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种质资源多样性的ISSR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48份棉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0个ISSR引物扩增出的112条带中,多态性条带占101条,为总条带的90.18%.每个引物均可扩增4~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10.10个,引物平均多样性信息指数(PIC)和多态性谱带百分率(PPB)分别为0.76和87.88%.利用NT-SYSpc 2.1统计分析软件中的UPMGA法对48份棉花种质资源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66水平上可将所有参试材料聚成两大类,且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基本吻合.ISSR标记揭示出这48份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国内20个主要红花品种遗传多样性,为红花种质资源选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用ISSR分子标记法对不同地理区域的20个红花品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20个ISSR引物共产生38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带366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42%.10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15 2~0.790 6之间,说明不同红花品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来自不同地区的20个红花品种分为5个主要类群.其中,杞县刺红花单独为一类群.其余四个类群均未表现出品种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9份藜豆种质的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35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重复性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6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0条,多态性比例为78.1%。应用其中3条多态性ISSR引物(UBC889、UBC812、UBC825)的12条特异性条带,可以有效区分供试的9份藜豆种质资源。藜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70.97之间。利用UPGMA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为0.73处可将9个藜豆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其亲缘关系与种质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SRAP标记对纤毛鹅观草29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本实验利用11对能够在不同居群中扩增出稳定多态性条带的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平均每对引物获得9.34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47%.GS值在0.583 3到0.967 7之间,平均GS值为0.775 5,这表明,居群之间差异明显,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所有居群进行聚类,可聚为6类,其中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居群聚为一类;对不同生态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的聚类分析表明,各生态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RAP标记技术能较真实地反映纤毛鹅观草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可以用于纤毛鹅观草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川西北高原的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10条ISSR引物对25份材料共扩增出12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0.8%;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变化为9-17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的带数为12条,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变幅为3-16条,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8.5条.(2)供试的25份垂穗披碱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03-0.974,平均值为0.828,供试材料间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供试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分明显分成3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10个不同地区的大蒜品种进行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从30个RAPD引物当中,筛选出11个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22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1.18%,从1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5个具多态性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2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0.21%.对RAPD和ISSR两种标记分别运用Nei指数法,计算出10个大蒜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8和0.32.根据这两种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与生物学分类地位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实验稳定性上,ISSR优于RAPD,且ISSR比RAPD能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变异,RAPD和ISSR两种标记可用于大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10个不同地区的大蒜品种进行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从30个RAPD引物当中.筛选出11个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22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1.18%.从1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5个具多态性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2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0.21%.对RAPD和ISSR两种标记分别运用Nei指数法.计算出10个大蒜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8和0.32.根据这两种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与生物学分类地位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实验稳定性上.ISSR优于RAPD.且ISSR比RAPD能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变异.RAPD和ISSR两种标记可用于大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33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份大麦微核心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通过SRAP引物的筛选扩增、Shannon指数分析、遗传结构分析和聚类分析等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从72个标记中筛选到17对多态性良好的SRAP引物,共产生114个扩增条带.品种间的遗传多态性差异为0.230(em8-me6)~0.581(em7-me2),平均0.430 6.Shannon指数分析显示,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大麦品种含有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将115份大麦种质材料分为A—G共7组,划分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一致,其中A组和G组占总资源量的64.71%.AMOVA分析显示115份材料的遗传差异来自群体内,混合模型分析进一步显示供试样品可分为4类,分别对应亚洲、欧洲等四大洲.  相似文献   

9.
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鉴定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引物在34个南召辛夷种系中扩增条带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为南召辛夷的种系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71条带,其中59条多态性的条带(83.1%),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位点为9~15条,平均为11.8条;(2)选用多态性高、鉴别能力强的2对引物构建了34份南召辛夷种系基于22个位点的DNA指纹图谱;(3)34份南召辛夷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0.97。UPGMA聚类结果显示,34个南召辛夷样品可分为6大类群,且与采摘地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标记对14份青花菜材料和1份油菜参照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8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百分率为77.78%,被测材料的ISSR标记多态性较高.其中每条引物可扩增出4~17条多态性带,平均7条.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531 2~0.859 4,平均值为0.744 4±0.073 4.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青花菜材料和油菜参照材料彼此间区分明显,14份青花菜材料聚为2类.结果表明,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青花菜遗传分化并为青花菜种类的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