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B3LYP方法及6—31G(d,P)、6—31+G(d,p)、6—311G(d,P)和6—311+G(d,P)基组,对若干醇类阳离子CH3OH+、CH3CH2OH+和CH3CH2CH2OH+做了理论研究,优化了它们的电子基态的结构,计算了对应分子的垂直电离势(VIP)和绝热电离势(AIP).结果表明,这些离子的对称性与对应分子相同;自然布居分析计算表明,这些离子的正电荷主要分布在各H原子上;B3LYP/6—3ll+G(d,P)级别上计算的各分子的VIP值和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B3LYP/6-311G方法及溶剂效应中的极化连续模型,对含有dithiole-2-one的二苯并噻吩基乙烯化合物(BTDO)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并运用TD/B3LYP/6-311G方法计算了其电子吸收光谱,得到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气相中所得到的实验值相吻合;研究还发现第一激发三重态对应的是分子的HOMO→LUMO(π→π*)电子跃迁.通过分析其前线分子轨道,解释了不同溶剂下吸收光谱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B3LYP/6-311 G(d,p)、B3LYP/6-311 G(3df,2p)、B3P86/6-311 G(3df,2p)水平优化得到了亚胺、磷杂烯、硅亚胺和磷杂硅烯以及相应的质子化正离子的平衡几何构型.用优化的几何构型在B3LYP/6-311 G(d,p)//B3LYP/6-311 G(d,p)水平计算了标题物的旋转势垒.在B3LYP/6-311 G(d,p)//6-311 G(d,p),B3LYP/6-311 G(3df,2p)//B3LYP/6-311 G(3df,2p),B3P86/6-311 G(3df,2p)//B3P86/6-311 G(3df,2p)水平计算了标题物的质子亲和能(E)、质子化反应自由能增量(AG298^θ)和质子化反应的焓变(△H298^θ).计算结果表明标题物有强的π键和负值较大的质子亲和能、△G298^θ、△H298^θ,有稳定的质子化正离子产物.计算的旋转势垒说明标题物分了中Ⅰ的π键最强,Ⅲ的π键较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B3I,YP、B3PW91、B3P86、B1I。YP、BMK、MPWB1K、PBE0、CBS-4M和M062X方法结合6-311+G(2d,p)基组计算了N—N02键离解能。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MK和B3P86方法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2.0kJ/mol和6.3kJ/mol。B3I。YP、B3PW91、B1LYP、MPWBlK和PBE0方法的计算结果比实验值低,且B3LYP、B3PW91、B1LYP、M062X和CBS-4M方法的计算结果得到的平均绝对偏差和最大偏差都比较大,因此不能准确计算N—Nitrosulfonamide的N—N02键离解能。利用BMK/6—311+G(2d,p)方法进一步研究了N—Nitrosulfonamide化合物的取代基效应。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在lpNl-BD。(O1→N2)的E和Hammett常数之间,键离解能和lpN1→BD’(O2-N2)的P”之间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在RHF/6-31G(d,p),RHF/6-6-31+G(d,p),MP2/6-31+G(d,p)和B3LYP/6-31+G(d,p)水平优化得到了桶烯和相关分子的平衡几何构型,进一步用MP2/6-31G(d,p)//RHF/6-31+G(d,p),MP2/6-31+G(d,p)//RHF/6-31G+(d,p)和B3LYP/6-31+G(d,p)//BLYP/6-31+G(d,p)水平计算桶稀、双环[2.2.2]-辛二稀和双环[2.2.2]-然的气相氢化热(△H^0(298K),气相氢化自由能(△G^0(298K)和同键反应芳香性稳定化能(HASE),计算结果指出桶烯有的G(sp^2)-C(sp^3)单链,小的∠C-C-=C键有和比较大的氢化热,同键反应芳香性稳定化能为正值,表明桶烯为反双环芳香性分子,实现了标合物反芳香性的几何、能量的判定。  相似文献   

6.
O(1D)与CF3Cl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O(^1D)与CF3CI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d),B3LYP/6-311+G(2df,2pd)计算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并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单点能量,为了确证过渡态的真实性,在B3LYP/6-311+G(d)水平上进行了振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O(^1D)与CF3Cl反应中存在4个反应通道,其中生成产物:P1(CF3O+Cl)和P2(CF3+CIO)的通道应为主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7.
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在B3LYP/6—31G的水平下采用了GIAO方法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子均有分子内氢键形成,且分子内氢键的键长为0.17nm左右.讨论了羟基引入之后对邻近C的化学位移的影响.从取代基对NMR的影响来看,随着取代基对苯环的供电子能力的加强,取代基邻近的一些C的化学位移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8.
HCl分子基态(X^1 ∑^+)的平衡几何与势能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二次组态相互作用的QCISD和QCISD(T)等理论方法,在D95(d),6—311G(d,P)和6—311G(3df,3pd)基组下,对HCl分子基态的平衡结构、离解能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利用QCISD/d95(d)对HCl分子的基态进行了单点能量扫描,并将扫描结果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由拟舍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与X^1 ∑^+态相应的光谱常数(Be、αe ωe和ωeXe),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
雄烯二酮特征代谢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 G(d,p)//B3LYP/3-21G(d)水平上,对6α—羟基雄酮(6α)和6β—羟基雄酮(6β)分子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它们的平衡几何构型,并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基态6β比基态的6α总能量低,较稳定;在PM3/CIS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电子光谱,得到了由基态到各激发态的垂直跃迁能和相应的振子强度,从理论上预测了该二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  相似文献   

