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rafting is widely used for various aspects of plant biological research. We reviewed grafting methods and graft development processes for herbaceous plants. We introduced also methods of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aft union and compatibi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rafting in understanding translocation of substances and long-distance signaling in plants.  相似文献   

2.
对聚烯烃(聚乙烯和聚丙烯)进行马来酸酐单体接枝改性是拓宽聚烯烃使用范围的重要手段.文章对聚烯烃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反应机理、接枝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接枝率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聚烯烃熔融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3个槭树品种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紫果槭、岭南槭、长柄紫果槭3个槭树品种嫁接适期、嫁接方法及其配套管理技术的试验及其分析,结果表明:紫果槭、岭南槭、长柄紫果槭3个品种对砧木三峡槭的亲和力差异性较大,其中紫果槭最好,嫁接成活达80%以上;3个品种嫁接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紫果槭、岭南槭、长柄紫果槭;3个品种秋季的嫁接成活率均高于春季;砧木的移植有利于提高春季紫果槭嫁接的成活率;套袋保湿能提高嫁接的成活率;绑扶固定措施能对嫁接苗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可提高嫁接的成苗率,且有助于嫁接苗形成一个较好的树型。  相似文献   

4.
茄子嫁接技术是防治茄子土传病害黄萎病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嫁接方法等是影响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不同嫁接方法、不同嫁接时期、嫁接苗愈合期管理等有关嫁接技术的研究,找出了最佳嫁接技术方案,可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嫁接技术主要有劈接法,靠接法等,可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和特征等属性选择适当的嫁接方法,以利于植物的再生长。对嫁接技术提高植物抗冷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作为一种提高部分茄类和瓜类植物抗冷能力的应用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研究嫁接提高瓜类和茄类植物抗冷能力的机制,主要是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降低了质膜透性,改变了植物内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的含量,增加了保护酶活性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不同砧木嫁接青钱柳,分析不同嫁接组合接穗和砧木生理指标的差异,探讨砧穗生理特性与嫁接成活的关系,为青钱柳砧穗嫁接亲和性的早期预测和砧木选择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枫杨(F)、薄壳山核桃(B)和青钱柳(Q)作为砧木嫁接青钱柳接穗(3种嫁接组合),采用切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测定嫁接后0、40、70 d各嫁接组合砧...  相似文献   

7.
采用预辐照方法将甲基丙烯酸接枝到微晶纤维素粉末上.研究了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ESR研究了反应机理,表明辐照后,微晶纤维素表面产生了过氧化(或沦陷)自由基,由它引发接枝共聚.使用IR光谱、SEM、X—衍射等手段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嫁接技术主要有劈接法,靠接法等,可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和特征等属性选择适当的嫁接方法,以利于植物的再生长.对嫁接技术提高植物抗冷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作为一种提高部分茄类和瓜类植物抗冷能力的应用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研究嫁接提高瓜类和茄类植物抗冷能力的机制,主要是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降低了质膜透性,改变了植物内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的含量,增加了保护酶活性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二甲苯作界面活性剂,通过固相接枝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对等规聚丙烯进行改性.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例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裂解气象色谱-质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双单体(马来酸酐和苯乙烯)接枝聚丙烯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其接枝率要明显高于聚丙烯单接马来酸酐.  相似文献   

10.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固相合成以及酸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增加聚丙烯 (PP)极性的方法很多 ,最常用的是熔体接枝法 ,但是它的最大缺点是无法得到高接枝率的极性 PP。该文研究了马来酸酐 (MAH )固相接枝 PP的方法 ,通过对反应方法的优化得到了接枝率较高的 MAH接枝 PP。与通常采用的熔体接枝法进行对比 ,固相接枝法是一种有效的得到高接枝率 MAH功能化 PP的方法。分析了 MAH固相接枝PP产品中酸酐含量 ,将滴定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结合 ,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定量分析测定酸酐含量的工作曲线与公式 ,可用于快捷表征酸酐功能化聚丙烯中的酸酐含量  相似文献   

