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于受中国汉文化的影响深远,从韩语创制初期到现在,汉字词在韩语词汇中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因此学好汉字词对于韩语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甚至学好韩语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中国的韩语学习者在这方面是占有一定优势的,但由于汉字词的来源及种类不同,仍然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该文就试着将汉字词从形态和意义上进行归类,然后从教学经验出发,来探究韩语汉字词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广大韩语从教者和学习者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汉字文化内涵深厚,影响深远,周边邻国的语言创制,都或多或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韩语词汇中,汉字词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学习韩语过程中,汉字词的学习非常重要。我国的韩语学习者在韩语学习方面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但是,因为汉字词有着多种不同的分类,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会有一定的难度。文章将韩语汉字词进行分类,根据我国韩语学习者的特点,提出具备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期能够为韩语从教人员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姗 《科技信息》2009,(34):I0152-I0153
本文介绍了韩国语词汇中的汉字词的来源,并将韩语汉字词的形态和意义与汉语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以及异形同义词。通过比较,笔者阐明了针对汉语母语学习者进行韩语汉字词教学时,教师所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方飞 《科技信息》2011,(36):I0069-I0069
韩语中的汉字词占有很大比例,体现韩国语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展示着韩国人的独特创新性与批判性,对师生的教与学产生重大影响。汉字词主要来源于汉语界的汉字词、韩国人独创的汉字词及借用日语汉字词。汉字词在日常的运用和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发生着巨大变化,与汉语词在词的内涵、词义范畴、词的感情色彩、用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影响着师生对韩语的教授与学习,只有从不断的实践中才能达到对汉字词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5.
韩语词汇从来源上可分为自源词和外来词两大部分。严格意义上的自源词是指那些由自源词素构成的词,是韩民族语言符号的直接体现。外来词主要包括汉源词、日源词和西源词三类。汉源词不等同于韩语中的汉字词。汉字词内部包含了汉源词、日源词和汉源自造词三种类型。其中韩民族利用汉源词素自造的词,应该看作是区别于自源词和汉源词的一种中间状态。从结构上看,韩语词包括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词和合成词均可由自源词素、汉源词素、西语词素构成,特另q是合成词,其词素的组合形式更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中韩词;C比较研究中蕴含许多语言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应加强对该领域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汉字词占整个韩国语词汇的70%。汉字被韩语使用之后,发生了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变化。目的是找出汉语词汇与汉字词在结构上相同、类似、相反的情况,以及在词义和用法上的特点。这对语言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文、日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但是中日语之间极深的渊源也造就了日语的特点中充满了中国色彩。比如中国的汉字,被引入日语中经历了从表音到表义的过程,日本在吸收汉字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些汉语中没有的汉字,在日本被称为国字。日本人运用这些国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创造了很多新词汇。在中日翻译中,如何对待这些披着汉字外衣的日本词汇,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是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对于共同使用汉字的中日语来说,归化、异化又被赋予了一层特殊的含义。比如写真、寿司达人等异化译词,给我们带来了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的感受,对于这些异化译词,我们是否能够接受?哪些异化译词我们能够接受?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汉日翻译的实例,进行分析,探求影响可接受度的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不仅能够表现学生的韩语翻译素养,还能促进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作为翻译课程的重点培养目标,实践能力的培训内容已成为广大大学教师研究分析的热点问题。基于此,该文将结合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课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外事工作中的韩语翻译是在中韩两国交流合作中,外事韩语翻译人员在口译、笔译过程中为翻译对象服务的一项工作,该工作的进行需要专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政治意识和专业素养等。该文针对外事工作韩语翻译特点及类别进行阐述,并针对韩语翻译存在的不足提出其综合素质提升路径。翻译人员必须在深入了解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的基础上,在没有纰漏、实事求是的情况下进行翻译,以达到严谨、准确无误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鼓浪屿景区旅游文本的基础上,参照汉英译文,研究旅游文本的汉日翻译。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与语言上的历史渊源,译者往往在日语译文中直接沿用汉语文化词的汉字,这种翻译方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分使用,也会妨碍翻译目标的实现。因此,旅游文本中文化词的汉日翻译应充分考虑中日两国的文化异同与日本人的异文化接受能力,并参考汉英翻译策略,除直接使用对应的日语汉字外,还应综合运用增添解释性文字、适当删减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领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个难点,译者往往要面对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一棘手问题。文章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汉英大词典》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案例分析、翻译方法归类及总结,旨在为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找出较为合适的对策,为更好地宣扬中国汉字与文化、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杨晓琼 《科技信息》2009,(18):93-94
高校韩语培训班是为非韩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生的韩语基础薄弱,多是对韩语感兴趣或为赴韩前的语言准备而学。与韩语专业教学相比,韩语培训班的教学应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听、说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了韩语培训班的特点,针对学生听力水平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培训班学员韩语听力水平的多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校韩语培训班听力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韩语培训班是为非韩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生的韩语基础薄弱,多是对韩语感兴趣或为赴韩前的语言准备而学。与韩语专业教学相比,韩语培训班的教学应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听、说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了韩语培训班的特点,针对学生听力水平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培训班学员韩语听力水平的多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明 《科技信息》2007,(21):201-201
由于历史上韩国长期借用汉字的缘故,韩语在词汇、语音、语法方面都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其中词汇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韩语和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很大的延续性,特别表现在词缀方面。词缀问题是近年来汉语词法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但随着上会的变化发展,汉语的词法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韩语形态变化很丰富。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汉语后缀与韩语后缀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巢湖新建景区的发展,韩语公示语也被广泛运用。通过对环巢湖景区韩语公示语的翻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语言翻译中的误译错译现象,并且加以分析。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剖析中韩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文化缺省"现象。并从符合景观设计原则的角度出发采取"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文化补偿"方式,以正确转换语言的内容,准确传递中华历史文化,明确突出地方的特色为目标制定适合合肥环巢湖景区的韩语公示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HSK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HSK作文测试中出现的逆序词偏误进行了穷尽检索与统计分析。就逆序词的等级来看,乙级词的偏误最多;就逆序词的结构来看,联合结构的偏误最多;就国籍来看,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较之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偏误更多,他们更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出现大量混淆逆序词词性和词义的偏误。  相似文献   

17.
王众 《世界博览》2012,(21):38-41
正随电视剧做一场白日梦韩剧虽然有些情节看似虚幻,实则隐含了"身土不二"的哲学理念。对中国的"80后"来说,不论是否喜欢韩剧,大多都知道"欧巴(■)"一词的含义。尽管从人口和面积上看韩国不算大国,但中国国内韩语专业的学生总数却一点也不比其他主要语种少,很多人就是因为喜欢看韩剧,才选择学习韩语专业。  相似文献   

18.
胡磊 《科技信息》2013,(12):239-239
韩语听说能力是韩语语言能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就成了高职韩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听说课程在高职韩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重点介绍了听说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韩语播音主持专业兼有语言和艺术的双重性,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兼顾韩语语言和播音主持综合能力的培养。该文通过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探索任务型教学法在韩语播音主持专业中的应用可能性,以提高韩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的韩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韩语听、说技能的教学是韩语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何将听与说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充分高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韩语综合水平,是韩语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与改进的实际问题。本文从本校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