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万历年间,西方数学随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到来而传入中国;同时,徐光启等士人也向传教士学习,并提出了“会通以求超胜”的思想,试图融合中西数学;《同文算指》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产生的。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同文算指》的编纂过程及其资料来源,指出《同文算指》不仅翻译了丁先生《实用算术概论》的部分内容,同时还参考了明代算学家周述学的《神道大编历宗算会》和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是李之藻试图会通中西数学的一部著作。这对认识明清之际中西数学会通的历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的传播是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关键。《奇器图说》是中西力学知识会通的里程碑式作品,对于研究明清西方科学知识在华的传播极具代表性。在比较明末中西力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明清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不同路径;以明清学者对《奇器图说》的认知为例研究受众群体对西方力学的认知特点,并分析明清受众特质对其影响,揭示出明清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出力学知识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动力与阻碍,及传播模式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MTI(英语笔译专业)学生翻译团队所参与的五洲传播中心(CICC)《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汉译英项目为例,从项目管理角度论述互联网背景下多人协作翻译活动中术语管理流程。针对翻译活动中如何确定术语译法、保证术语一致性和维护术语这三大问题提出优化术语翻译规则、建立审核讨论机制以及应用CAT等解决措施,希望通过完善术语管理方案为类似项目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为今后学生翻译团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晶球宇宙体系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最早介绍入华的宇宙结构学说,与天主教义紧密相关.文章全面梳理了明末传华的这一理论及其西方来源,以及在明清之际所造成的反响.利玛窦根据丁先生<(天球论)注解>所译介的水晶球宇宙体系最为系统,影响也最大.水晶球宇宙体系虽是当时欧洲正在被淘汰的理论,但因它较早传入中国,对当时的士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就是在西方天文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之后,对那些追求宇宙真实结构的人而言,依然深有波及.水晶球宇宙体系对明清之际中国人宇宙观的塑造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早把西方的数学带到了中国,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交融的纪元,给中国传统数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西方教学文明在东方闪耀;他用数学赢得了民心,影响了一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为输入西学铺路,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士人对西学的看法,特别是分析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发展的源流及其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希冀从整体上把握明末清初士大夫接受西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和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科学技术再次涌入国门,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经典物理学得以在华夏大地广泛传播,为中国从传统物理走向近代物理并逐渐融入世界物理学发展的主流奠定了基础.文章探讨了其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了这一过程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强调指出:加快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关键,不仅仅是引进和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在于走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从1901年制定《化学名目与命名法》到1932年颁布《化学命名原则》这段时期中32本化学教科书,在对83种元素的汉译名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第一,化学教科书中元素汉译名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时段特征,即1901~1920年多数采纳徐寿的译名,1921~1932年基本采纳1915年《无机化学命名草案》中的译名。第二,在一些重要元素H、N、0、F、Cl、C、P、Hg的译名上,前一时段采纳较多的轻、淡、餐、弗、缘、炭、嶙、汞的译名,在后一时段改而采纳氢、氮、氧、氟、氯、碳、磷、銾的译名。结论中对赖特关于术语竞争的觅母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
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术语学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突出强调了术语学建设在当前所具有的空前迫切性。只有把术语学当作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综合学科来建设,才有可能切实地把这一学科的建设搞起来。加强术语学的理论研究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根本,而就术语学理论研究联合申报立项可以作为当前工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近出张柏春君著<明清测天仪器之欧化>[1]一书,书中主旨在于考探西学东渐以来,欧洲近代科学与应用技术对17、18世纪中国测天仪器的制作和对中国天体测量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它的历史地位等等诸问题,并做了深入的研究.该书立题新颖,内容扎实,插图尤为丰富.读后略抒管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指南针产生以后,中国学者对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南,从理论上做过探讨.这些探讨大都是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而展开的.万历年间,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关的科技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影响下,中国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讨指南针理论问题.在这些探讨中,阴阳五行的作用淡化了,而从力学角度做的分析却增加了,这是前所未有的.在传教士中,南怀仁的指南针理论最为系统,但他的理论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学的范围,并非吉尔伯特的磁学理论.南怀仁的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中叶,仍有中国学者用南怀仁理论解释指南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