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防范化解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搬迁户返贫风险,构建脱贫长效机制,运用生态—产业耦合分析框架研究了返贫风险来源.研究结果发现,严格的生态功能定位和薄弱的产业发展基础是扶贫搬迁户返贫风险的主要来源,化解返贫风险需要实施生态—产业的耦合治理.为此,提出了从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创新生态治理体制、整合扶贫资源等方面建立起武陵山民族地区脱贫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民族群体与其自然环境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民族生态学构建了有用的框架来分析与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管理利用、社区发展等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和实践人与环境,民族与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理念.在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民族生态学视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观照生态网络运行中的经济、文化、社会因素.从实践角度而言,民族生态学理论方法能正确认识西部地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建议,有助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有效保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带动生态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生态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部分地区理念手段较为滞后,农业生产污染亟需解决,农村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仍需加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必须以新时代“两山”理论为指导,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绿化工程,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乡村生态振兴的时代红利,共建美丽清洁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获得蓬勃发展,成为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文章以白庙村为例,分析了拥有优势资源的民族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并提出在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理念指导下深入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借鉴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经验,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倡议构想。基于研发经费(RD)投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创建、科技创新体系完备、产业融合与集群化发展四个维度,全面设计了"一带一路"倡议与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并针对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治藏方略",习近平指出要充分考虑青藏高原特殊自然条件和群众风俗习惯,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生态环境保护的更好.青藏高原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保护好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本文通过对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代表的云南藏区的实际调查,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式,结合生态人类学、民族植物学、民族生态学和藏学,从理论上提出并研究"云南藏族生态文化"的概念以及"云南藏族生态文化核心体系",并对云南藏族生态文化的实践应用展开论述.云南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将为习近平"治藏方略"在云南藏区的有效实施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中国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霞林 《科技信息》2007,(19):245-245,243
党中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依据当下生态政策发展趋向所需,立足于岭南传统文化,借鉴岭南建筑"被动生态"原理的精髓,通过分析岭南地区乡村生态建筑的建筑空间分布、建构格局、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等方面因素,查找当下岭南地区乡村建筑的适应性问题.结合现状,以微观介入的形式,运用现代生态建筑技术,试图提出岭南地区农村建筑的生态化改造策略,以求推动岭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生态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民族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回顾新中国民族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审思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理念需要创新,民族高师院校"存在教育"的缺失,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薄弱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开展和实施民族高等师范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民族生态学的概念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族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生态文化问题,而"狭义民族生态学"则是把生态文化看成是生态人类学的另一种表述。"狭义民族生态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擅长于对传统知识的研究。民族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也需要民族生态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与已有的旅游土地流转相关研究对话,提出乡村旅游开发土地征收负面效应话题,阐释案例地土地征收的"西南民族地区"特殊影响因素,凸显乡村旅游开发土地征收问题具体案例研究的必要性,再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土地征收中政府的角色与行为逻辑,对西南民族地区4个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景区在土地征收中出现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案例分析,使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具体呈现,为研究乡村旅游土地流转问题提供一个视角,为地方解决乡村旅游征地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中国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面临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变成了是一个囚徒困境博弈过程或智猪博弈过程,甚至有时出现变成了逆向选择的后果.为避免这种博弈就成为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发展高效的生态经济、强化协同的生态政治、建设独特的生态文化、构建和谐的生态社会、构筑优美的生态环境等5大方面出发,提出着力推进武陵山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实现绿色崛起的现实路径和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民族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应用,分析了景观生态研究中的空间信息特征、信息源和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中的尺度问题.总结了景观生态研究中的空间信息分析在民族地区的景观格局与过程、景观动态与空间模拟、景观分类与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民族地区的景观生态研究应重视空问信息的处理和民族生态环境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联系欧亚各经济体的纽带,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以地理空间信息、统计和分析数据为基础,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分析,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空间辅助决策框架,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提供科学的认知和决策分析服务。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基于词云可视化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热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对比分析,同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乡村振兴开展了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农村"、"农业"、"发展"等词频排在前30位的高频词汇占《规划》文本字数的16%,"农村"位于高频词及高频词语义网络图的核心位置.2)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热词与《规划》热词的重合度在35%~60%之间波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与《规划》出现"乡村振兴"、"文化"、"生态"三个新增热词.2004~2018年乡村振兴议题的政策内容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持续推进阶段(2004~2013年)、稳步实施阶段(2013~2016年)、改革振兴阶段(2017~2018年).3)2017年乡村振兴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议题讨论以及宏观分析,而2018年议题研究热点逐步转移到实践路径与实施对策等具体领域.在此基础上,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提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研究的重点领域:空间区划与协同治理、农业产业生态系统、乡村人地系统优化等.  相似文献   

17.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最是一年春好处". 中国雄踞东亚大陆,是历史悠久、光景常新的农业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民宿在我国大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因缺乏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与规划方法的指导,民宿盲目开发、无序发展与恶性竞争的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民宿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全面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推进民宿之间的统筹协调与协作发展,成为规划人员和民宿运营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民宿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民宿群的概念,基于区域的视角提出民宿群规划的策略,并以宿迁中心城市近郊乡村地区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对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研究在分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上,以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凝练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智慧转型、文化赋能和产业优化”思想内核,识别了绿色生态冲突、产品创新不足、服务体系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关键性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绿色和生态优先为发展主调、以文化与品牌IP为产品的主打、以游客体验感为消费驱动内核、以人才与运营管理为关键保障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拓展了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可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自推进六年多以来,成果斐然,正逐步成为中国分享自身发展红利的重要途径,也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旨在"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表现出了新型的共同发展模式、新型国际协作模式与新型国际交往模式,更超越了西方学术界对"地缘"概念的狭隘理解,推动着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的新型区域合作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