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利用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南海深水区域的琼东南盆地、白云凹陷和文莱深水地层中发现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建立典型MTDs的沉积模式,探讨MTDs的深水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MTDs表现为弱振幅和反射杂乱的特点,发育正断层、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沉积构造;典型的MTDs可以划分为头部拉张区域、体部滑移—挤压区域和趾部挤压区域3个结构单元;MTDs主要是富泥沉积物,在深水油气勘探中往往充当良好盖层,容易与浊流沉积体系一起形成深水地层圈闭,也有部分MTDs是富砂沉积物,可以成为潜在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2.
澳洲西北及南部被动陆缘油气差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西北陆架和南部被动陆缘盆地群是澳大利亚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西北陆架与南部陆缘2个地区在构造演化背景、裂谷发育期次、发育时间、油气分布特征等方面存在异同之处.从构造演化对盆地结构的控制、区域构造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和断裂系统对成藏区带的控制3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陆架多期裂陷,盆地结构复杂,表现出“上油下气”的垂向分层式结构,各盆地内裂陷期的构造活动强弱与发育期次不同造成了整个西北陆架平面上油气分布的不均匀性,南部被动陆缘构造活动简单,裂陷期发育晚,时间短,均为单一的产油型盆地:(2)区域构造控制生烃中心的分布,西北陆架盆地烃源岩在整个中生代部有发育,南部地区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发育烃源岩:(3)断裂系统的差异导致2个地区圈闭类型的差异,西北陆架早期圈闭受破坏,以断块性圈闭成藏为主,南部多为背斜圈闭和掀斜断块圈闭.澳洲2个地区的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特点与中国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具有相似性,因此,这2个地区的油气分布特点对南海北部陆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由于陆缘地壳的强烈伸展减薄,形成了多个宽深断陷所构成的盆地群,发育多种类型烃源岩和大型储集砂体。大型盆地、广泛分布的多类型烃源岩、高-变地温场的耦合共控,奠定了深水油气资源的物质基础。大型供给水系、构造地貌、相对海平面升降的相互作用,形成3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控制了深水区大型储集体的发育和展布,但高热流加速了深水沉积物压实和成岩作用。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前景广阔,烃源岩、有效储层以及热流3因素的复杂多变,决定了油气勘探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4.
鉴于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复杂构造北景,从典型剖面的综合物探解释入手,讨论了南海北部地质-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建立了琼东南盆地1104剖面定量物理模型并予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5.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最新全球沉积物厚度数据, 综合利用被动陆缘盆地、洋底高原和转换断层等地质信息, 识别南大西洋七大沉积中心。南大西洋沉积物厚度整体上呈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趋势, 按陆缘及盆地特征, 将大西洋两岸盆地从北到南划分为4段: 赤道段、中段、南段和福克兰段,其中被动陆缘盆地主要分布在前3段。赤道段盆地主要受转换断层控制, 发育三叠系蒸发岩; 中段盆地发育阿普第阶盐沉积, 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南段受火山活动的影响, 以发育向海倾斜反射体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震、测井、岩心及露头等资料,研究了深水朵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物理性质及成因。取得3个方面的认识:①深水朵体受陆坡地形及物源供给的影响,发育单一朵体和多级朵体。受沉积厚度、岩性及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孟加拉湾和尼日尔三角洲发育的朵体在地震上呈强振幅丘状反射,内部见分支水道或底超现象;白云凹陷发育的朵体在地震上呈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②深水朵体可划分为小层和层组、朵体单元、朵体以及朵体复合体4个级次。③深水朵体可进一步划分为近端朵体和远端朵体,近端朵体由分支水道复合席状砂组成,叠置的朵体单元构成的远端朵体主要由层状席状砂组成。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南美东缘被动陆缘盆地群油气资源潜力,在系统分析19个被动陆缘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首次以成藏组合为单元评价被动陆缘盆地群资源潜力,探讨下步勘探方向:1)南美东缘整体经历"裂谷"—"过渡"—"被动陆缘"3个构造演化阶段;2)发育2套主要烃源岩,即白垩系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和被动陆缘期海相烃源岩;白垩系(占总可采储量69%)和第三系(占总可采储量29%)是2套主要的储集层;盖层为白垩系层间泥岩、第三系海相泥页岩,中段盆地群发育一套白垩系膏盐岩区域性盖层;油气主要富集在中段含盐盆地(可采储量占总量96.32%);盆地群主要发育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大的成藏组合;3)预测总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为132 451百万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坎波斯、桑托斯、埃斯普利托桑托、圭亚那和马尔维纳斯盆地;纵向主要集中在上部成藏组合;坎波斯盆地上部成藏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其次为桑托斯盆地的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条件与油气成藏条件虽然存在差异,但亦存在共同之处,即均需要有充足烃源供给及烃源供给系统输送与有利聚集场所的时空耦合配置。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之差异,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造沉积演化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油气及水合物勘探成果,综合剖析了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构成特点与流体运聚输导系统特征,同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分析,初步研究了气源供给运聚通道系统类型与高压低温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并结合油气地质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基本地质条件,总结和建立了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生物气源自生自储扩散运聚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等3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模式,以期能为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预测及有利勘查目标评价优选等提供决策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深水是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重要区域和科技创新的前沿,深水已经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领域,随着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推进,在深水钻井过程中,由于水深的增加,导致海底的压力升高、温度降低,从而,天然气水合物就有可能形成;另外,在深水钻井中,浅部地层也有存在天然水合物地层的可能。因此,水合物的风险分析和防治就成为深水钻井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从水合物的形成机理入手,浅析了水合物的风险,并阐述了目前常用的水合物的防治手段以及对深水钻井作业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0.
