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了几种钴的β—二酮络合物对环巳烷液相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在环巳醇和环巳酮选择性为75%左右时,环巳烷转化率可达6~7%,比现在工业上采用的环烷酸钴催化剂的活性稍高一些。反应温度及仃留时间对上述指标影响较大。温度控制在145℃以上,反应时间30分钟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KX分子筛内原位合成的含CeO2助剂的酞菁钴为催化剂,考察了苯乙烯与过氧化氢的环氧化反应.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对苯乙烯的环氧化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对该条件下的环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用离子注入法在玻碳表面注入钴制备了钴离子注入修饰电极(Co/GC),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等表面分析手段对Co/GC电极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深度分布进行了表征。在环丙氟哌 酸(CIF)溶液中,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Co/GC电极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不同长、短轴以及不同内径的椭圆钴纳米环的磁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偏心率较小的椭圆钴纳米环,当内径不大时,系统的磁滞回线与圆形钴纳米环的磁滞回线相当类似;当内径较大时,系统的磁滞回线与圆形钴纳米环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当椭圆的偏心率增大时,由于存在较多的过渡状态,系统磁滞回线的台阶变得更为平滑,这可以通过系统的磁化过程进行解释.当椭圆的偏心率较大时,由于出现了大量的过渡状态,系统的磁滞回线呈现的台阶变得更加平滑.  相似文献   

5.
丁酸梭菌A69具有明显的吸氢氢酶和放氢氢酶活力,它们是丁酸梭菌产氢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温度、pH、氧三方面对两种氢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在厌氧情况下,30℃,pH7.0左右两种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6.
用真空熔烧方法在 4 0 Cr钢表面制得钴基自熔合金涂层。用金相显微镜和 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用环块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磨损试验 ,并进行了腐蚀试验。比较了钴基自熔合金涂层与激冷铸铁、GCr15钢的耐磨性及耐蚀性。结果表明 ,涂层主要由 Co基固溶体、共晶体和碳化物组成 ,真空熔烧钴基自熔合金涂层的耐磨性及耐蚀性比激冷铸铁、GCr15钢要高。  相似文献   

7.
苯丙氨酸希夫碱钴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配合物(Sal-Phe-M)催化氧化环己烯的性能,详细探讨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钴配合物(Sal-Phe-Co)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氧化环己烯的性能,找到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钴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烯的较好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8.
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不同偏心率、不同厚度的椭圆钴纳米环的磁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当系统的偏心率较小时,厚度越大的椭圆钴纳米环的涡旋态(“vortex”态)越稳定,此系统的磁滞回线保持圆形纳米环的主要特征;系统的偏心率较大时,系统的磁特性与圆形纳米环有较大差别,涡旋态的稳定性与厚度并无明显关联;对椭圆钴纳米环的自旋组态分析发现,椭圆系统在极化态(“onion”态)与涡旋态之间出现了更多的亚稳态  相似文献   