11.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casein with acrylonitrile wascarried out using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an initiator.First,solubility of casein in several solvents was studiedin order to choose a solvent for graft reaction.Percentgrafting and grafting efficiency under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initiator and monomer,and various times wereevaluated.A method to separate side chain from graftcopolymer was explored.Side chain length and its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FTIR spectra for side chain,casein,and grafted copolymer were taken to establishthe occurrence of grafting.The thermal property ofgraft copolymer was measured and confirmed that the T_pof the copolymer was improved appreciably.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和熔融接枝技术制备了可反应性相容剂HDPE-g-ITA和HDPE-g-(ITA co-St),借助气相色谱和热重分析技术,确定了熔融接枝工艺和工艺参数。应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物的化学结构,证明熔融接枝过程中部分羧基脱水生成酸酐;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测定结果表明,衣康酸(ITA)的接枝能力较马来酸酐(MAH)强,引入第二单体苯乙烯(St)对提高ITA的接枝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llus formation and intracellular Ca2+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graft unions inGinkgo biloba L.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grafting, part of the undamaged living cells at the graft interface of the stock and scion in the regions of the cortex and pith began to dedifferentiate or divide. 8 d after grafting, a great number of callus cells were produced from the cortex and phloem, while callus bridges linking the stock with scion formed between the callus cells of the graft partners from the cortex. A membrane Ca2+ probe, chlortetracycline (CTC), was used to locate the intracellular Ca2+ distribution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rtical and pith parenchyma cells were the first to show remarkably increased CTC-Ca2+ fluoresc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cortical and other parenchyma cells play a leading role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graft unions by earlier dedifferentiation and more rapid production of callus cells.  相似文献   

14.
制备木质素的接枝共聚物是利用木质素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分子接枝反应方式制备了木质素-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研究反应物分子量与接枝反应概率、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接枝接近完全;木质素参与反应的概率与分子量有关,高分子量者最高,低分子量者次之,中等分子量者最低;低分子量木质素与聚丙烯酸酯形成以聚丙烯酸酯为主链的悬挂式接枝共聚物,较高分子量木质素则与聚丙烯酸酯形成以木质素为核的包覆式接枝共聚物,两者往往共存于同一接枝分子中;接枝产物中基本不存在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5.
RNA-MEDIATED GENE SILENCING IS A UNIVERSAL GENE- REGULATION SYSTEM FUNDAMENTAL IN BIOLOGICAL PROCESSESAND PHENOMENA OF THE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 TRIGGERED SEQUENCE-SPECIFIC MRNA DEGRADATION[1―3]. RNA SILENCING OCCURS IN A BROAD RANGE OF EUKARYOTIC …  相似文献   

16.
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合成及接枝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氯丁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提取剂和提取时间对四元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测定的影响,并讨论了MMA/VAC配比、AA用量对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用丙酮作提取剂,提取时间为48h,接枝率数据较理想;试验中BPO质量为CR的1.2%-1.5%,CR/VAC/MMA/AA的质量配比为100/45/15/10时,其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嫁接是繁殖薄壳山核桃的重要手段,拟从蛋白质水平揭示薄壳山核桃嫁接愈合的机理。【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MALDI-TOF/TOF-MS,研究了薄壳山核桃嫁接愈合部位4个发育时期(嫁接后第1、6、10和25天)的差异蛋白。【结果】共成功鉴定48个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按功能可分为7类,包括能量代谢、抗性及防御、细胞生长、次生代谢、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以及未知功能蛋白。【结论】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脱羧酶、三磷酸腺苷酶能够为嫁接愈合提供所需的能量;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还原酶能够有效清除嫁接愈合过程中积累过多的活性氧; 可溶性无机焦磷酸酶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 类胱天冬蛋白酶、α微管蛋白可能参与管状分子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开发非织造布用粉末型粘合剂对热塑性聚烯烃进行了接枝改性的分子设计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量的接枝助剂和引发剂条件下,可用马来酸酐对聚烯烃高聚物进行共聚接枝,制得的粉末状改性聚烯烃聚合物具有熔点低,粘合力强的优点,可以作为粉末型非织造布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19.
美国山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细胞学特征。【方法】以2年生‘马罕'实生苗为砧木,接穗取自‘波尼'品种的1年生枝条,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对其嫁接愈合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美国山核桃的嫁接愈合过程历经砧穗隔离期(1~9 d)、愈伤组织生长期(9~20 d)、形成层环构成期(20~25 d)和新生维管组织分化期(25~40 d)4个时期。嫁接后1个月左右形成愈伤组织桥和形成层环,为嫁接成活的关键期; 在未成活的嫁接体中,愈伤组织细胞较少并褐化,不能完成愈合过程。【结论】美国山核桃接穗愈伤组织大量发生的时期早于砧木,愈伤组织大量发生期与叶片展开在同一时期; 愈伤组织主要在形成层处产生; 愈伤组织生长受阻,嫁接愈合过程中断可能是影响嫁接成活的重要内因。因此,为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形成层环的构成创造有利条件,是嫁接技术改进、提高嫁接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酸钾(简称Ni(Ⅳ))为氧化剂、纤维素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纤维素表面引发苯乙烯接枝共聚合反应,测定了不同的Ni(Ⅳ)浓度、单体与纤维素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接枝共聚合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得到了高接枝参数的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