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教在致力于天国世界构建的同时,也致力于现实人间仙境--洞天福地的营造.这里树木葱茏、环境幽雅,既是神仙居住之所,也是道士修道成仙之地.而对仙境的描绘,构成了古代小说中色彩绚丽而令人神往的一个组成部分.<聊斋志异>在道教仙境题材上,继承晋唐小说并有着进一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桂东南地区是广西道教集中之地,该地区聚集了道教三个洞天福地,自古以来道经对该地区道教洞天福地存在许多争议:有道书认为白石山洞天不在此地,道书之间对该地区三大洞天的起始时间也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该地区三大洞天的成因至今莫衷一是。随着佛道关系的发展,这三大洞天福地发展侧重点如何也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相异的源头端在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文章对这两种理论的思想渊源、本质及利弊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超越"天人相分",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即,在人和自然平等互动关系基础上实现人对自然的认识、理解、融入、渗透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霍童山之所以成为“华夏第一洞天”,原因之一是卓绝的地理环境,二是道教思想和人文环境先进性。“霍童洞天”是自然山水景观与仙文化绝妙溶舍的有情山水。霍童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交织的人文山水氛围——“通于天”的人间仙境,足以满足当今世界都在苦苦追寻的宜人环境绿色人居的要求,是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的极佳处所。霍山,早在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已有记载,称其位于福建晋安(当时宁德尚未建县,其地域属晋安郡管辖),是葛洪推崇的几座修道名山之一。据汉刘向《列仙传》,相传周时霍桐仙人在此山修炼,故名霍桐山。《寰宇记》云“列仙霍童游处,天宝六年敕改为霍童山,亦曰游仙山”。到了初唐至北宋时期朝廷三次排列洞天福地,霍童山均被列为三十六洞天之首,在唐宋七百年间道教发展的巅峰时期具有极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唐代仙道小说中,"不乐飞升"的母题是唐人热衷于富贵功名的时代心理的折射,"神仙思凡"母题是道教重生恶死的生存观念和重视现实人生的世俗品格的表现。"不乐飞升"和"神仙思凡"的母题共同彰显了道教重生的现世特征。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论述了道教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道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规定、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学意义;指出道教在"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的深刻论述及制定的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值得现代人加以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是李泽厚始终关注的话题,他通过运用"西体"--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康德主体性哲学,对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进行消解与重构,认为"天人舍一"不再是基于农业小生产的"顺天"、"委天数","天"不再是主宰与命定的决定者;人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人通过实践,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积淀",并运用这一"积淀"去实践于自然,实现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从而实现"天人和一"."杂糅与调试"是李泽厚"天人舍一"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泰山中路是包括从泰山脚下的蒿里山,经泰城到极顶的一条旅游线路,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以帝王祭祀泰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封禅文化和以"泰山治鬼"为主要内容的泰山鬼文化互相融合的泰山文化的主流,在历史上自然形成了天上仙境(岱顶)--人间闹市(泰城)--阴曹地府(蒿里山)的三重空间,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带,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家属于中国哲学学派,始于老庄,尊崇道法自然,"道"是其理论核心。道教以道家学术思想为纲,吸纳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巫史文化、鬼神崇拜以及各类方术等民间信仰元素,是中国特有的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制度化宗教。道家与道教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道教是对道家的继承与发展,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但是二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何谓"三元"     
"三元"之说,源于道教。道教把天、地、水称之为"三地",所信奉的神亦即天官、地官、水官。《唐六典》称:"道  相似文献   

11.
贤能优劣论     
统治阶级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用人选择。“贤”是“德”的又一种表述,没有标准可界定,统治阶级择人用人,在战乱等非常用人时期,多用“能”,而在和平守成时期,立即改为用“贤”,而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能”,既可治国,又可安邦,却不常被用。  相似文献   

12.
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明显的冲击和影响,突出表现为外部需求减少,而且这种冲击和影响目前看起来还没有马上停止的迹象,其深度和广度有可能在今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4.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从“无兵的文化”到“竞逐富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兴盛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捍卫自己利益的能力和决心有关,也与一个能够发挥市场优势的制度安排有关。因此,在一个以竞逐富强(thepursuitofpower)为原则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世界中,中华民族在进行经济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必须改变自己文化上无兵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一、对“李约瑟问题”的反思上个世纪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问题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科学和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 ,中国社会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近代科学和技术?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和技术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围绕“李约瑟问题” ,中外学者不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而且更多地讨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这些讨论对于中国科…  相似文献   

17.
18.
实事求是包括了解、掌握“实事”与从“实事”中“求是”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但许多研究者却很少涉及如何从“实事”中“求是”的问题。这是一个不足。毛泽东“求是”,一是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矛盾、矛盾方面以及条件的特点,综合、比较,得出结论。二是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概括实践发现的联系,揭示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近代科学的早期,人们认识规律采用的主要是“实验一归纳法”,现代科学则侧重于运用“假设一演绎法”。解决从经验事实中“求是”的问题则有主要依靠逻辑方法和主要依靠理智去发明等主张。这些不同的方法都有许多成功的实例。我们应当学习、掌握这些方法,并把它们结合起来,以利于我们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孽海”与“花”的含义,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孽海花》。本通过对小说本和有关资料的研析,指出《孽海花》中的“孽海”主要指当时正在沉沦的中国社会环境,“花”则既指名妓傅彩云,也指晚清“名士”。  相似文献   

20.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提出,对新时期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就对“四个尊重”的提出及内涵和辩证关系等方面问题的理解作一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