9.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 ,利用其晶胞直径约为 1.2~ 1.3nm的八面沸石超笼结构 ,通过邻苯二甲腈的四聚反应将酞菁钴在Co2 交换的NaY分子筛超笼里进行了原位合成 ,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可见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分析和热分析技术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对CoNaY分子筛中酞菁钴的原位合成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催化剂与纯酞菁钴有相似的紫外和红外吸收谱峰 ,这表明分子筛超笼中确实生成了酞菁钴。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超笼中生成的酞菁钴比纯化合物热稳定性好。提出了在分子筛超笼中合成酞菁钴的碱催化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配合物(Sal Phe M)对环已烯的催化氧化性能,详细探讨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钴配合物(Sal Phe Co)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环已烯的催化氧化性能,找到了钴配合物对环已烯的最佳催化氧化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配合物(Sal-Phe-M)对环已烯的催化氧化性能,详细探讨了苯丙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钴配合物(Sal-Phe-Co)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环已烯的催化氧化性能,找到了钴配合物对环已烯的最佳催化氧化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苯乙烯在酞菁钴—分子筛催化下的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和溶剂/水两相体系中,对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催化剂(CoPC-NaY)存在下的苯乙烯与次氯酸钠(NaOCl)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GC-MS联用仪和Varian 3400型气相色谱仪对环氧化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在溶剂/水两相体系中对苯乙烯环氧化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苯乙烯环氧化的主要放牧是苯基环氧乙烷和苯甲醛。在55℃时,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54%,对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达到65%。反应温度和氧化剂的加入量影响苯乙烯环氧化的转化率和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而反应时间只影响反应的转化率。在CoPC-NaY催化苯乙烯与次氯酸钠的环氧化反应过程中,氧化剂(OCl^-)首先进入大分子化合物酞菁钴驻留的超笼中,将氧转移到酞菁钴催化剂上,形成一个高价的钴氧化物中间体(O=CoPC);然后苯乙烯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相间扩散进入水相,并被分子筛吸附进入孔道,最后与钴氧化物中间体接触,此中间体将氧转移给苯乙烯,生成环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苯乙烯在酞菁钴分子筛催化下的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转移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和溶剂 /水两相体系中 ,对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催化剂(CoPC NaY)存在下的苯乙烯与次氯酸钠 (NaOCl)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GC MS联用仪和Varian34 0 0型气相色谱仪对环氧化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分子筛超笼中原位合成的酞菁钴 ,在溶剂 /水两相体系中对苯乙烯环氧化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苯乙烯环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苯基环氧乙烷和苯甲醛。在 5 5℃时 ,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 5 4%,对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达到 6 5 %。反应温度和氧化剂的加入量影响苯乙烯环氧化的转化率和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 ,而反应时间只影响反应的转化率。在CoPC NaY催化苯乙烯与次氯酸钠的环氧化反应过程中 ,氧化剂 (OCl-)首先进入大分子化合物酞菁钴驻留的超笼中 ,将氧转移到酞菁钴催化剂上 ,形成一个高价的钴氧化物中间体 (OCoPC) ;然后苯乙烯在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相间扩散进入水相 ,并被分子筛吸附进入孔道 ,最后与钴氧化物中间体接触 ,此中间体将氧转移给苯乙烯 ,生成环氧化物。  相似文献   

14.
对宁夏卫宁北山钴异常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宁夏卫宁北山钴异常沿石炭系土坡组地层呈带状分布,主要富集于石炭系土坡组地层的各种构造中;引起异常的原因是呈透镜状、网脉状、似层状分布的褐铁矿化体,而褐铁矿化是由富含钴元素的热液在有利的裂隙中运移、聚集后氧化而成;钴异常的形成经过以下过程:石炭系土坡组地层初步沉积了高背景值的钴元素,后期的构造为热液提供了通道和热源,热液萃取了地层中的钴元素,在有利的构造裂隙中聚集形成钴异常。  相似文献   

15.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钴化合物新药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用γ-丁内酯和异丙醇与氯化亚砜进行开环酯化反应得4-氯代丁酸异丙酯,再经相转移催化剂进行催化环合反应,无需分离直接水解得到环丙烷甲酸,总收率为85.8%.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r—丁内酯为原料与氯化亚矾和异丙醇反应生成r—氯代丁酸异丙酯,经固/液相转移催化(PTC)环合成环丙烷甲酸异丙酯,在液/液PTC条件下进一步水解成环丙烷甲酸,总收率为72.7%。  相似文献   

18.
作者合成和表征了3个通式为[Co2(PMTA)L4]的新双核钴(Ⅱ)配合物,其中,PMTA代表均苯四甲酸根四价阴离子,L分别为邻苯二胺(obda)、2-二甲氨基乙胺(Me2en)和3-二甲氨基丙胺(Me2pn)。根据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和电子光谱等手段,巳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均苯四甲酸根桥联的双核钴(Ⅱ)结构,其中,两个钴(Ⅱ)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作者还测定并解析了配合物[Co2(PMTA)(Me2pn)4]的变温(4-300K)磁化率,求得交换积分J=-0.28CM^-1。根据实验结果作者认为,在双核钴(Ⅱ)配合物中的钴(Ⅱ)离子间存在极弱的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固/液相转移催化(’TC)法,由r一氯代丁酸异丙酯合成了环丙烷铰 酸异丙酯,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环丙烷竣酸异丙酯的产率达 92%。  相似文献   

20.
以乙酸钴为钴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下,溶剂热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二维、三维钴微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自制的2-十一烷基-1-二硫脲乙基咪唑啉季铵盐(SUDEI)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出直径400~600nm,厚度约100nm的六角盘状二维产物,采用其他表面活性剂只能制备出三维的花状钴。初步探讨了溶剂热条件下钴微纳米颗粒的构筑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