10.
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MP2从头算方法,在6-311G(d,p),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O+HO2-C02+OH,CO+NO2-CO2+NO2个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和反应机理,沿IRC分析指出反应均为协同完成的一步反应.同时计算了2个反应的活化位垒和反应焓变,并与实验估计值进行了比较.对CO与H02的反应采用MP2/6—311++G(d,p)方法,计算所得反应位垒为100.98kJ/mol,与实验估计值93.60kJ/mol基本接近,对CO与N02的反应采用B3LYP/6—311++G(d,p)方法,计算所得反应位垒为115.99kJ/mol,比实验估计值141.51kJ/mol低25.52kJ/mol.计算同时表明2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不同氧化锆相的晶体结构参数,在所有晶相模型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一般温度和压力下不同晶相稳定程度不同的原因。使用3种不同的泛函计算了不同晶相的电子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电荷差分密度,发现在氧化锆高温稳定相体系中,由于强关联电子的相互作用增强,传统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泛函及其修正的Hubbard U方法都会严重低估能带带隙,因此所得各层能带位置不准确,而使用B3LYP杂化泛函计算的结果则可以很好地与已有实验结果相吻合。结合杂化泛函计算出的态密度和差分密度数据,在理论上从电子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了氧化锆不同晶相的稳定性、导电性及光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2.
Ru2Si3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赝势平面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正交相Ru2Si3的电子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Ru2Si3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 禁带宽度为0.51 eV; 其能态密度主要由Ru的4d层电子和Si的3p层电子的能态密度决定; 静态介电函数ε1(0)=16.83; 折射率n0=4.1025; 吸收系数最大峰值为2.8×105 cm-1; 并利用计算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Ru2Si3材料的介电函数、反射谱、折射率以及消光系数等光学性质, 为Ru2Si3光电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聚炔基芴衍生物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从头算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分别优化了炔基取代芴的单体和三聚体的基态及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系统分析了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以探索电子跃迁机理.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分子的电子光谱,得到三聚芴炔的最大吸收及发射光谱分别为417和447 nm,与实验结果接近.同时探讨了单体和低聚体系不同的发光特征,指出炔基芴的低聚体系是良好的蓝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对Ru:LiNbO3晶体基态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Ru:LiNbO2基态平衡时的几何参量、内部坐标进行了优化计算,且计算出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布,并分析了不同原子对能带结构的影响.对光学性质进行计算,得出Ru:LiNbO3的介电函数以及吸收谱,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本研究为向LiNbO3晶体中掺Ru和进行含Ru的双掺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系列不同Er3+离子掺杂浓度的硼铋酸盐玻璃样品,在常温条件下测量了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通过分析Er3+离子4I13/2能级的荧光衰减几率,建立了Er3+基于OH-基团作为猝灭中心的浓度猝灭模型。通过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机理计算了Er3+离子在硼铋酸盐玻璃中发生荧光浓度猝灭的相互作用微参量,并与其它玻璃基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系统地计算了温度为313 K时laB6基态的电子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 能带结构分析表明laB6 属于导体, 其价带主要由B 的2p 态电子构成, 导带主要由La 的 5d, 6s 态电子构成, 静态介电常数ε1(0)=213.7, 折射率n(0)=14.803, 吸收系数在可见光范围内最小波谷为21585 cm?1; 并利用计算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laB6 的介电函数实部和虚部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光学常数, 即折射率、反射谱、吸收谱、光电导率和能量损失函数等; 其理论透光率的计算得出, 在紫外和近红外透光率几乎为零的情况下, 对可见光仍有很高的透光率, 呈“吊铃型”. 研究结果为laB6 在窗用隔热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在真空和溶液中对两个钴多吡啶配合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溶液中优化的几何结构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以在溶液中优化的几何结构为基础,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计算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并模拟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图.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溶剂效应对带有较多正电荷的钴(III)多吡啶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影响较大,同时对实验测得的强的吸收带进行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B3LYP/6-31g(d)基组水平上,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优化了B24N24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所得B24N24团簇的几何结构对称性分别为S4、C2、S8和O;在基态稳定结构基础上, 得出其输运性质, 既非p型输运材料, 亦非n型输运材料, 即不具有输运性质;在优化好的基态结构基础上, 又研究了它的红外和拉曼分子振动谱, 四种团簇的红外-拉曼振动谱的振动强度排序均为O>S8>S4>C2;随后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同样在B3LYP/6-31g(d)基组水平上, 计算了这四种物质在CH2Cl2溶剂中的UV-Vis吸收谱特性, 研究表明跃迁能级数量越多,吸收谱振动强度越强, 并且这些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谱的振动强度排序为S4>C2>S8>O.  相似文献   

19.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系列钌多吡啶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DNA键合倾向进行研究,分析这些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性质,合理地解释这三个配合物与DNA键合倾向性质.另外,用TDDFT方法,对三个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进行计算和模拟,计算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并研究配合物的主配体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利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3D/EP)复合材料.通过吸水实验,研究了该材料的吸湿规律、温度对吸湿的影响以及吸湿过程中复合材料力争陛能的变化.结果表明:C3D/EP复合材料吸湿初期符合Fick扩散定律,但整个吸湿行为可用Sigmoidal曲线来描述;温度可加速C3D/EP复合材料的吸湿速率,并使平衡吸湿量提高;在吸湿过程中,C3D/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吸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先快后慢,与吸湿曲线相对应,而且温度越高,下降越明显,表明吸湿量的大小决定了力学性能的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