_2排放趋势,进而对化石能源总CO_2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未来的原油消费将增加总CO_2排放量,而天然气消费具有减排优势;另外,各省CO_2排放量及增速仍将存在较大差异.以上发现对建立特定的区域能源消费及排放政策具有重要启示:Clubs2中的省份是控制煤炭消费,减少CO_2排放的重点区域;严控高收入、重工业省份的原油消费将会进一步降低总CO_2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论文将资本存量区分为国内资本存量和国外资本存量,基于Bienni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考虑环境消耗的中国1998—2011年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测算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劳动投入、国内资本、国外资本以及环境消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3%、3.67%、48.1%、18%和25.9%.分地区统计发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性最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最大.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本依赖度较大且存在地区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限,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巨大消耗,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