深水油气领域是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主战场,加大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是建设海洋强国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但严苛复杂的海洋环境和工艺条件是深水油气开发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为此针对深水油气开采的主要作业场景,系统开展钻井和生产过程中井喷、泄漏、燃爆等重大事故的风险评估、风险演化、后果评估及事故防控研究,定量评估深水钻井作业及井控工艺过程风险,提出钻井作业事故连锁风险演化方法,建立钻井及井控作业关键屏障可靠性评估模型,同时针对深水油气开采工艺事故风险,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驱动模型,形成考虑多场景、多参数的普适性事故风险评价方法和数字化防控体系。可为深水油气开采工程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开发过程中面临着油气田开发向着水更深、离岸更远、环境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因采用水下采油树方式进行开采,钻完井成本高,为提高采油采气经济效益,单井的生产要达到采液量4000-8000m3/d,或采气量100×104-300×104 Nm3/d ,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举升和远输能力,满足水下井口压力20MPa以上。目前深水注采技术全部为国外公司垄断的“卡脖子”技术和工具,为提高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技术水平,实现深水油气田人工举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结合十余年来在中国海上油田注采技术攻关和实践,针对南海深水油田未来高产高效采油、采气、注水开发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开发拥护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排量深井电潜泵、高压注气阀、井下气体压缩机、智能控制开关等工具攻关方及深水人才队伍及实验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气勘探逐步走向深海,如何安全高效的实现油气井测试已成为深水油气勘探的关键。南海北部陵水LSE-1井为我国第一口超深水气井,测试作业面临着多个难题:低温高产流体在测试管柱内水合物生成风险极大,超深水条件下多种动载荷联合作用更为复杂,安全风险高;气层埋深仅在泥面以下1 200 m,孔隙度高,出砂风险极高;常规取样方式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和样品品质要求。基于面临的困难,结合已有深水测试作业技术与经验,通过调整水合物防治措施、制订严格的应急解脱决策系统及节点管控预案、改进模块化地面测试流程、采用新型一开一关测试程序以及压控式井下PVT取样技术等关键工艺措施,安全高效地取得了测试作业的成功,准确评价了我国首个超深水气田。新工艺的成功应用将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14.
微生物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南海北部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未来开发的战略选区之一,目前已多次在该海域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证实了南海北部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同微生物的偶联关系,综述了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有关的微生物类型及其标志化合物,结合我国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或潜在赋存区的微生物相关研究工作进展,提出未来使用微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勘探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指标和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南海西南走滑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我所1988年、1989年两次南沙地质调查以及大量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南海西南断裂构造的特征及性质,指出南海西南主干断裂为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是它们控制了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以及局部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中国南海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问题,通过专家咨询调研,梳理了深水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并将其分成深水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工程模式、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与装备、深水油气生产与输送关键技术与装备4个领域,构建了相应的4级层次评价模型,运用德尔菲法和权值因子判断法对深水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进行了量化分析和重要性排序,并对相应的关键装备系统进行了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深水油气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技术与装备内容包括:深水油气勘探技术、油气田开发先进井型技术、浮式钻井平台/钻井船总体结构设计制造技术、深水钻井隔水管安装与作业控制技术、水下井口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及其安全高效安装技术、深水钻完井安全高效作业技术、浮式生产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制造技术、水下采油树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及其安全控制技术以及电液复合式控制系统设计制造技术等;深水油气工程装备组成复杂,海洋环境和作业工况恶劣,导致泥浆循环、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与采油树、油气处理、水下管汇及水下生产控制等系统出现失效的风险较高,可通过优化设计控制降低装备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利用数盒子法计算了南海北部陆坡断裂的平面分布分维值,并以此探讨了断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属被动陆缘的北部陆坡断裂越发育水合物异常越少,而属主动陆缘的台西南则断裂越发育水合物异常就越多。这一结果也反映了:被动陆缘环境的张性断层因缺乏相伴生的褶皱而不利于水合物的发育,并可能作为天然气的泄漏通道而破坏水合物成藏;主动陆缘环境的断裂以挤压逆冲断层为主,并伴生强烈的褶皱,其中断裂是深部烃源向上运移的通道,褶皱则是浅部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圈闭。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大陆边缘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  相似文献   

19.
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是世界上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场所,独特的沉积环境为油气生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与圈闭条件,不同的构造与沉积背景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类盆地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特选取马哈坎三角洲盆地、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3个世界级富含油气区,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盆地构造与沉积演化、沉积特点、烃源岩、成藏组合及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对3个类型的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3大盆地均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稳定沉积背景,均发育了规模巨大的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石油地质条件非常优越;由于形成时期不同的古气候、古沉积与古构造条件,3大盆地在沉积模式、烃源岩、主要成藏组合、油气类型、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又具有明显差异性;其未来主要勘探领域与勘探方向亦不同,马哈坎三角洲盆地以深水为主,尼罗河三角洲盆地以深层为主,刚果扇盆地以深水中浅层为主。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与大荔人头骨化石共生的双壳类化石3属12种。通过与现生的相近双壳类生活环境的对比,得出大荔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主要受夏季风控制的暖湿气候的结论。结合对沉积特征的分析,引出了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