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沂水流域具有良好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汉晋时期这里的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田水利得以兴建,农作物得到广泛种植,彰显了农业经济颇具规模.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广泛应用,重农思想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本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创造了汉晋时期以沂水流域为代表的黄淮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辉煌阶段.  相似文献   

2.
用寺河南、二里头、新砦等新石器晚期遗址的环境指标,讨论了豫西地区的史前(4.2~3.5 kaBP)农业生产环境.寺河南遗址地层孢粉组合指标显示,该区龙山文化晚期气候暖湿,除粟作农业外还有一定的稻作农业生产;进入二里头时期气候趋于干旱,旱作农业快速发展.新砦、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C、N同位素数据表明,两个时期人们的食谱主要是C4类作物,畜牧业的进步表现在二里头时期肉食比例高于龙山时期.同时镰刀类工具代替斧铲类工具的事实表明,二里头晚期旱作农业已经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3.
清代(1644~1911年)是广西农业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时期。通过对清代广西水旱灾害史料的量化统计和史料分析,发现清代广西水旱灾害频发,对农业损害极大,水旱灾害多发生于漓江、浔江、桂江、黔江等广西传统农业开发地区,连年灾害促进了人口向广西西部的转移,山区的土地开发和种植耐旱耐瘠的杂粮作物成为清代灾害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4.
民主革命时期,伴随着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国农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推翻半殖地半封建的反动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农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力是解决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业危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蒋旭荣  关欣 《科技潮》1998,(10):63-64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按照目前的大多数学者的分类方法,继农业经济时期、工业经济时期之后,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期。在"农业经济"时期,人类生存主要依赖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依赖于人的体力劳动和自然气候等因素,在"工业经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形势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种植业布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国民经济目标.农业现代化技术作为检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创新发展更是推进"十四五"时期现代化农业质量效益的关键举措.但同时,"政出多门、落实不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濒临极限、作物产品周期性滞销与紧缺循环等现实问题,对农业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参透"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技术创新方向,可重点从动力支撑、运作基点、资源基础方面围绕技术进步寻找突破,持续提升农业竞争力与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8.
陈国权 《华东科技》1998,(4):33-34,31
一、21世纪上海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这已见之于上海市委政府的有关正式文件。这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 农业产业化是今后一个时期上海都市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明确指出:在未来一个时期,上海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并以农业产业化带动新一轮“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农业的连锁化、规格化、科技化,从而推进上海都市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和  相似文献   

9.
王尧 《菏泽学院学报》2013,(3):90-92,10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候相对寒冷,但有较强的波动。东魏北齐恰巧处于气候波动时期,结合东魏北齐的农业生产环境,不可避免的对东魏北齐的农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述了自河姆渡人以来宁波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从而还原出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宁波农业生产风俗的发展主线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户数量多且生产规模小,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调整时期,由此来决定我国农民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生产手段.本文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总结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历史现象出发,论证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计算中既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又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有效生产率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经济影响的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温暖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历史时期整个农业生产潜力对降水条件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单纯的气候小幅度波动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中国气候温暖期水分条件也比现代优越.中国湿热同期的特点也是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升高农业经济条件变好的根本原因.由此推测,中国农业经济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是稳定的,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隶属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的垂直层级结构,即称为垂直体系。该体系曾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农业信息化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动力和支柱。农业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也是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三农问题、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论述了用信息化改造农业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农业标准经济效果评价的步骤及其工作内容,对农业标准化投资的计算、农业标准化有用效果的计算和改扩建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科学的计算方法,对科学评价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历史现象出发,论证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计算中既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又考虑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有效生产率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经济影响的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温暖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历史时期整个农业生产潜力对降水条件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区.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单纯的气候小幅度波动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中国气候温暖期水分条件也比现代优越.中国湿热同期的特点也是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升高农业经济条件变好的根本原因.由此推测,中国农业经济系统,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是稳定的,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核心区的转移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的核心区经历了数次变动,辽初来自中原、渤海等地的移民,首先在以辽上京为核心的地区从事农业开垦,并形成辽王朝的经济中心。这一经济中心地位维持了近100年,至辽中期10余万农业人口从辽上京地区迁往辽中京地区,并推动经济中心与农业开发的核心区移向这里。辽中京农业开发核心区的地位维持了100多年,至金中期再次向金兴中府转移。作者重点探讨了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人口与农业核心开发区从西拉木伦河流域、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向老哈河流域、大凌河流域,自北向南的空间转移过程 ,以及与环境变迁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天山北麓人地系统演化是一部农业演化史,演化过程包括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前期两个阶段,对这两个阶段各个时期的人地系统状况研究发现,社会和平时期人地系统和谐,社会动乱时期人地系统失调,人地系统的演化机理是社会、人口、农业经济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系统部署,农业信息化成为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引擎,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本文从农业信息化与数字农业的相互关系、八师石河子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依托农业信息化,加快八师石河子市数字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对加快八师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战前日本的农业问题和农业政策进行考察,主要分析了寄生地主制下频发的小作争议及由此催生的各项农业政策,重点论述了作为农业团体化组织代表的产业组合、农业政策代表的农村经济更生运动和针对小作争议的农地制度.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日本国内农业问题和农业政策动态的分析,阐明各项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及所产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